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近思录导读
一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夏,吕祖谦从东阳风尘仆仆来到建阳,在群山环翠的寒泉坞与庐墓守孝的朱熹相会,切磋论学。旬日之后,一部由两位理学大师携手合编的着作,完稿于寒泉精舍,那就是被后世视为“圣学之阶梯”、“性理诸书之祖”的《近思录》。
《近思录》为朱、吕二人共同编纂,这是有晦庵自序、东莱题词及其他文献灼然可证的。而且吕祖谦为此用力不小,并非徒挂虚名。但自明清以来,人们却似乎更愿意把《近思录》作为朱熹的学术成果去研读。有清康熙朝理学名臣张伯行在《续近思录》自序里就这样认为:“自朱子与吕成公采摭周、程、张四子书十四卷,名《近思录》,嗣是而考亭门人蔡氏有《近思续录》,勿轩熊氏有《文公要语》,琼山丘氏有《朱子学的》,梁溪高氏有《朱子节要》,江都朱氏有《朱子近思录》,星溪汪氏又有《五子近思录》,虽分辑合编,条语微各不同,要皆仿朱子纂集四子之意,用以汇订朱子之书者。”虽说乾隆间四库馆臣曾为吕氏正名,认为此乃“后来讲学家争门户,务黜众说而定一尊,遂没祖谦之名,但称‘朱子近思录’,非其实也”,但不少学人仍一如既往。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三十年代曾为《清华周刊》拟写过一份《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在入目的《近思录》条下,就干脆免提吕祖谦之名,而独署以“朱熹着”。比较公允的说法是二人的作用有主次之别:《近思录》的编定是以朱熹为主,吕祖谦的助编并不妨碍《近思录》是一部典型的程朱学派的代表作。因为《近思录》的序次规模及其所体现的理论体系,只有“集理学之大成”的朱文公能与之合配。就此而言,称“朱子近思录”也并不为过。
……
朱子近思录导读
朱子近思录
引用书目
朱熹序
吕祖谦序
卷之一(凡五十一条)
卷之二(凡百十一条)
卷之三(凡七十八条)
卷之四(凡七十条)
卷之五(凡四十一条)
卷之六(凡二十二条)
卷之七(凡三十九条)
卷之八(凡二十五条)
卷之九(凡二十七条)
卷之十(凡六十四条)
卷之十一(凡二十一条)
卷之十二(凡三十三条)
卷之十三(凡十四条)
卷之十四(凡二十六条)
附录
朱子论理气(〔宋〕朱熹)
朱子论鬼神(〔宋〕朱熹)
朱子论性理(〔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