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
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 【1903--1982】 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 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
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展开
徐复观先生曾说:“一个东西的深度与厚度,是在长期历史中酝酿出来的。”中国是古老的文献之邦,即使在当今被政治权力和科技经济所左右的物量化、一体化的世界上,中国文物典籍的深度与厚度,仍然是一笔可以骄人的财富和资源。然而,文者文也,献者贤也;如果有文而无贤,如果没有当代的贤者,以一己之生命,结合时代的感受,将结晶在古人“文”中的精神,激活起来,担当起来,感动同时代的人,那么,再深再厚的东西,也不免只是死物,只有被利用为工具的价值。徐复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承担文化生命、弘扬往圣精神的当代贤者。
徐复观的人格与学问是一个存在,一个不容漠视的存在。出版徐复观的著述,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出。徐先生的几部主要学术专著,内地近几年已出了新版,虽然不免要作些“技术性处理”,总算还可以说基本上不伤大体,首尾完具。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徐先生的大量杂著(其篇幅多于学术专著)暂时却不可能照其最初结集的模样来与内地读者见面。在这种情况下,华东师大出版社决定选编印行一套“中国精神系列”丛书,取资于徐先生的杂著和单篇论义,以类相从,分别为《中国人的生命精神》、《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中同的抗汲精神》、《中国的世界精神》、《中国学术精神》五种。这个想法,应该说是退而求其次的最佳方案了;它符合徐复观其人、其学、其文的实际。说真的,徐先生的所有著述,无不可以收摄在“中国文化精神”这个总标题之下。
选编“精神系列”丛书的想法,很可能是受了徐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启发,而有意识地向之看齐。我理解这个想法里未明言的意思是:各书虽属若干单篇散在的外延集合,但其内涵须有某种整体性,至少在一定程度的效果上,能与设若徐先生就同一题目写一本专书相同。达到这一要求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徐先生的文章具在,笔锋触及的事相虽殊,内里透出的精神则一,所以,关键在于主观的选与编,怎样能与徐先生客观的精神实存相应。笔者在多
年来精神涣散之后,这次承乏负责选编《中国学术精神》一书,一方面感到十分荣幸,另一方面又感到十分惶恐,生怕因为自己的固陋偏执,所选所编不能真实反映徐先生诠表和体现的中国学术精神之真之全。下面我把选编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敬祈读者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