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著作权和邻接权限制总论
第一章 著作权限制的必要性与法理基础
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概念与称谓
第二节 著作权限制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 著作权限制的法理基础
第四节 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
第二章 著作权限制制度体系构成分析
第一节 国家收购为保护国家利益
第二节 公共秩序保留为社会利益
第三节 著作权权限行使次数限制
第四节 著作权诉讼时间效力限制
第五节 著作权保护客体范围限制
第六节 著作权存在空间效力限制
第七节 著作权存在期间效力限制
第八节 著作权权能行使效力限制
第九节 著作权限制制度体系构建
第三章 著作权和邻接权权能限制概述
第一节 国际公约著作财产权权能限制制度
第二节 国际公约邻接财产权权能限制制度
第三节 两种类型的著作权权能限制制度
第四节 著作权权能限制的法律变革趋势
第五节 中国著作权权能限制立法及分类
第二篇 著作权和邻接权时间限制
第一章 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期限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期限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期限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期起算日计算方法
第四节 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期限的对等原则
第二章 典型国家著作权保护期限延长史
第一节 英国版权保护期限延长史
第二节 美国版权保护期限延长史
第三节 法国著作权保护期延长史
第四节 德国著作权保护期延长史
第五节 中国著作权保护期延长史
第三章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对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保护期限的类型分析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四节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五节 中国关于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法律规定
第六节 东盟各国关于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四章 一般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第一节 国际公约关于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 各国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立法例及其特点
第三节 东盟地区一般作品财产权保护期的立法例
第四节 我国一般作品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五章 特殊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第一节 法人作品
第二节 合作作品
第三节 视听作品
第四节 摄影作品与实用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匿名、假名等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第六节 遗作
第七节 计算机软件
第八节 连续发表的作品
第六章 邻接权时间限制:邻接权保护期限
第一节 国际公约关于邻接权保护期的规定
第二节 典型国家邻接权保护期的立法例
第三节 传统邻接权的保护期限
第四节 其他邻接权的保护期限
第三篇 著作人身权和邻接人身权权能限制——精神权利限制
第一章 著作人身权限制总述
第一节 国际公约对精神权利的规定
第二节 两大法系对精神权利的分野与融合
第三节 典型国家精神权利限制的立法例
第二章 著作人身权限制分述
第一节 对发表权的限制
第二节 对署名权的限制
第三节 对修改权的限制
第四节 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限制
第三章 邻接人身权限制:表演者精神权利的限制和例外
第一节 《北京条约》(2012)关于精神权利限制的规定
第二节 典型国家对邻接人身权限制的立法例
第三节 对表演者署名权的限制
第四节 对表演者保护表演完整权的限制
第五节 反对贬损处理权的例外
第四篇 著作财产权和邻接财产权权能限制之一:合理使用
第一章 合理使用:自由而无偿使用
第一节 合理使用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合理使用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第三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对合理使用范围的限定
第二章 合理使用的国际规定与中国借鉴
第一节 国际公约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
第二节 合理使用立法模式与立法例
第三节 中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与分类
第四节 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第五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合理使用制度
第三章 合理使用制度两种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合理使用的国际公约标准:三步检验法
第二节 《美国版权法》的合理使用四要素标准
第三节 中国《著作权法》应确立的合理使用判断标准
第四节 中国或可选择的合理使用改革方案
第四章 合理使用(一):个人使用
第一节 溯本清源:使用的含义深剖
第二节 他山之石:个人使用的国际立法借鉴
第三节 立法沿革:我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立法演变
第四节 构成要件:不侵权抗辩理由分析
第五节 立法展望:存在问题及修订意见
第五章 合理使用(二):适当引用
第一节 溯本清源:适当引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