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011832
  • 作      者:
    陈真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伦理学文库(第1辑):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力图根据国外最新的资料,特别是名家所写的最新著作或文章,如实反映西方规范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情况、最新水平和最新进展。在涉及到西方伦理学家本人的思想时,尽可能根据他们的原著原文,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有关对其原著原文研究的二手资料。引文的翻译也主要根据英文原著原文。当英文著作是转译其他语种的著作(主要指康德的著作和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当代伦理学文库(第1辑):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也尽可能参考不同的英文译本、中文译本和有关的研究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陈真,1954年7月生于湖北武汉.籍贯湖南。198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师从江天骥先生。从事当代英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1986年获武汉大学现代西方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考取江天骥科学哲学博士生。1988年7月赴美留学.先在Ohio University做研究学者,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后到Wayne State University哲学系学习深造.1999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Wayne State University哲学系和Macomb Community College人文一哲学系任教。2004年回国工作,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目前已在Southwest Philosophy Review、(《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博士论文):A Puzzle about Morality and Rationality.Copyright 1999 by Zhen Chen. Wayne State University。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西方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哲学家一直企图寻找某种独立于人们日常道德观念的客观正确的道德原则,寻找这些原则和体系的哲学反思活动就是规范伦理学。《当代伦理学文库(第1辑):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紧紧围绕“什么使得一个行为成为一个道德的行为”这一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对当代西方流行的规范伦理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些理论包括:伦理学利己主义、行动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康德义务论、罗斯的初始义务论、自利契约论、非自利契约论、经典美德伦理学和当代规范美德伦理学,其中对契约论和美德伦理学的介绍是《当代伦理学文库(第1辑):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的亮点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伦理学文库(第1辑):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
  六、心理学利己主义是否可以表达为一个分析命题?
  上述讨论也许还不能彻底证明心理学利己主义为假,因为一个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准确的含义。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命题,如“单身汉是不结婚的男子”,“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等。确定分析命题的真假不需要经验,只要确定其意义,就可以知道其真假。另一类是综合命题,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有神经质”,“所有的事物都有原因”等。确定综合命题的真假需要通过经验证实。一个综合命题可以通过重新下定义使不利的证据变成无效的证据,变成定义为真的命题,即伪装的分析命题。比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是一个综合的经验命题,而澳大利亚黑天鹅的存在可以构成否认其为真的经验证据。命题的辩护者可以说“凡是不是白色的‘天鹅’都不是天鹅”,以避免被证伪。这样,通过对“天鹅”的重新定义,“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就变成了一个定义为真的、非经验的分析命题。心理学利己主义者可以通过对日常意义上的“利己”和“自私”重新定义以包含日常意义上的“利他”和“无私”的行为。这样我们所举的“利他”或“无私”的例子全都变成无效的了。比方说,泰坦尼克客轮上有钱的绅士将生的希望留给妇女儿童,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的“利他”行为可以解释为“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良心”或者说“为了保持他们的自尊”,因而是自私的,等等。心理学利己主义捍卫者甚至可以提出对日常的“自私”一词重新定义,即,凡是行动者自觉自愿的(出自他们自己愿望的)行动都是“自私”的行动。心理学利己主义者通过改变我们日常语言中“利他”和“自私”的用法,将不利于该学说的经验证据“取消”,其结果是将心理学利己主义从一种描述性的、经验的、可证伪的综合命题变成了不可证伪的分析命题。问题是:第一,按照他们的解释,凡是有动机的行动都是“自私”的行动,将“自私”和“有动机”等同起来。这样,“每个人行动的动机都是自私的”就等同于“每个人行动的动机是有动机的”。如此,他们的理论就变得空洞无物。第二,评价定义为真的分析命题主要根据这样定义是否有用,是否方便。将所有的行动都定义为“自私”的行动等于取消了“利他”和“不自私”等语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这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因为事实上存在着不考虑他人的行动和考虑到他人的行动。通常前者道德上是受到批评的,后者是受到肯定的。为了区别二者,我们又不得不区别两种不同的“自私”行为。这样倒不如保持我们原来日常语言中关于“自私”的用法更方便。故以重新定义“自私”以逃避被“证伪”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①
  以上讨论说明,心理学利己主义是站不住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上我们就不应该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艾瑛·兰德(AynRand)就认为“自私”(她将其定义为“对自己利益的考虑”)是一种美德,而利他主义是一种危险的理想。她认为对自己利益负责任的考虑是道德存在的本质。②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理由认为“利己”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呢?换言之,伦理学利己主义是否成立?下面让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伦理学?
二、什么是规范伦理学?
三、认识理由和行动理由
四、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五、规范伦理学研究的方法
六、规范伦理学理论的分类
七、研究规范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伦理学利己主义
一、理性利己主义
二、什么是个人利益?
三、个人利益是否是行动者唯一值得追求的目的?
四、心理学利己主义
五、对心理学利己主义的证明和反驳
六、心理学利己主义是否可以表达为一个分析命题?
七、伦理学利己主义
八、伦理学利己主义中的合理因素
九、对伦理学利己主义的证明和反驳,
十、为什么伦理学利己主义不能成立?

