如图所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分为两大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和表征性思维时期。
(1)感觉运动期(O~2岁)
感觉运动期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觉动作去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这个时期包括了6个阶段:
Ⅰ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时期。新生儿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更加巩固,扩展了原先的反射,也即循环反应的同化活动。
Ⅱ阶段(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在I阶段形成的反射练习基础上,把个别的动作联接起来形成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等。
Ⅲ阶段(4~9个月):目的动作时期。开始出现了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的协调,从而对"物"有了感知。为了抓物而做的动作,即目的动作与作为手段的动作开始出现了分化。
Ⅳ阶段(9~12个月):分化协调时期。继目的与手段的动作分化之后,开始出现了智慧动作,如抓住了大人的手移向自己拿不到东西的地方等,已有了明确的取物意向。同时,会用抓、敲、打等P13动作来认识物体。比起第三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更加清晰,同时能把这两者协调起来。
V阶段(12~18个月):问题解决时期。儿童在偶然地发现某个有趣现象之后,不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试图通过尝试有目的的调节,以解决新问题。比如说偶然碰一下八音盒,八音盒发出了声音,婴儿就会有意识地再去碰音盒盖,让它发生悦耳的声音,反复进行,乐此不疲。婴儿因这种新发现达到使自己高兴的目的,是智慧动作发展的表现。
Ⅵ阶段(18~24个月):联合模仿时期。通过智慧动作,婴儿开始了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和"表象模仿"方式解决新问题。比如说要把放在玩具小屋里的玩具小狗拿出来。他就把玩具屋子的门与现实生活中的门的概念连接起来,进而模仿大人的开门动作,把小房子的门拉开,取出玩具小狗。P1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