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18818
  • 作      者:
    傅佩荣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他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传统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大学》《中庸》方面造诣颇深。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集四十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他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创见迭出,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展开
内容介绍

首印限量赠送完整音频课程!傅佩荣新作,一本书,一个课堂,一次先秦儒家的真正复兴。聚焦论语、孟子、易经、大学、中庸五大原典要旨,开启叩问经典的哲学大门。

·台湾大学公开课中点击量近200,000的先秦儒家哲学课首次成书;得到app订阅量超30,000的哲学老师傅佩荣教授再出力作。

·能读懂、可实践的哲学。傅佩荣教授学贯东西,集四十年研学心得,以哲学理性诠释儒家思想精髓。借孔孟智慧,破解人生的孤闷虚无,还生活应有的色彩。

·阅读与听课无缝结合,随时以恰当方式呈现当代人需要的知识与智慧。这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随时相伴的课堂。眼睛累时,扫码听课;听不分明,请来看书。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以今日哲学视角考量,唯有儒、道两家具备成为普世哲学、永恒哲学的条件?儒家又称“孔孟之道”,孔子是出发点,孟子是中继点,那么荀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算真正的儒家吗?

在这本书中,傅佩荣教授将给你完整详尽的答案。

本书根据傅佩荣教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授的“先秦儒家哲学”讲稿修订整理。书中依序介绍五大儒家经典《论语》《孟子》《易经》《大学》《中庸》要旨,系统串讲孔子的一贯之道、孟子的发挥完善,以及先秦历代孔门弟子的总结积累。在这个学习儒家思想的黄金时代,傅老师跳脱“秦政荀学”的限制,不做“阳儒阴法”的妥协,以哲学理性、学术良知、传即所习的态度,完整呈现孔孟之道的真正精神与光辉。

这本书将让你发现,真正好的哲学,是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并能带来巨大快乐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儒家的基本性格 :背景、人物与经典


谈起儒家, 每个人都好像懂一些,但若深究起来,对其根本思想又不太清楚。这门课的目的,便是要让大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看,儒家究竟在说什么。

所谓哲学的角度,根据我学习西方哲学的经验,可归纳为三点特色 :

第一, 澄清概念。 任何人都有责任澄清自己所说的话, 每个字都要有清楚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字定义不清楚, 那就 不要用,这是哲学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在社会上与别人沟通, 其实很多误会都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把话说清楚。

第二,设定判准。也就是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譬如,大家都听说过“择善固执”,那么要怎么择善?以谁的标准呢? 标准怎么定的?理由何在?这些都要清楚说明。

第三, 建构系统。 好的哲学必定有完整的系统, 这个系统要能阐释人类以及自然界。 这当然很难, 科学家也承认 :目前未知的部分, 远远超过已知。比如,宇宙还有很多黑暗 物质是人类所无法解释的, 因此焦点必须回到人类自身。 人 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很微妙, 每个人都了解一些, 又无法完全了解。所以,哲学家的“建构系统”,重点放在根本的问题上:人类与自然界到底有没有来源,有没有归宿?

中国人以“宇宙”二字代表自然界,上下四方称为“宇”, 往古来今称为“宙”,这两个字就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整体。 但是请问,宇宙有来源吗?有归宿吗? 简单说,宇宙有一个开始,科学家解释为大爆炸、 大霹雳或黑洞,它自然也有一个结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处于太阳系之中, 而太阳系的寿命,大概是 80 亿年。这个数字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不过,宇宙只要有开始和结束,人类就可以运用理性去思考。重点并不是探讨宇宙演变的过程,而是去追问,人类活在宇宙之中,究竟有什么意义?俗话说,“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 我们所忧的是几十亿年啊。如果不能解释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就无法回答人应该如何生活。


伟大哲学中的“应然” 


谈论中国哲学时, 我尽量不借用西方的术语, 但有时候绕不开,因为西方有些术语确实非常精准, 比如“实然”和“应然”。宇宙万物就是“实然”,即实在的样子。我们所见的 现实就是实然—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人类的身体属于自然 界,当然也是实然,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累了就要睡,否则无法继续生存。但是,人类除了实然之外,还有“应然”, 即应该怎么做。对于人类而言,如果只看实然,无非物竞天择、 弱肉强食, 与其他动物相比也没有特别之处。 事实显然 并非如此。身为人类,就必须追问:我应该怎么做? 这是很 深刻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做”的标准是什么呢?行为有 没有限制? 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吗?目的达到了,结局是你想要的吗?会不会到那时才发现原来搞错了?

