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节水灌溉与劣质水灌溉研究现状
1.2.2 灌溉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气象环境因子
2.3.2 农田二氧化碳(CO2)排放
2.3.3 土壤甲烷(CH2)排放
2.3.4 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
2.3.5 温室气体累积通量和全球增温潜势(GWP)
2.4 讨论
2.4.1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农田CO2排放的影响
2.4.2 灌溉方式对土壤CH4排放的影响
2.4.3 灌溉方式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2.4.4 灌溉方式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
2.5 小结
3 滴灌模式下水氮交互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细菌群结构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水肥交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水肥交互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3.3 水肥交互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滴灌模式下水肥交互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4.2 滴灌模式下水肥交互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5 小结
4 灌溉水质和频率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灌溉对土壤基础性质的影响
4.3.2 灌溉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3.3 灌溉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灌溉水质和频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灌溉水质和频率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4.3 灌溉水质和频率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5 小结
5 咸水灌溉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数据处理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3.2 咸水灌溉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5.3.3 咸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4 讨论
5.4.1 咸水灌溉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5.4.2 咸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6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