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奋斗集(徐崇温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686887
  • 作      者:
    作者:徐崇温|责编:李军政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编辑推荐
徐崇温在学术领域深耕多年,这本自选集凝聚了他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反映了他在相关学科的深入探索与独特见解,彰显了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仅是徐崇温个人学术生涯的总结,更是其为学术事业不懈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为他们提供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而广大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感受学者为学术奋斗的执着精神。阅读《奋斗集(徐崇温自选集)》,开启一场深度的学术探索之旅。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崇温,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民主社会主义评析》、《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著作3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42种。获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三次),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等;两部专著分别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徐崇温编选,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不懈奋斗。徐崇温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自选集凝聚了他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这些成果反映了他在相关学科的深入探索与独特见解,展现出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该文集不仅是徐崇温个人学术生涯的一个总结,更是他为学术事业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为他们提供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感受学者为学术奋斗的执着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学术自述
我涉足学术研究领域始于1957年春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后。在那之前,我于1952年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政法战线基层部门做实际工作。先是在上海市大场区法院当审判员,后来在山东省淄博市检察院当检察员。因为在工作中碰到了一个怎样判断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是中断还是连续的问题,激发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于是我就在业余时间读了一些哲学书籍。刚好那时全国正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报纸上又刊载了国务院关于中国科学院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决定,于是我决定去报名应试,就这样走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毕业留所后,先后从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屈指算来,我涉足学术研究领域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仿佛是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漫游了一番,觉得研究过的课题、发表过的论著,像漫游途经的一个个驿站,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足迹。
一、关于“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讨论
我到哲学所做研究生的时候,正值所里号召青年研究人员“打好基础”的时候。我是研究生,又是非哲学专业出身,所以,导师李光灿特别嘱咐我说,打基础,首先是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打好基础。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比较系统地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的几十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先考虑一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所接触到的种种看法哪些与此相符,哪些与此相背离。应该说这种启蒙训练对我尔后的学术生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使我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漫游时始终牢记要把握好这个指南针,不断地检验自己的想法,对的就坚持,错了就纠正,不要弄到偏离方向,走到邪路上去的地步。我那时读经典所采取的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办法,而是密切关注着现实问题,特别是学术界的讨论,而且一直有着要用读过的经典、学到的理论去评断讨论中的是非的强烈冲动。这就使我加入当时学术界热烈进行的关于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讨论中去。事情的起因是,1958年由“大跃进”刮起来的冒进风、“共产风”影响到了学术界,使有些人借口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的权利按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对此进行望文生义的随意发挥,把它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分配原则等同起来,否认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并制造尽早消除、取消这种资产阶级权利的舆论。鼓吹这种舆论的代表人物,南有张春桥、北有郑季翘。我对照他们的观点反复研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觉得他们对马克思的理解是片面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因此就“初生牛犊不怕虎”似的,在1958年第12期的《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关于按劳取酬原则的性质、作用及历史过程》一文,批评郑季翘所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也是等价交换的,因而“做多少事,给多少钱”就成为这个社会特别显著的特征,是不正确的;批评张春桥把按劳取酬原则说成是“钱能通神”“不是刺激起了生产积极性”等说法是片面的。我批评他的文章让人觉得,似乎按劳取酬原则的采用,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保护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指出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片面看法。接着,1959年9月,我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论按劳分配的性质》一书,这是我涉足学术研究领域后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其中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决定其实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什么按劳分配;在按劳分配中虽然仍然通行着资产阶级式的权利,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两者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有本质的不同。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里通行着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因而使劳动能力和家庭负担各不相同的各个劳动者在富裕程度乃至贫富上存在不平等,但这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劳动力买卖中实行“等价交换”,从而使劳动者遭到资本家的剥削,无论在性质上还是造成的结果上,都是两件不同的、不容混淆的事情。这本著作是应出版社之约,因此交稿80多天后就出版了,并作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两本书之一。因为我在这个问题上点名批评了张春桥,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指责为“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但我们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关“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论述,却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澄清这个问题上的理论是非的。
P1-3
展开
目录
学术自述
第一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
阿尔都塞的反经验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
再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
三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
20世纪末西方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探讨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
第二辑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研究
西方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
“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评论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第三辑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从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几个界限
当代资本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的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
徐崇温主要著作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