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导论
第二篇 地震孕育环境及成因
第一章 地球形状与地球系统工程科学
第二章 大陆构造和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及其地震的地质背景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第四章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地震成因及其四维预测
第五章 强震发生断层的识别与鉴定
第六章 华北地幔亚热柱型地震机理探讨
第七章 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
第八章 地壳深部断裂带极高压天然气的地震成因机理
第九章 天文因素对地震影响的机理
第三篇 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潮汐力谐振共振波(HRT波)波动震兆的发现及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
第二章 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测
第三章 旱震关系物理联系的分析——强震前的干热异常与地温、降水波及应变弱停
第四章 天地耦合预测大地震临震三要素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第五章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第六章 大地震热辐射异常表现特征
第七章 2004年印度尼西亚9级大地震前的潜热通量异常
第八章 卫星红外云图预测地震
第九章 震象云预测地震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红外云图地震预测算法研究
第十一章 以次声波为主要探测手段的强震预测研究
第十二章 震前温度流体异常变化的探测手段和方法
第十三章 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第十四章 云南宁洱6级地震集中发生的原因——来自温泉逸出气体氦碳同位素证据
第十五章 几种探测手段简介
第十六章 利用地磁异常现象进行地震预警的探索与研究
第四篇 现代群策群防
第五篇 建设强震预测预警预报体系工程
附录
附录一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兆
附录二 “5·12”汶川大地震前兆
附录三 袁桂锁井
附录四 汶川地震前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