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小说翻译研究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7247697
  • 作      者:
    作者:王树槐|责编:邓喆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树槐,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40余篇是在SSCI、CSSCI以及扩展板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本书采用文体学、叙事学、计量文献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方法,对鲁迅小说的三个译文,即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威廉·莱尔(William Lyell)译文、蓝诗玲(Julia Lovell)译文进行了综合的比较。主要内容包括:三个译文的文体风格区别,叙事倾向性特征,文化阐释的个性特点,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新世纪鲁迅研究的国际趋势,等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鲁迅小说翻译的意识形态比较研究
1 引言
2 批评话语分析
3 研究方法
4 《孤独者》三个译本与译者的意识形态比较
4.1 《孤独者》主题意识形态比较
4.2 译者社会实践的意识形态
5 结语
第二章 从不定点具体化看鲁迅小说四个译本译者的隐蔽价值观
1 引言
2 英伽登现象学文论
3 隐蔽价值观
4 研究方法
4.1 描写的方法
4.2 归因与假设
5 主要研究发现
5.1 鲁迅小说英译不定点具体化的方式
5.2 不定点具体化折射的隐蔽价值观
5.3 四个译本不定点填充数量比较
6 讨论与分析
7 结语
第三章 学术定势折射的多棱文化镜像——《阿Q正传》三个译本的文化折射率与译者学术定势比较
1 引言
2 文化层次
3 文化折射率
4 《阿Q正传》个案研究
4.1 《阿Q正传》简介
4.2 物质文化折射率
4.3 制度文化折射率
4.4 心理文化折射率
5 译者学术定势(Scholastic Disposition)与文化立场
5.1 政治倾向vs.文学倾向
5.2 文献倾向vs.愉悦倾向
5.3 原创倾向vs.互文倾向
6 结语
第四章 小说翻译的情感批评——以《祝福》英译为例
1 评价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2 《祝福》三个译本的情感赋值:定量考察
2.1 研究方法
2.2 翻译家对各型人物的情感赋值
3 影响翻译家情感融人的因素:定性考察
3.1 移情体验与译者阅历
3.2 移情倾向与译者惯习(Habitus)
3.3 移情再制与译者理念
4 结语
第五章 译者介入、译者调节与译者克制——《药》三个译本的文体学比较
1 引言
2 文体学翻译批评的分析对象
3 文体对比分析
3.1 语言形式
3.2 模拟现实
3.3 隐喻连贯
4 翻译理念与读者反应
5 统计与结论
第六章 《风波》三个译本的叙事翻译批评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理论基础
4 《风波》翻译的叙事学批评
4.1 叙事空间(Narrative Space)
4.2 叙事时间(Narrative Time)
4.3 叙事视角(或聚焦)(Point of View/Focalization)
4.4 话语/思想呈现方式(Speech/Thought Presentation)
4.5 展示vs.讲述(Showing vs. Telling)
4.6 隐含作者/隐含译者(Implied Author/Implied Translator)
4.7 不可靠叙述(Unreliable Narration)
4.8 叙事结构(Narrative Structure)
4.9 叙事功能(Narrative Function)
4.10 叙事距离(Narrative Distance)
4.11 易读性与可读性(Legibility vs. Readability)
4.12 元叙事(Metanarrative)
5 小结
第七章 英语读者语言取向的实证调查及启示——以《孔乙己》的杨宪益、莱尔译本为例
1 问题的提出
2 问卷设计与读者构成
3 阅读反应报告
3.1 整体阅读反应
3.2 单句阅读反应
4 启示
第八章 传播学视角下鲁迅小说英译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1 引言
2 研究理论基础
3 传播学视角下鲁迅小说英译的传播与接受
3.1 信源
3.2 发射器
3.3 讯道
3.4 接收器
3.5 信宿
4 噪音源和减熵
4.1 噪音源
4.2 减熵
5 结语
第九章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国际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的计量分析
1 引言
2 数据收集
3 研究发现
3.1 研究主体
3.2 学科交叉
3.3 热点问题
3.4 焦点作品
4 评价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