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204305X
  • 作      者:
    (美)杜维明著
  • 出 版 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对话一定不能够被视为一种说服的开场白。我们也不应当将对话作为解释我们自身立场或表白我们自己信仰的机会。毋宁说,对话是扩展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开拓我们文化意识的机会。对话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倾听的艺术。并且,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我们才能够作为合作伙伴开始相互理解,以便容忍、认可、尊重、欣赏并庆祝差异。通过个人、地方、国家、地区以及国际这些层面的对话,我们可以培养一种和平的文化。只有在一种和平共处的氛围中,在解决全球社群中的共同问题时,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才是切实可行的。文明冲突的修辞已经退色,即使冲突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对话也是必要和可欲的。
展开
作者简介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土,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硕士、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力分校,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曾任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土。现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讲座教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展开
内容介绍
  《文明对话丛书: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对话本质上是一种倾听的艺术。对话将生成一种双方都未曾料到的新视界。诸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文明对话首先预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平等意味着彼此信任,差别意味着互相尊重。作者杜维明说:“对话一定不能被视为一种说服的开场白”。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向不同的视野开放,并且分享真知灼见,所以,对话乃是扩展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开拓我们文化意识的机会。作为众多文明形态之一的儒家思想,理应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为全球伦理提供可贵的价值资源。不对话、不学习、不交流的本土文明,就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其结果可能是自行隐退。而这,显然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东亚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输送学习西方的学生。在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教导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学习西方而同时不放弃国家和文化认同的本土资源,日本的这种能力有助于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西方尚未感到从全球社群的其他地方学习的迫切。这种不对等的境况在美国与东亚的关系中尤其得到了表现。要想仍然作为一个有力的国际领袖,美国就需要从一个精英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资讯完备的全球公民。  对于美国的教育者和政治家们来说,重新点燃一种世界精神(cosmopolitan spirit)已经拖了很久了。二战以来,美国所设定的在东亚对于民主、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以及人权的教师角色在发展一种国际视野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尽管在这种视野中隐含的一种霸权主义心态并不健康,它却的确具有演化成为一种国际主义的潜质。但是,随着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减弱以及东亚在全球商业和政治中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美国呈现给东亚的应该是一种更为健康有益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含义是承认、理解和欣赏。尽管对于这种不对等来说,责任是相互的,但作为更强大而富裕的伙伴,美国拥有更大的资源去有效和公平地改善目前的处境。  作为一种支配政治(politics of domination)的反映,美国当前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心态无法被自上而下的政治意愿所转化。  变化只能通过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动员来发生。和学界一道,政府、媒体、商界、技术人员、劳工、宗教以及积极改进社会的运动( advocacy movements)  (例如环境保护、性别平等、族群和睦,或者人权等等)应当为促成一项新的议程承担责任,以便探讨美国对于全球社群的看法和贡献。因为对于正在增长的美国国际主义来说,美国的心灵积习( habits of the heart)和支离的政治期望(fragmented political prospects)在短期内并不特别令人感到鼓舞。  ……
展开
目录
序: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一 儒学与文明(一)生态意识(二)女性主义的感受性(三)宗教多元论(四)全球伦理二 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三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四 文明的对话: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传达的信息五 全球化和文明对话六 相互学习:社会发展的一项议程七 全球社群:探寻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八 文明对话的脉络:全球化与多样性(一)全球化与人类状况(二)多样性和共同体(三)共同价值(四)智慧九 汇集观念的资源把握变动的世界(一)所谓地球村的出现(二)东方未实现的愿望(三)何谓现代?(四)地方化的全球化(五)召唤公共知识分子(六)遭受围攻的文科大学(七)变动中的东亚(八)资本主义种种(九)朝向全球对话十 迈向一种对话的文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宗教领袖十一 文明对话的成果之一:波士顿儒学评介十二 文明对话的成果之二:中国传统中的回儒对话略说十三 作为“体证之爱”的仁道:全球伦理视野中“孝”的探索十四 新儒学论域的开展十五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一)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二)从时间、地域、层次解说儒家传统(三)儒家传统的解构(四)对儒学的批判(五)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强势的回应及新儒学的发展十六 儒家人文精神与生态十七 杜维明教授访谈录(一)边缘批评:地方化与全球化(二)关于俄国、印度和日本(三)关于“东亚现代性”(四)“现代化”“对话”和“超越西方”(五)科学技术与社会资本(六)儒学思想与启蒙心态编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