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秦文体源流(史学角度的文体研究)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8551616
  • 作      者:
    作者:张岩|责编:阴湙萌
  • 出 版 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国语》《左传》中存在一些相对独立且特征分明的记言记事短文,主要有四种典型文体:劝谏体、讥语体、赞语体、问答体。这些短文在内容、体裁方面的严整程度,如同填写表格。本书主要分析这些典型文体短文的体式与内容,并依据早期文献正面考察这些典型文体短文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用途(商周以降到春秋时期官学教育中广泛使用的规范化教材),随后对先秦两汉二十余部主要文献的文体类型、文体变迁及其文献属性展开分析,简要梳理从春秋官学到战国私学的演化脉络。本书的实际功效是可以打开一道重新更准确认识先秦两汉政治宗教观念和制度变迁的历史知识门户。
展开
目录
绪论 史学角度的文体研究
第一章 《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上)
第一节 《国语》文本特征及其成书
第二节 《国语》劝谏体短文(上)
第三节 《国语》劝谏体短文(中)
第四节 《国语》劝谏体短文(下)
第五节 《国语》讥语体短文(上)
第六节 《国语》讥语体短文(下)
第二章 《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下)
第一节 《国语》赞语体短文
(一)赞语体短文内容与体式
(二)赞语体A类短文
(三)赞语体B类短文
第二节 《国语》问答体短文
第三节 个案研究:《仲尼非难》的双重史料
第四节 《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一)《左传》劝谏体短文(6例)
(二)《左传》讥语体A类短文(6例)
(三)《左传》讥语体B类短文(3例)
(四)《左传》赞语体A类短文(3例)
(五)《左传》赞语体B类短文(3例)
(六)《左传》事语体短文(不涉褒贬)(1例)
(七)《左传》问答体短文(2例)
第三章 典型文体的体式与内容
第一节 典型文体的体式分类
第二节 典型文体简单变形
第三节 典型文体短文的内容特征
第四节 《春秋》三传的文献属性与成书时间
第五节 《左传》文本特征及其成书
第四章 典型文体短文的属性与用途
第一节 由典型文体引发的历史问题
第二节 部落社会成年礼与早期官学教育
第三节 国学与乡学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官学教育
第五节 《周礼》“中失之事”与教材类短文
第五章 君子之学与典型文体(上)
第一节 《国语》“君子曰”与教材类短文
第二节 《左传》季札等人提到的“君子曰”
第三节 《左传》君子曰:官学教材的权威性提示
(一)《左传》中较完整抄录的16条“君子曰”赞语内容
(二)《左传》中较完整抄录的23条“君子曰”讥语内容
(三)《左传》中对原文有所省略的18条“君子曰”赞语概述内容
(四)《左传》中对原文有所省略的21条“君子曰”讥语概述内容
第四节 “君子曰”是西周官学教本固有体式
第六章 君子之学与典型文体(下)
第一节 “君子曰”的训辞性质
第二节 “君子”与“君子之学”
第三节 君子之学
第四节 《春秋》经传与“君子之学”
第五节 周易《大象》君子言行约束
第七章 神权观念与典型文体
第一节 《尚书·洪范》中的神权观念(上)
第二节 《尚书·洪范》中的神权观念(下)
第三节 《逸周书·命训》中的神权观念
第四节 教材类短文祸福因果
第五节 甲骨卜辞与教材类短文(上)
第六节 甲骨卜辞与教材类短文(下)
第七节 《太子晋谏壅谷水》中的祸福因果
第八节 《尚书·伊训》等篇的神佑神罚观念
第八章 《春秋》经传性质探寻
第一节 《春秋》产生的制度背景(上)
(一)“祭者,教之本也”
(二)利用祭祀仪式“崇德”“绌恶”
(三)“令德”“令闻”与祸福因果
第二节 《春秋》产生的制度背景(下)
(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二)“祝嘏辞说”与“皇极”祸福
第三节 《春秋》的文本、“书法”特征
(一)《公羊传》(6例)
(二)《穀梁传》(6例)
(三)《左传》(6例)
第四节 令人畏惧的“书法不隐”
第五节 《春秋》简约文体与祝史言辞
第六节 “则父之礼”与《春秋》“书法”
第七节 “书法”变通:史官的无奈
第八节 《左传》独有的“不书”之事
第九章 试析《春秋》经传的由来
第一节 孟子所说孔子“作《春秋》”
第二节 《鲁春秋》早期情况
(一)《春秋》溯源
(二)马、班所谓“不可以书见”
第三节 《春秋》三传与《国语》
第四节 试析《春秋》经传由来(上)
第五节 试析《春秋》经传由来(下)
第十章 文体源流分析(上)
第一节 《尚书》《逸周书》中的典型文体
(一)《尚书》
(二)《逸周书》
第二节 《晏子春秋》文体分析
第三节 《春秋事语》文体分析
第四节 《管子》《六韬》文体分析
(一)《管子》
(二)《六韬》
第五节 大小戴《礼记》《论语》《孝经》文体分析
(一)《礼记》
(二)《大戴礼记》
(三)《论语》
(四)《孝经》
第六节 《墨》《孟》《荀》《列》《庄》文体分析
(一)《墨子》
(二)《孟子》
(三)《荀子》
(四)《列子》
(五)《庄子》
第十一章 文体源流分析(中)
第一节 《战国策》文体分析
第二节 《韩非子》文体分析
第三节 《吕氏春秋》文体分析
第四节 《淮南子》文体分析
第五节 《新书》《新语》《史记》《韩诗外传》文体分析
(一)《新书》
(二)《新语》
(三)《史记》
(四)《韩诗外传》
第六节 《说苑》《新序》《列女传》《论衡》文体分析
(一)《说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