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俄罗斯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研发人员视角出发,详述 “А” 试验系统和А - 35 导弹防御系统及其组件研制过程,讲述开发难题与解决办法,为读者了解俄罗斯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参考。
其视角新颖、内容生动,可作了解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历程资料。还介绍系统及其组件运行原理与设计方法,为武器装备研究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第一章 起点
1.1 “反 FAU” 项目
1.2 “冥王星” 项目
1.3 E-32 课题
第二章 反导防御试验系统研制历程
2.1 这项工作值得你奋斗一生!
2.2 阿・利・明茨的第一次尝试
2.3 格・瓦・基苏尼科 “登场”
第三章 “A” 试验系统
3.1 格・瓦・基苏尼科的试验系统
3.1.1 “A” 试验系统是什么?
3.1.2 总指挥计算站、中央计算站和 M-40 计算机
3.1.3 精确制导雷达
3.1.4 反导弹瞄准雷达站和指令传送站
3.1.5 通信与数据传输系统
3.1.6 “A” 试验反导防御系统的 “阿斯特拉” 数据传输站
3.1.7 “A” 反导防御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
3.1.8 反弹道导弹发射和技术阵地
3.2 V-1000 反导拦截弹和彼得・德米特里耶维奇・格鲁申的工作
3.3 “多瑙河”-2 远程探测站
3.4 RE 试验性雷达
3.5 巴尔哈什训练场及其建造者
3.6 巴尔哈什训练场及其测试者
3.7 亚历山大・利沃维奇・明茨的核心方案和 CSO-P 中央探测站
3.8 单级方案
3.9 1961 年 3 月 4 日首次拦截弹道目标
3.10 继续测试 “A” 系统
3.11 “K” 行动
3.12 反导防御突防设备:第一次预警
3.13 “A” 系统试验总结
第四章 莫斯科 “A-35(A-35M)” 导弹防御系统
4.1 从试验系统到作战系统
4.2 A-350 反导拦截导弹
4.3 AO-35 远程预警系统和 “多瑙河”-3 雷达
4.4 “多瑙河”-3 和 “多瑙河”-3U 两型雷达天线的研发
4.5 “土星” 项目
4.6 S-225 系统
4.7 “亚速” 系统的引导雷达天线
4.8 “亚速” 系统的测试
4.9 V-825 反导拦截导弹
4.10 5Ja26 高速反导拦截导弹
4.11 “攻城杵” 项目
4.12 A-35 系统的 “苏醒”
4.13 “阿尔丹” 靶场发射单元
4.14 防天反导部队的组建
4.15 A-35M 系统的改进升级以及伊・德・奥梅利琴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