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研究
2.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特征
2.1.2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2.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与估值模式
2.2.1 成本计量模式
2.2.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2.3 估值模型
2.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研究
2.3.1 公允价值定义、基本特征
2.3.2 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2.3.3 国内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研究
2.3.4 国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研究
2.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动机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
3.1.1 价值相关性
3.1.2 价值可靠性
3.2 会计选择动机理论
3.2.1 契约动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3.2.2 管理机会主义假说与公允价值计量
3.2.3 信息不对称与公允价值计量
3.3 经济后果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公允价值相关准则的演变及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应用
4.1 国内公允价值准则的演变
4.1.1 我国公允价值变动解析
4.1.2 准则变动的影响
4.1.3 准则变动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影响
4.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4.2.1 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
4.2.2 总体应用现状
4.2.3 披露情况分析
4.2.4 投资性房地产不符合准则的情况
4.3 本章小结
5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调查分析
5.1 问卷设计
5.1.1 前期访谈
5.1.2 正式问卷设计
5.2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5.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5.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5.4 样本信息
5.5 调查结果分析
5.5.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调查结果
5.5.2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调查结果
5.5.3 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调查分析
5.6 支持企业采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影响因素
5.7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拓展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动机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假设
6.1.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财务信息质量
6.1.2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公司业绩盈亏
6.1.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公司债务融资
6.1.4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企业的成长性
6.1.5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激励
6.1.6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公司股票
6.2 变量与研究模型
6.2.1 确定变量
6.2.2 研究模型
6.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4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两种计量模式的差异性对比
6.5 相关性分析
6.6 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及实证结果
6.6.1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6.6.2 实证结果
6.6.3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6.7 进一步分析
6.7.1 财务信息质量方面
6.7.2 融资方面
6.7.3 盈利方面
6.7.4 资本方面
6.7.5 股票方面
6.7.6 高管薪酬激励方面
6.8 本章小结
7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理论分析
7.1.2 研究假设
7.2 确定变量
7.2.1 自变量测量
7.2.2 因变量测量
7.3 数据来源
7.4 实证分析
7.4.1 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对业绩的影响
7.4.2 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对企业债务融资方面的影响
7.4.3 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对企业资产方面的影响
7.4.4 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对企业高管激励、盈余行为的影响
7.4.5 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7.5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建议
8.1 对企业自身的建议
8.1.1 谨慎使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8.1.2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条件的评估
8.1.3 提高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认知,规范运用行为
8.1.4 提高相关人员的会计素养,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8.2 基于企业外部的建议
8.2.1 加强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督
8.2.2 加强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评估
8.2.3 规范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披露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