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声医学(第7版)
0.00     定价 ¥ 6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8863801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等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超声医学(第7版)》自1989年出版第1版至今,不断再版和重印,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支持,已成为超声医师**的专业书。本版由国内各地的数十名知名专家和众多专业技术骨干集体修订、编著而成。《超声医学(第7版)》结合超声医学设备、技术和临床应用等诸多方面新的发展和进步,对超声专业**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介绍了超声医学发展的科研动态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超声医学(第7版)》分上下两册,共有三篇,分别为超声医学基础、超声诊断、超声治疗。  **篇超声医学基础,阐述了超声医学概论、超声声学基础、超声生物物理学、超声测量和安全性、超声诊断原理及诊断基础、超声诊断仪、超声治疗仪、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超声组织定征。
  第二篇超声诊断,按照解剖部位论述了颅脑疾病、眼部疾病、颌面部疾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疾病、浅表淋巴结疾病、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胸腔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系统疾病、脾脏疾病、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肾上腺疾病、肾及输尿管疾病、膀胱疾病、尿道疾病、前列腺和精囊疾病、阴囊疾病、子宫及附件疾病、正常妊娠超声表现、异常妊娠子宫、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腹膜后疾病等,专门论述了小儿疾病。
  第三篇超声治疗,讲述了各种超声疗法、超声碎石、颅面部超声疗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超声造影剂治疗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篇 超声医学基础
  第1章 超声医学概论
  第1节 引言
  应用超声来进行医学成像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由于超声成像具有安全、无创、便携、易用、价格低、实时等优势,早在20世纪末,超声检查占各类医学影像检查方式的比例已超过1/4,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图1-1-1是一个典型的诊断超声仪器原理图。尽管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医学超声工程(本章以医学超声工程为背景的介绍简称医学超声)却绝非一个停滞不前的学科,大量新进展不断涌现:换能器的改进、新的成像参数的检测、新的信号处理算法、新的应用领域等,可以预见,超声医学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图1-1-1 典型的诊断超声仪器原理
  所谓隐含信息就是暂时未知的信息。本章以超声隐含信息的发现(幅度信息、速度信息、谐波信息、弹性信息等)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医学超声的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医学超声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并列举了一些临床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医学超声成像原理及发展简史
  1880年Pierre和Jacques Curie发现的压电效应是超声探头的基础。1917年逆压电效应的发现,以及压电超声辐射器的发明,开创了应用超声探测技术的时期。
  1942年,奥地利K. T. Dussik用超声穿透法来探测颅脑疾病,并于1949年用此方法获得了头部(包括脑室)的图像,超声从此开始用于医学诊断。不过此透射法并未达到实用程度。
  一、幅度信息提取
  我们认为,超声回波信号的检测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的揭示隐含信息的历史。人们*先认识到,超声的反射和折射所产生的各层回波带来了幅度信息,决定此幅度信息的物理基础则是人体内声特性阻抗值的不连续分布,利用这些信息及其变换就可以进行超声诊断。
  于是,1952年,美国Wild等做了先驱工作。他们应用脉冲反射式A型超声诊断仪分析组织结构,这是一种将超声回波幅度表示为纵坐标、超声传播时间表示为横坐标的显示方式。然而,A型超声诊断仪所显示的波形图只能反映某一方向的一维深度各点的回波波形信息,缺少解剖形态,至20世纪70年代末,此方法逐渐被实时超声显像法所取代,仅在眼科、脑中线测量等少数器官中保留应用。
  从1954年起,Edler等开始用M型超声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M型超声以回波幅度调制声束各扫描点的亮度,以随时间变化的*线显示心脏结构运动变化情况,特别适用于观察脏器的运动情况,因此专用于心脏的各类疾病的诊断,同时可以输入心脏的其他有关生理信号进行比较研究,另外还可以用于对胎儿和动脉血管搏动等的检测。现在多与B型超声联合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B型超声被广泛研究。B型超声也是以回波的幅度调制光点亮度,形成二维显示切面图。此成像方法检测的实质是界面的声特性阻抗特性差。1973年,Bom提出的多阵元探头电控扫查实现了B型超声实时显像。此后,应用灰阶、DSC(数字信号控制)、DSP(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图像与信号处理技术,使超声仪体积缩小,图像质量提高,具有高速实时、多功能和定量化等特点,成为医学图像诊断的*选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腹部、妇产科、表浅器官(甲状腺、乳腺)的超声检查。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则是采用二维序列图像和三维重建算法获得的。应用此技术可得到某感兴趣区域的横切面、纵切面、C切面及三维的轴向切面的图像,从而可用于观察胎儿是否有畸形、周围血管与肿瘤有否粘连等。
  二、速度信息提取
  在提取幅度信息进行成像之后,人们又考虑到胎心、瓣膜、血管壁、血流等都是人体中的运动体,当超声照射到它们时会产生多普勒效应(速度信息),那么,只要在体外检测由体内运动体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就可达到无创伤地检测体内运动状况的目的。
