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
【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李叔同的诗意穿透百年时光,《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便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盛宴。作为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的全才大师,他以画笔勾勒山水禅意,用音符谱写出灵魂的清音,在书法中挥洒生命的韵律。鲁迅、林语堂、丰子恺等大师推崇的不仅是他的技艺,更是他将艺术融入生命的境界。跟随李叔同的笔触,让灵魂在艺术的叩击下苏醒,领悟人生的平仄与真谛。
【二】
李叔同的艺术世界是一座精神殿堂,音乐的空灵、美术的意境、书法的禅意在此交融。他用《送别》的旋律送别红尘,以《护生画集》的悲悯守护生命,在书法中求得内心的澄明。本书不仅是艺术技法的解析,更是一场关于美的哲学沉思。鲁迅赞他“弘一法师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张爱玲称“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我是如此的谦卑”。翻开本书,你将在李叔同的艺术之美中遇见自己,在至善至美的追寻中找到灵魂的归处。
【三】
当李叔同放下尘世的繁华,以“弘一法师”的身份修行,他的艺术便升华为对生命的终极叩问。本书精选他在音乐、美术、书法等领域的经典之作,展现他如何将艺术作为修行的道场。他的画作静谧如禅,书法质朴无华,戏剧表演直击人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李叔同的艺术之美是一剂清凉剂,提醒我们:不要让任何人熄灭你灵魂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寻。跟随他的脚步,在艺术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让心灵在美中得到滋养与升华。
【四】
李叔同的艺术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纯粹与生命的诗意。他在音乐中注入佛性的慈悲,在书法中蕴含人生的顿悟,在戏剧中演绎世态的悲欢。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解析他的艺术创作,揭示他如何将多领域的才华熔铸成独特的美学体系。林语堂曾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 读他的文字,听他的音乐,欣赏他的书画,你将感受到艺术如何超越形式,成为照亮心灵的明灯,指引我们在尘世中保持对美的敏锐与信仰。
【五】
从翩翩公子到一代高僧,李叔同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而他的艺术正是这部传奇的最美注脚。本书深入挖掘他在音乐、美术、书法等领域的成就,展现他如何将中西艺术精髓融会贯通。他创作的《送别》传唱百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被誉为“近代一绝”。书中不仅有对艺术作品的专业解读,更有对李叔同精神世界的深度剖析。跟随他的艺术之美,你将领悟到:真正的艺术是灵魂的觉醒,是在纷扰中坚守内心的纯净。
【六】
李叔同的艺术之美,是对生命最深情的凝视。他用音乐抚慰心灵的伤痛,用画笔描绘自然的禅意,用书法书写内心的澄明。本书汇集他的艺术精华,配以专业解读,让读者得以全方位感受他的才华与境界。夏丏尊曾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仿佛着了魔,他的魔力,大半也在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李叔同的艺术如一股清泉,滋养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翻开这本书,让艺术的光芒照亮你的世界,在李叔同的指引下,重拾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寻。
《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展现了这位音乐、美术、书法、戏剧全才大师的艺术境界。李叔同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创作,音乐中流淌着禅意的悲悯,绘画里蕴含着空灵的哲思,书法间挥洒着澄明的心境,戏剧表演直击灵魂深处。他的艺术不仅是技艺的巅峰,更是对至善至美的永恒追寻,鲁迅、林语堂、丰子恺等大师皆为其折服。本书通过解析他的经典作品,揭示其如何在尘世喧嚣中以艺术为舟,渡向精神的彼岸。读者将在字里行间感受心灵被艺术叩响的悸动,领悟人生的平仄韵律,重拾对纯粹之美的信仰,不要让任何人熄灭灵魂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寻。
艺海畅游的乐趣
有人说我在出家前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诗人、戏剧家等,出家后这些造诣更深。其实不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兴趣而已。我认为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应多学一些东西,不见得样样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学多闻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这一生一世。而我在出家后,拜印光大师为师,所有的精力都致力于佛法的探究上,全身心地去了解“禅”的含义,在这些兴趣上反倒不如以前痴迷了,也就荒疏了不少。然而,每当回忆起那段艺海生涯,总是有说不尽的乐趣!
记得在我十八岁那年,我与茶商之女俞氏结为夫妻。当时哥哥给了我三十万元作贺礼,于是我就买了一架钢琴,开始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尝试着作曲。后来我与母亲和妻子搬到了上海法租界,由于上海有我家的产业,我可以以少东家的身份支取相当高的生活费用,也因此得以与上海的名流们交往。当时,上海城南有一个组织叫“城南文社”,每月都有文学比试,我投了三次稿,有幸的是每次都获得第一名,从而与文社的主事许幻园先生成为朋友,他为我们全家在南城草堂打扫了房屋,并让我们移居了过去,在那里,我和他及另外三位文友结为金兰之好,还号称是“天涯五友”。后来我们共同成立了“上海书画公会”,每个星期都出版书画报纸,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一起探讨研究书画及诗词歌赋。但是这个公会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由于公会解散,而我的长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不久后我的母亲又过世了,多重不幸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于是我将母亲的遗体运回天津安葬,并把妻子和孩子一起带回天津,我独自一人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本,我就读于日本当时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而我当时的老师亦是日本最有名的画家之一——黑田清辉。当时我除了学习绘画外,还努力学习音乐和作曲。那时我确实是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享受。
我从日本回来后,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国衰民困,金融市场更是惨淡,很多钱庄、票号都相继倒闭,我家的大部分财产也因此化为乌有了。我的生活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了,为此我到上海城东女校当老师去了,并且同时任《太平洋报》文艺版的主编。但是没多久报社被查封,我也为此丢掉了工作。大概几个月后我应聘到浙江师范学校担任绘画和音乐教员,那段时间是我在艺术领域里驰骋最潇洒自如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忙碌、最充实的日子。
如果说人类的情欲像一座煤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欲望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转变会因人而异,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迟有早。我可能就属于后者,来得比较缓慢了。
世 间
我的人生兴趣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致刘质平
欲得米谷,必先种田(节选)
一事无成人渐老
歌 曲
清凉歌集达旨
绘 画
图画修得法
石膏模型用法
题画二首
《淡斋画册》题偈
中西绘画的比较
释美术
书 法
缘起
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
谈写字的方法
篆 刻
缘起
明代篆刻
清代篆刻
谈篆刻小记
鲁 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丰子恺|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