英国有位作家以讽刺的口吻, 讲得非常深刻。他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 第二种是得到 我所要的。 第一种悲剧很容易理解, 求不得, 苦也! 第二种 悲剧该怎么理解呢? 得到之后才发现搞错了, 原来这并非自 己真正想要的。 只不过看到别人这么追求, 就误以为自己也 应该追求。

多少人追求富贵荣华, 但也有人弃之如敝屣。想想释迦牟尼, 他本来是一位王子, 一出生就享尽富贵荣华, 他却放 弃了这一切, 选择出家修行。 有人说, 那是宗教家的精神,所以很特别。但信仰宗教的人,是不是更有智慧去选择人类应该走的路? 佛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 )、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所有伟大的世界性宗教,都在提醒我们:人最后都要离开世界, 离开之前都应该修养自己的心灵。这是很简单的描述,所以我们还是要追问:为什么要修养?难道现实的快乐,不是可以立刻掌握的吗?别忘了,现实的快乐也会带来现实的烦恼,快乐之后的无聊、痛苦,恐怕让人更无法忍受。

人的生命不是一个问题, 而是复杂难解的奥秘。 张三觉得这样做很好,李四受不了;李四觉得很好,王五又不能接受。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判断。生病的时候,觉得健康最好;健康的时候,觉得赚钱最好;赚钱之后,觉得家庭 更重要;有家庭之后,又有更多麻烦……这不就是人生吗?

学习一套哲学,要看它如何界定“应然”。从哲学的角度 建构一个系统,让我们知道, 人的应然( 应该怎么做)并不是来自人间相对的考虑。如果是的话,不是早就有答案了吗? 就像孔子所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每个人都喜欢富贵,释迦牟尼也不是天生就摒弃富贵, 而是 在二十九岁第一次出城时,发现生老病死的痛苦,为了追求 真正的幸福, 他才放弃人间的富贵。 孔子的意思是说,在一般的状况之下,人们都喜欢富贵。 到达宗教境界, 本来就不 需要考虑一般的情况。别忘了,孔子后面接着说,“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意思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宁可不要。此外,他还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立场很清楚。


伟大哲学中的“超越界” 

孔子是一位哲学家, 他自己说过两次“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这说明他的学说是由一个核心思想所贯穿的,而不是这边看一段,那边说一段,所谓简单的“博闻而强记”。他的理论与行动都来自于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涉及除了人类、自然界之外的第三个元素,我们称之为“超越界”。

要判断一套哲学是否伟大,或至少是否是一套好的哲学,就要看那个系统是否有上述的第三个元素。

儒家的第三个元素是“天”,天不是人类,也不是自然界,而是超越界。若是儒家的学者,只把天当作自然界,这是不能被原谅的。在儒家的系统里, 人间地位最高的帝王, 称自 己是“ 予一人 ”(人类唯一的), 同时也被称为“天子”(天的儿子),可见“天”不是人类,也非自然界。孔孟思想中的“天”正是如此,所以儒家是伟大的哲学。

道家哲学的“道”是什么?简单地说,道不是人类,人类之中,只有悟道的统治者称为圣人。道也不是自然界,“自然”一词在《老子》书中出现五次,都不是指自然界。“道法自然”不是道要取法自然界,这里,“自然”的含义是“自己如此的样子 ”。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然后再说“道法自然”,点明道所取法的,是“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

