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未始有物、有物、有封、有是非。这是存在的四个维度。道是是非,是非是价值判断。道是价值,仁义价值是道。道是主体的情感、情绪、观念、认识等的私意的表达。是是非非,善恶是是非,价值判断是名。道是美德,即贞。作为私意表达的价值判断的道,它是不确定的。对是非之道的研究便是价值论的任务。道是有封。有封是事实陈述,人类的认识与表达。因此,道是规律。道有理,即利。我们认识的、表达的是存在的本质。本质不同于本体。对认识、表达的研究是知识论(包括逻辑学)的任务。认识的对象是有物,有物是现象。现象是相:主体与外物的共同造作。物不迁。它是生之所成,生的呈现。作为事实现象的道是既成。事实并行不悖。道是路。路是通,即亨。但是所成的事实仅仅是现象。现象不真。对现象的研究是现象学的任务。对道德事实的研究形成道德现象学。有物的基础与真正是性、生、易、行等。性是存在的本原,即元。生、易是存在真正。道是元、生、易、行等。作为元,道是万物之始。作为真正,道是体。道生万物。天地之大德日生。生是万物的本体。生是存在的本体。作为本、体,道是元。道是元亨利贞。对道的真正的研究是本体论的任务。它包括天道论、人性论(佛性论),天命观等。
对于存在的本体,我们保持沉默。我们表达的是存在的本质:从现象到事实陈述,到最后的是非判断。表达使我们离存在的根本越来越远。因此,我们需要还原,即分而齐之,有而一之,最后有而无之,实现与本体的会通。语言还原为言说。道德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构成了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