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群视角下的产业空间共聚效应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99416
  • 作      者:
    作者:陈露|责编:任爱清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通过多个产业共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综合体逐渐成为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的重要形式,新时代下产业空间新形态正在不断突破传统行政边界,逐步形成以核心城市为枢纽、多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圈层化产业空间新格局。本书从集聚经济演化出发,阐述产业共聚的概念、测度及其经济绩效的发展脉络,运用改进的机器学习Wasserstein距离算法思想,通过假设检验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产业共聚指数,测算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共聚水平。本书进一步结合复杂网络算法定义了反映区域产业空间关联全貌的“产业空间”概念,并提出了产业空间的分析范式:从网络空间参数、网络核心节点以及产业空间密度指标三个方面描绘产业空间的特征;以静态技术进步模型理论框架为支撑,基于微观企业的数据,测度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考察在“向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上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到产业共聚的影响效应。对于产业共聚形成的空间网络对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研究,通过带有方向性的产业共聚指数来验证这一效应,本书的研究为Jacobs外部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基于产业内溢出与产业间溢出的动态增长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空间共聚在“向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上对产业就业增长的动态溢出影响;从建立与完善以城市群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治理体系、产业空间治理、城市群治理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治理策略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产业共聚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概念及含义
一、产业共聚的概念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共聚的概念区别
第二节 产业共聚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演进
二、产业共聚测度方法的演进
三、产业共聚的驱动机制研究
第三节 产业共聚的经济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产业共聚的生产率绩效相关研究
二、产业共聚的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综述
三、产业共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研究
第四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一、城市群产业体系与分工的研究综述
二、城市群产业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研究综述
第五节 对以往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城市群产业共聚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共聚指数测度方法与指数特性
一、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产业分布距离测算
二、依据统计意义的反事实样本集构建产业共聚指数
三、指数特性
第三节 基于产业共聚指数的城市群产业结构刻画
一、数据来源
二、测算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城市群产业共聚影响因素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和变量说明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变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第三节 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变研究
一、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总体演化分析
二、城市群产业空间支柱产业演化
三、城市群产业空间密度指标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群产业共聚的生产率绩效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分析
第三节 实证策略与数据介绍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三、内生性检验
四、异质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群产业共聚的创新绩效研究——兼议区域产业多样化集群建设路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假说
第三节 实证模型设计、识别策略与变量说明
一、实证模型设计
二、变量介绍
第四节 行业空间共聚的技术知识池溢出效应检验
一、基准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三、产业空间共聚形成的技术知识池创新溢出效应异质性考察
第五节 内生性检验:英国共聚指数工具变量
第六节 微观机制检验与进一步讨论
一、微观机制检验
二、进一步讨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群产业共聚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动态模型分析
第三节 城市群产业经济规模扩大实证检验
一、实证设计
二、变量介绍
三、实证结果
第四节 产业就业动态增长的异质性效应分析
一、行业异质性考察
二、地区间异质性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英文部分
二、中文部分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