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一章 向洛阳集结
国之大计
干部集结
坐着架子车来报到
军政大学毕业季
“两百罗汉”建一拖
第二章 准备就绪
一支年轻的测量队
钻探古墓
改变厂址
大批干部职工外派学习
农民兄弟和少先队员送来粮食和蔬菜
及时纠正浪费和积压问题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连的复信
一位建设工人的诗歌
第三章 破土奠基
1955年的故事
孙化民挽救了两座古墓
破土奠基
编修1955年建厂计划
基地建筑工程代表组开始办公
到学校招尖子生
第四章 建设高潮
建厂工作进入新阶段
发动机工厂38天建成并通过验收
第一批开工的车间和工人
一拖工会和团工委诞生
一拖生产的第一个零件
第一个工人政治训练班
大批外宾和国内作家参观一拖
1956年的成果
第五章 自力更生
部署1957年的工作
第一期《拖拉机报》发行
一拖工人智慧无穷
1月18日这一天
一拖的第一场雪和第一炉铁水
洛阳市委领导到一拖平整场地
国家为-拖职工宿舍投资
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厂长和工人
第一次党代会
第六章 高速发展
艰难起步
一拖首届职代会二次会议进行总动员
几封信
每天都有喜讯
第一台煤气拖拉机提前改制成功
一机部电贺“洛阳”牌拖拉机诞生
将第一台拖拉机无偿送给新唐屯
他让车间钻头质量超过英国货
急需5000个镀锌零件
多了一个“0”的后果
铸铁车间苦战七昼夜提前出铁水
底盘车间提前出产德特-54型拖拉机
燃料系统车间让发动机的“心脏”跳动了
发动机车间试制出第一台发动机
设计处试制一台万能煤气汽车拖拉机
万能工具车
铸钢车间第一炉钢水
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试制成功
隆重庆祝“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冲压车间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自动压床
铸铁土高炉炼出了铁水
深夜里的身影
“牛气”冲天的1958年
“东方红”拖拉机上的起动机的4次革新
运输工作乘风破浪,一车12挂
1958年的一拖职工医院
第七章 创造历史川
铸钢车间主攻第一线
优秀师傅、优秀徒工授奖大会
炼铁又炼人,思想、生产双丰收
奋力抢救炼钢烧伤工人
第一炉水泥的诞生
洛阳市涧西区委的贺信
国家向一拖下达的第一个任务
农民写信称赞“东方红”拖拉机
三台“东方红”拖拉机参加国庆展览
铸钢车间熔化工部日产8炉钢
笫八章锦绣花絮
一拖宣传部部长
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记——拆迁的村庄
“东方红”拖拉机到北京
扛枪打仗的人学会了管理工厂
孙旗屯老乡和工人家属的故事
教农民学开拖拉机
工厂周边的商业区应运而生
丰富多彩的职工业余文体活动
外地来洛修拖拉机的姑娘
第九章 平凡中的伟大
一支特殊的队伍
装卸队与钢铁之拼
装卸队盖房
洛阳探墓队
英雄建八师
最早倒在一拖建设中的副厂长
这位副处长打过日军
东北来的技术员
“八一”青年炉
扛起“班组”大旗的第一人
上海来的年轻人
毛体“东方红”三个字的故事
一拖工人姚长有
铸钢车间的“工人诗人”
火红的工厂日记
优秀的工段长
大连来的铆焊工
唐屯来的小伙子
热爱炊事、保育工作的年轻人
驾驶国产拖拉机的拖拉机手张彦生
一拖第一位女工程师
一拖的一个土木工程师
一拖摄影师
剪彩仪式上的两个礼仪姑娘
为一拖写厂歌
第十章 赤子之情
设计汽车和拖拉机的奠基人
一拖机械工程专家罗士瑜
赤子之心
向祖国致敬
和毛主席握过手的钱端有
第十一章 伟大友谊
给苏联专家列布可夫赠送纪念章
苏联专家在一拖的日子
远方的来信
苏联拖拉机厂为一拖培训技术人员
为一拖着想的苏联女科长
第十二章 火红年华
跟随丈夫来到一拖
一对伉俪的“十六同”
他创造了多个“第一”
从太行山下走来的组织部部长
睡在办公室里的厂长
一封家书
勇立时代潮头的郑定立
拥有超凡能力的指挥员马捷
为“东方红”拖拉机起名字的人
上海“师傅”,一拖建造师
放牛娃成为党委副书记
悠悠岁月染人心
一拖人的健康守护神
计划处处长禹治先
打开一拖计划单列之门
一拖卫士第一人
一支毛笔书写他和一拖的情缘
要一拖不要遗产
“东方红”之恋
飞上千米高空,拍摄一拖东方红
一拖工人子弟的往昔记忆
第十三章 永远的“东方红”
“东方红”拖拉机与1元人民币的故事
“东方红”拖拉机红遍布达拉
“东方红”农耕馆
中国一拖产品遍布全球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