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721102
  • 作      者:
    周念丽编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科学。本书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智力和创造性发展、言语的发展、艺术能力的发展、情绪的发展等方面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了全面的介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争做到“实”和“新”。“实”即注重学以致用的实际意义,对研究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新”,即注意吸取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如图所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分为两大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和表征性思维时期。
  (1)感觉运动期(O~2岁)
  感觉运动期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觉动作去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这个时期包括了6个阶段:
  Ⅰ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时期。新生儿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更加巩固,扩展了原先的反射,也即循环反应的同化活动。
  Ⅱ阶段(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在I阶段形成的反射练习基础上,把个别的动作联接起来形成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等。
  Ⅲ阶段(4~9个月):目的动作时期。开始出现了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的协调,从而对"物"有了感知。为了抓物而做的动作,即目的动作与作为手段的动作开始出现了分化。
  Ⅳ阶段(9~12个月):分化协调时期。继目的与手段的动作分化之后,开始出现了智慧动作,如抓住了大人的手移向自己拿不到东西的地方等,已有了明确的取物意向。同时,会用抓、敲、打等P13动作来认识物体。比起第三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更加清晰,同时能把这两者协调起来。
  V阶段(12~18个月):问题解决时期。儿童在偶然地发现某个有趣现象之后,不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试图通过尝试有目的的调节,以解决新问题。比如说偶然碰一下八音盒,八音盒发出了声音,婴儿就会有意识地再去碰音盒盖,让它发生悦耳的声音,反复进行,乐此不疲。婴儿因这种新发现达到使自己高兴的目的,是智慧动作发展的表现。
  Ⅵ阶段(18~24个月):联合模仿时期。通过智慧动作,婴儿开始了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和"表象模仿"方式解决新问题。比如说要把放在玩具小屋里的玩具小狗拿出来。他就把玩具屋子的门与现实生活中的门的概念连接起来,进而模仿大人的开门动作,把小房子的门拉开,取出玩具小狗。P14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1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方法…………………………29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环境概论…………………………55
第四章 学前儿童生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7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93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发展……………………125
第七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54
第八章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181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202
第十章 亲子关系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223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同步关系的发展…………………………24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考试)大纲……………………262
主要参考文献………………280
后记…………………………2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