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620600
  • 作      者:
    作者:于天贞|责编:许苏宜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突破传统“技术至上”思维,以“教师领导力”为切口,通过扎根理论构建理论框架,结合全国范围实证调研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系统揭示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四维构成(专业引领、教学创新、课程设计、氛围营造)及其影响因素链式作用机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有益探讨。


展开
作者简介

于天贞,教育学博士,现任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智慧课堂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创建并运营自媒体“极简AI学堂”,拥有逾12万关注者。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智能教学助手对教师课堂领导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期刊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回应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围绕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实践现状以及具体实践形态、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等进行研究,寻求提升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让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对同行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管理者产生引领、感召、带动、指导、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力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的领导者。教师作为一个领导者,依靠的不是其职位,而是其广博、深刻的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这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明确提出的“教师是领导者”的论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研究的提出,既回应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对宏观政策呼唤的回应,也映衬了当前教育技术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视阈转变的学术背景,更体现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技能,还须具备规划、组织和引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能力。只有教师勇于站在信息化浪潮的前沿,主动拥抱新技术,才能真正释放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变革力量。

一、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知识传授者”的教书匠角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为“互联网”比教师“懂得”更多,那些拥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将逐渐取代那些保守且排斥信息技术的教师。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成功转型为“学习领导者”,具有“领导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兴的领导力理论快速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社会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领导力,对其引起了高度重视。英、美、加、澳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界纷纷提出“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理念,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领导力培育作为新的教师发展观受到极大关注”。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已然成为必然要求,将来必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这些工作最终要扎根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执行者、管理者与评价者,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承担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与实施,是信息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发展逐渐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甚至被视为学校与教学革新的心脏。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中的一部分,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也是学校信息化的直接推进者,不论是课堂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还是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抑或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愿景的参与和支持等,这都体现着教师的领导力量。 

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真正地应用于在教与学,特别是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有效的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的重任最终还是落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

的发挥与释放,直接决定着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变革的成败。

二、教师应是积极应对信息化挑战的专业能动者

在信息时代,教育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互动化、数据化、弹性化。在知识与信息极其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特网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高于教师,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互换,也就是说课堂上极容易出现“学生问倒教师”的情况(目前已经出现),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该如何应付信息化环境的课堂?

教人先教己,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特别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挑战,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积极的思考者”“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引领者”。伴随着对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地位认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促进教师成为“变革的能动者”,学校改进才有可能,这也是教师领导和分布式领导理论越来越受关注的原因。未来社会学生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需要教师引领和培养,同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那些“技术佼佼者”引领与传授,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与维护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发展日趋明确,教师作为“技术佼佼者”走向“信息技术领导者”的角色需求也日趋强烈。

但在实际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听从安排”的境况,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信息技术意识尚未被唤醒,以至于“2016 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显示,在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中,上海教师 7 项均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在让学生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完成项目或作业上只在 15.2%,不及国际均值 38.0% 的一半”。这就亟须一批教师信息技术领导者发挥先锋和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唤醒更多同行教师,积极走上“主动出击”的能动性角色,这也是现实的渴求。

三、人工智能更加凸显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所理解的教育领域和教学实践。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在这个背景下,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人机沟通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方面。

第一,随着 AI 的普及和应用,传统的学习和工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领导力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成式 AI 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提出解决方案,但它缺乏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新领域,鼓励学生通过 AI 工具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供跨学科学习机会,利用 AI 工具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创造性思考,在教学中融入设计思维和创意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学生在 AI 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创造和思考。

第二,AI 虽然强大,但其算法和结论可能存在偏见。教师领导力在于教

授数据分析能力,指导学生理解 AI 如何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

取有价值的洞见;培养批判性思维,教授学生如何质疑和分析 AI 提供的数据和结论,以及如何从多角度理解和评估这些信息。

第三,未来社会将是人机共存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下,教师需要教授人机交互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 AI 系统有效沟通,包括语言输入、命令理解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项目和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与 AI 的互动,如编程、机器人控制等;提升问题解决技能,鼓励学生利用 AI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在人机协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四,AI 的引入也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教师在这方面的领导力展现在促进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利用 AI 解决问题时,与他人协作,促进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利用 AI 工具,如在线翻译、文化交流平台等,教授学生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教授情感智能,强调人类情感和同理心在人机交互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生成式 AI 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领导力变得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者和激励者。教师通过领导力可以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机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确保学生在未来的人机共存社会中不被淘汰,成为能够有效利用 AI 技术的专业能动者。教师的这些领导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力产生深远影响。

四、分布式领导理论与教师领导力概念已被广泛认可

领导者以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来实施学校管理并不能奏效。自上而下的指令和激励是推动学校改进的外部力量,未来学校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领导者能否挖掘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潜力,能否提升自身的内涵和领导意识,能否构建一支富有责任感的团队。

随着分布式领导理论逐渐被认可,人们认识到领导角色不再是校长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领导角色的作用可以由多人承担,领导行为和职能可以在组织成员中共享或分布。“领导”不再是个体领导者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活动,而被理解为组织内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因此,在学校中,不仅处于领导者职位的校长具有领导力,学校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群体同样具有领导力。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升与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信息化领导角色动态分布于学校组织成员之中,领导不只是校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体师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都可以具有的职能,并且这种职能是一种群体的共同行为,不同的事务通常由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负责或引领。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导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述评 / 6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19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25 

第二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内涵推演 / 38 

第一节 编码与分析:揭秘数据深处的智慧 / 38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内涵 / 56 

第三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构成要素 / 62 

第四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特征 / 66 

第三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量表发展与理论模型检验 / 71 

第一节 精准定位:发展与验证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量表 / 71 

第二节 数据洞察:正式施测与量表应用的深度分析 / 83 

第三节 结构解码:一阶四因素斜交模型的实证检验 / 88 

第四节 高阶构建:二阶模型验证与理论架构的完善 / 96

第四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实践现状分析 / 103 

第一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整体状况 / 103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人口学差异 / 122 

第三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实践形态 / 148 

第五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 / 164 

第一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建构 / 164 

第二节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假设推演 / 174 

第三节 测量工具开发及检验 / 181 

第四节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191 

第六章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领导力的新变化 / 199 

第一节 在未来,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 200 

第二节 人工智能赋予教师领导力新内涵 / 205 

第三节 人工智能赋予教师领导力新特征 / 210 

第七章  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路径 / 215 

第一节 基于教师特征差异分析的选拔机制 / 215 

第二节 基于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培养策略 / 223 

第三节 基于信息技术前沿指向的内生路径 / 235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244 

附录 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 250 

附录 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 256 

附录 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访谈录音文字稿(节选) / 2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