第三章 行动功利主义
一、功利主义的一般特征
二、关于幸福的两种不同的概念
三、密尔的功利主义
四、两种不同质的快乐/6l
五、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
六、行动功利主义的优点.
七、行动功利主义的问题
八、对传统功利主义的改进
九、否定性行动功利主义
十、斯马特的极端功利主义
十一、关于“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一点思考

第四章 规则功利主义
一、简单规则功利主义
二、“外延等值的问题”
三、霍斯伯斯的规则功利主义
四、怎样避免行动功利主义的问题?,
五、怎样避免“外延等值问题”?,
六、对霍斯伯斯规则功利主义的诘难
七、布兰特的间接功利主义
八、布兰特间接功利主义的问题
九、结语

第五章 康德伦理学:善的意志和绝对命令工/10l
一、康德伦理学和日常道德
二、道德的自律
三、善的意志和理想道德行动者的理论
四、一阶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
五、二阶绝对命令的第一种表述
六、绝对命令I的合理成分
七、绝对命令I的问题

第六章 康德伦理学:绝对命令Ⅱ
一、手段的善和目的的善
二、绝对命令的第二种表述
三、“不将任何人仅仅作为手段”的含义
四、绝对命令Ⅱ的问题
五、“道德运气”的问题
六、康德伦理学和规则功利主义的差别
七、康德伦理学的优点
八、康德伦理学的影响

第七章 罗斯的初始义务论
一、怎样解释规则或义务的例外?
二、初始义务
三、直觉主义
四、实际义务
五、决定实际义务的标准
六、初始义务论的问题
七、罗斯初始义务论的启示和影响

第八章 自利契约论
一、契约论的一般特征
二、实际契约和假设性契约
三、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四、集体行动的问题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理想
六、哥梯尔对协议的应然性之证明
七、哥梯尔对遵守协议的合理性之证明
八、哥梯尔的分配正义原则
九、哥梯尔对正义的核心原则的三种论证
十、自利契约论的启示
十一、自利契约论的问题

第九章 非自利契约论
一、平等自由的理想:作为公平的正义
二、“无知之纱”背后的原初状态
三、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反思平衡
四、批评和争议
五、权利和义务
六、道德判断的根据
七、道德的重要性和优先性
八、道德的范围
九、斯坎伦契约论的问题
十、契约论的魅力
十一、我们离伦理学中的牛顿力学还有多远?

第十章 经典美德伦理学
一、研究美德伦理学的不同维度
二、回到亚里士多德
三、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四、至善
五、幸福,
六、美德和中道
七、美德和实践智慧
八、美德和正确行动
九、怎样获得美德?/
十、麦金太尔论美德作为实现实践内在利益的品质
十一、麦金太尔论美德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倾向
十二、麦金太尔论美德作为维系传统的品质

第十一章 当代规范美德伦理学,
一、西方忽视美德伦理学的原因
二、对规范美德伦理学的责难
三、弗兰肯纳:美德不过是遵守道德规则的心理倾向
四、谢勒:美德并非仅仅是遵守道德规则的心理倾向
五、斯洛特的实际行动者动机论
六、赫斯特豪斯的假设行动者动机论
七、斯旺顿的美德目标中心论
八、对规范美德伦理学责难的回答
九、美德伦理学的不可替代性
十、美德伦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二章 从规范伦理学到元伦理学
一、作弊、直觉主义和元伦理学
二、道德判断是否表达信念?
三、究竟有无道德事实?
四、道德知识如何可能?
五、道德动机如何可能?
六、道德辩护如何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中英文对照)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