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56650
  • 作      者:
    作者:罗志田|责编:倪咏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梁启超曾言,近代中国处于“互起互伏,波波相续”的过渡时代。因士人身处“四民之首”,中国从世事到人心各个层面的演变遂常带有“士变”的意味,亦为时代巨变之关键。 西潮大规模到来之前,中国学术自身已生出“务为前人所不为”的道咸新学,然而西潮的全面冲击引起士人的思想震荡,导致近代中国学术和社会都渐失重心。读书人先是面对中西“道出于二”的巨变,旋即又要适应因西方的分裂而呈现“道出于三”的局面,不得不在国家与文化的紧张之中,努力探索中国的主体性。 这本带有通论性质的新著,旨在以“士治”到“士变”的转折为中心,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既希望能在史事中呈现思想的作用,也力图在世变中揭示思想的转折。
展开
目录
自序
说明与致谢
第一章 士治:从“郡县空虚”到礼下庶人
一、引言:从地方看历史
二、君位与皇权:郡县空虚的形成
三、道不远人:宋以后礼下庶人的努力
四、以家达乡:“家”与“乡”的在地关联
五、道与国家:乡绅兴起及其与各地方势力的互动
六、余论:立足于“地方”的近代反思
第二章 道咸新学:19世纪中期的自我变革
一、引言:王国维论道咸新学
二、从经学到“一切诸学”
三、道咸新学与西来新学
四、道咸新学的转折和延续
五、余论:道咸新学与“冲击/反应”模式
第三章 天下与世界:19世纪末的认知转型
一、天下、中国与世界
二、厘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三、余论
第四章 天变: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一、“道一而已”乎?
二、转向“道出于二”
三、往“道通为一”的再转向
四、近代道的时段化
五、中西文化的竞存与融通
第五章 由器变道:补论近代中国的“天变”
一、道与闻道以及载道
二、道因器而显——侧重章学诚的言说
三、由器变道:道器关系的颠倒
四、余论
第六章 千年大举动:20世纪初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一、何以为学:改科考的社会影响
二、士与大夫分离:废科举的直接后果
三、异军突起:四民均失其业的结构失序
第七章 失去重心:清末民初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一、思想权势转移:从西学不能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
二、社会权势转移:从士到知识人
三、社会权势再转移:知识人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青年的兴起
第八章 走向“士变”:中国读书人的持续革命
一、引言
二、革命的时代
三、面向未来的广义大革命
四、革命者互相革命
五、仍要“继续革命”
六、余论
第九章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民国初年的理想与现实
一、理想与现实: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
二、想要跳进世界流的中国与仍然外在的“世界”
三、余论
第十章 回向天下:1922年的“好人政府”
一、“好人政府”的语境
二、无政府与有政府:民初关于政府作为的思考
三、针对无政府的好政府
四、从国家与社会的关联探究政府定位
五、以好社会造好政府的新政治
六、转向自下而上
第十一章 道出于三:1926年后西方在中国的再次分裂
一、引言:国难时仍须虑及根本
二、西方的新旧:俄化对欧化的冲击
三、苏俄等西方建国新模式的挑战
四、从中西对立到一中二西鼎立
五、道出于三之后的思想混成
六、余论:大国怎样自立
第十二章 探索主体: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与国家
一、引言:世界眼光与民族论述的紧张
二、相生相克的国家与文化
三、主体与实体:国家与文化之间的中国“本位”
四、以文化说国家的困窘
五、余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