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期方面的审计专题
专题1:施工工序安排不当,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等待或停工待料问题
专题2:施工人员缺乏对整体工作内容的认识
专题3:施工班组各行其是,缺乏整体协调
专题4: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专题5:未能切实督导工具、材料、设备等放置于一定场所
专题6:超时施工
专题7:未检视每一阶段的工作是否配备了合适的工具与设备,如水电管线等
专题8:对员工督导不力,员工工作散漫、效率低
专题9: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不足
专题10:缺乏施工经验的工人太多
专题11:流程繁复,要求填写的报告及申请表格太多
专题12:纵容聊天、擅离工作岗位、浪费时间
专题13:疏于监督,工序衔接不上,造成施工空白期
专题14:员工的执行力跟不上
专题15:不能立即清查出误工原因,导致延期
专题16:不按规范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导致返工
专题17:总包单位与监理方沟通不畅,频繁停工整改
第2章 材料方面的审计专题
专题18:监管不严,进场材料不符合要求
专题19:材料领取不规范,钢筋、水泥等主材浪费或流失
专题20:材料随意堆放,未考虑施工及加工是否方便
专题21:钢筋工程专业知识不够,图纸理解不足,盲目开料单
专题22:图纸破损、图纸难懂、看错图纸,造成加工失误
专题23:技术交底含糊不清,没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
专题24:钢筋加工机械调试不到位
专题25:未对每一工序的材料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未进行标准与差异分析
专题26:现场管理人员对材料的价值认识不够
专题27:缺乏纪律,纵容粗心或不当的工作
专题28: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物料损坏
专题29:加工标准或规范未及时更新,导致加工材料不能用
专题30:施工过程中,施工不规范导致材料浪费
专题31:使用不适当的材料
专题32:出现问题,不能追踪事故责任人,以致不能纠正问题
专题33:领取材料过多,却未办理退料手续
专题34:未领取正确的材料,用错材料
专题35:把可再用的材料当废料处理
专题36:产生不合规物料,未立即停止生产
专题37:未能检查水管、电线管和压缩空气管等管路、线路的裂开、破损情况
专题38:把不良材料当良品流入制程
专题39:缺乏有效系统防止材料损失
专题40:钢筋绑扎过程中搭接过长
专题41:拉筋及箍筋弯头过长
专题42:混凝土质量不达标
专题43:浇筑过程中,模板封堵不到位造成材料浪费
专题44:混凝土振捣过度或不够,导致返工
专题45:商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专题46:高层混凝土施工,设备落后导致的浪费
专题47:模板加工不当,或加工标准不统一
专题48:防护措施不够,导致模板重复使用率低
专题49:模板正反面混用
专题50:支撑体系不科学,导致模板变形或损坏
第3章 机械设备方面的审计专题
专题51:缺乏整体调度计划,可用的机器未获得充分利用
专题52:疏于检查机器,未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及避免故障
专题53:未定期检查绳索、皮带、链条、输送带、润滑系统等
专题54:设备缺乏定期清洁、维护
第4章 场地空间方面的审计专题
专题55:材料储存与废弃物排放不适当
专题56:未充分注意材料从出厂到现场的运输计划
专题57:机械设备安置错误
专题58:不能保持走道清洁,工具乱丢乱放
专题59:废料未报废
专题60:材料供应处场地交通、空间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专题61:不常用的设备占据大量空间
专题62:照明不足,形成黑点、死角
专题63:单位内布置不良
专题64:工作场所放置不需要的物料,仓库与工作场所不分
专题65:未重视事务整顿
专题66:未执行“物品用完要归位、定位”的原则
专题67:未能定期清理施工现场
第5章 现场签证方面的审计专题
专题68:挖方中有渗水,可以签证地下水位高度,挖湿土价格比挖干土高
专题69:渗水严重,可以编写施工方案申请排水降水措施和边坡支护措施
专题70:遇到地下障碍物,应该签证
专题71:现场狭窄或者边坡不够稳定等情况下,无法在现场堆放足够的回填土时,应该签证外运土方量
以及运距
专题72:基础施工期间,如果因雨停工或者因甲方原因延误工期,排水降水费用可以按照
台班签证
专题73:长期停工要及时办理签证
专题74:砌筑部分的签证一定要说明砖的破损程度,不然审计会直接把材料减掉
专题75:赶工增加模板量,可以办理签证
专题76:成本核算时应包括保温层的排气管及管件、面层保护层的油浸木丝板和油膏嵌缝
等材料
专题77:分包单位如果损坏总包单位的设备,总包单位可先与其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找
甲方签证
专题78:重视成品保护,办理签证
专题79:砂浆价格上涨,通过调整灰缝,确保施工质量
专题80:清理的残渣可以作为回填土夯填到一层地面里
专题81:未认识到预防意外事故是工作的一部分
专题82:安全防护不到位
专题83:未按要求标注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