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研究现状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研究现状
二、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一、选题上的创新
二、论证思路上的创新
三、观点上的创新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因果关系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体系性地位
第二节 纯粹事实归因功能之批判
第三节 结果归责功能之提倡
一、结果归责功能的合理性
二、结果归责功能的实质内涵
第四节 危险的现实化说:因果关系功能实现的优化方案
一、危险的现实化说的基本内容
二、危险的现实化说在因果关系归责功能实现上的逻辑优势
第三章 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选择
第一节 渎职罪与自然犯因果关系的共通之处
第二节 渎职罪凶果关系的特殊性
一、前置性法规范作用显著
二、个体职权行为因果关系受职权行使方式影响巨大
三、因果关系逻辑起点判断受不作为型行为方式影响突出
四、因果流程普遍存在介入因素
第三节 既有理论应用于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
一、必然偶然因果关系理论的应用困境
二、条件说的应用困境
三、客观归责理论的应用困境
四、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困境
第四节 应然选择:以危险的现实化说为基础的分析路径
一、危险的现实化说在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中的应用优势
二、其他理论合理部分的吸收借鉴
第四章 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一般规则
第一节 逻辑起点:创造危险的实行行为的范围的划定
一、实行行为具有职权相关性
二、职权行为的行使具有严重不当性
第二节 关键步骤:实行行为何以创造危险
一、客观归责理论中规范保护目的的理论借鉴
二、职权行为的规范保护目的限定危险的范围
三、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划定危险的边界
第三节 核心内容:危险何以现实化
一、危险现实化的路径类型
二、直接实现危险类型案件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
三、间接实现危险类型案件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
第五章 权力分工影响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一节 上级行为影响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上级行为影响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难点
二、上级行为影响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
第二节 集体研究决定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集体研究型决策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二、集体研究型渎职案件因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
第六章 介入因素存在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一节 存在介入因素的直接实现危险类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二节 存在介入因素的间接实现危险类型渎职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诱发型案件危险现实化判断方法在渎职案件中的应用
二、危险状况没定型案件危险现实化判断方法在渎职案件中的应用
三、间接实现危险类型渎职案件中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判断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