天地万物都来自于道,只要避免人为的改变,就可以显示道的光辉。老子、庄子所说的“道”,既不是人类,也不是自 然界,所以道家也是伟大的哲学。

在这种判断标准之下,中国所有的哲学,只有儒家与道家两个学派成为系统,其他都有明显的弱点,不堪一击。若是仔细分辨他们的理论,就会发现漏洞很多,往往顾此而失彼。自然界或人类都有结束,若止步于此,则会沦为虚无主义。 人生不过百年,奋斗了一生是为了什么?目标要怎么设定?富贵至极莫过于天子帝王, 可是历代当上天子的,又有谁真正 快乐呢? 刘邦是汉朝开国之君,原配是吕后,他的爱妾戚夫人生了赵王如意,刘邦知道如意未来会有危险,他也无能为力。刘邦这么宠爱戚夫人,也保不住自己的儿子,一想到就哭, 哭完就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帝王如此,何况平民百姓? 人活在世界上, 就要问 :应该如何安排我的生活? 人是需要学一点哲学的,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思想把控方向,便只能随波逐流。儒家要人守规矩,但这并非懦弱,恰好相反——这正是做自己的主宰, 能够收才能够放 ;只能放而不能收,就与一般动物的差别不大。用孟子的话说:“非人也!” 这就是在批评没有人类特色的人,不过只是高级生物而已。


定义真正的儒家 

我把儒家思想定义为“先秦儒家哲学”。因为从秦始皇开始, 便有了帝王专制, 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这让真正的儒家不复存在。 儒家思想与帝王专制在本质上不能相合。 那么有人会问,为何秦汉之后,帝王都采用儒家来治理天下呢?准确地说,这其实是一种利用。

董仲舒向汉武帝献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阳儒阴法。他把儒家转化为统治的方法,表面上打着儒家的招牌, 背地里使用法家的手段。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不多是如此吗?

真正的儒家,最强调修身(修养自己),然而历史上有哪一个帝王会修养自己呢?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皇宫里面可以盖个养心殿,但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寡欲” 这两个字?历代帝王官员,真正修身的有多少?翻开底牌,大都不堪设想、不堪闻问。要修身、守规矩,这是讲给百姓听的。这是法家思想的核心,为了尊君卑臣、巩固政权。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儒家的基本性格 :背景、人物与经典

伟大哲学中的“应然” 

伟大哲学中的“超越界” 

定义真正的儒家 

借鉴诠释学方法重读经典 

儒家产生的背景 

孔子的生命脉络 

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之后的发展


【第二讲】 《论语》解读 :宰我问三年之丧

宰我是谁 

何为三年之丧 

守丧一年为何不够 

“予之不仁也!” 

孝顺是什么 

爱有差等,由近及远 

推己及人,安养天下


【第三讲】《论语》解读 :吾道一以贯之

澄清“道”的概念 

设定“善”的判准 

构建“天”与人的系统


【第四讲】《论语》解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五讲】《论语》解读 :孔子的宗教信仰

子之所慎 :疾 

子之所慎 :战 

子之所慎 :齐(斋) 

鬼神、超越界、死亡 

宗教语言与宗教情操


【第六讲】《孟子》解读 :浩然之气

道 通 

养 勇 

知 言 

省 身 


【第七讲】《孟子》解读 :人性理论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第八讲】《孟子》解读 :尽心知性知天

尽心,存心

知性,养性 

知天,事天 

修身,立命 

良知良能,存养充扩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第九讲】《孟子》解读 :人生境界

善 

信 

美 

大 

圣 

神 


【第十讲】《荀子》解读 :人性理论

儒家的外观与内涵 

荀子掌握了儒家的外观 

荀子的“礼” 

荀子的“效益论” 

荀子与儒家内核的分歧

《荀子•性恶》文本解读


【第十一讲】《荀子》解读 :天行有常

荀子的“自然之天” 

天的五种功能

天功能的嬗变及儒道两家的破解之法 

荀子“天论”的核心问题

《荀子•天论》文本解读


【第十二讲】《易经》初探

《易经》的特点及组成 “易”的含义

《易经》中基本的概念

《易经》象数方面的应用

《易经》概念简释

《易经》溯源


【第十三讲】《周易 • 文言》解读 :以诚修身

乾 卦 

初 九 

九 二 

九 三 

九 四 

九 五 

上 九

总 结


【第十四讲】《大学》解读 :格物致知

三 纲

八 目 

格物、致知 

诚 意 

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全文


【第十五讲】《中庸》解读 :天命之谓性

修道之谓教 

择善而固执 

用其中于民 

鬼神之为德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参赞天地


【第十六讲】  综合讨论


【编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