  1957年,日本里村茂夫认为从超声频移信号中可以判断心脏瓣膜病,并发表了关于连续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文章。20世纪50年代末,Fram Kein研制出脉冲多普勒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法主要用于心血管,以频谱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
  频谱多普勒法能在某个特定位置精确地定量血流。为能使血流速度分布形象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超,CDFI)将某个特定区域内的血流速度映射为一幅伪彩色图像,并且实时显示在一幅二维B型超声图像上。20世纪80年代初,彩色多普勒超声兴起,日本Aloka公司*先推出血流彩色成像。深圳安科公司也于1990年生产出我国**台彩超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伪彩色图像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脏、外周血管检查及某些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B型超声的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较大,且检测低速血流的能力受限。彩色多普勒能量(color Doppler energy,CDE)法以多普勒信号的幅度为信息来源,不受流速、血管方位、声束角度的影响,不存在彩色混叠现象,可用于肿瘤血管的检测、实质性脏器血流灌注的检测、血管病变的观察等方面。然而,此方法不能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
  以上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1992年,McDicken等在传统的检查心腔内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基础上,提出了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用于显示心肌运动产生的频移信号。此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心肌活动功能,为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监测手段。
  目前,医学超声多普勒技术在医学超声工程领域内已仅次于脉冲回声技术,获得了广泛的临床诊断应用。
  三、谐波信息提取
  以上两种信息的提取,都沿用了线性声学的规律。实际上,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在反射和散射时,都具有非线性效应,导致产生谐波,其中二次谐波幅度*强,其他高次谐波都可忽略不计。利用人体回波中谐波信息进行成像是超声诊断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谐波成像技术*初是为超声造影(试图利用微泡在超声场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能力来构成“仅含微泡”的图像)而开发的。*早的超声造影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个世纪以前,Rayleigh对茶壶中沸腾的水所发出声音的思考,微泡的振动启发人们将其用于医学成像。1968年,Gramiak和Shah报道了使用小气泡来增强超声对比度,由此开始了早期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工作。早先的超声造影剂无成膜物质,稳定性差,制剂成泡太大,不能通过肺循环,导致只能使右心显影。1984年,Feinstein等发明了利用声振法制备由白蛋白包裹的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方法,这类造影剂在血液中的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直径明显缩小。这是超声造影史上的关键性突破,标志着超声增强造影开始跨入左心造影时代。
  将超声成像接收系统的通带设计在倍频范围内,利用造影剂反射回波的二次谐波成像方式称为造影谐波成像(AHI)。其不但能降低一般基波成像的噪声,还可达到微血管水平成像。随后,基于造影剂特殊的属性,又开发了许多新成像技术,如低机械指数成像能实现血流连续谐波成像,反向脉冲谐波成像能提高成像空间分辨力,造影剂爆破成像能获取丰富的谐波,谐波多普勒能量成像能有效探测小血管内血流情况等。此外,随着第三代声学造影剂的研制成功,造影剂已能到达心外脏器,实现心外脏器造影,增强实质脏器的二维图像和多普勒信号。
  人们又发现组织产生的谐波信号虽然弱,但也是有用的,于是提出了组织谐波成像(THI):采用滤波技术,去除基波而利用人体组织反射回波的二次谐波进行成像。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旁瓣产生的混响、近场伪像干扰和近场混响,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对不适宜声学造影或经济困难的肥胖患者深部病变的观察可*先考虑使用。目前大多数中高档超声诊断仪均具有组织谐波成像功能。
  谐波成像技术对探头的要求较高。另外,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的造影剂也较少。
  四、弹性信息提取
  千百年来,医师们常使用“触诊”来检测某些疾病,因为“坚硬”的组织通常是早期病变的标志:当软组织发生病变时,其组织的弹性特征会随之改变。此外,现代医学成像仪器对肿瘤的漏诊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现有医学成像模态中缺少由“触诊”获取的信息。这就启示人们应当提取与组织弹性有关的参数,以弥补医学成像模态的不足。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在随后的20多年里,涌现了大量的文献、专利,以及各种不同的实现方法。超声弹性成像的核心是用一定方法激励组织使其动起来,并用超声技术来检测组织对于激励的响应。根据激励方式的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大致可以分为3类:准静态激励、低频振动激励、声辐射力激励。准静态方式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Ophir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为代表,他们*先提出了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的概念并实现了准静态弹性成像。这项工作开创了超声弹性成像的先河,影响深远。低频振动弹性成像是采用低频(几十到几百赫兹)振动源在体表激励组织,并用超声检测振动引起的在体内传播的剪切波,在文献中这种方法通常又被称为瞬态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利用声辐射力激励人体内部组织产生剪切波传播,然后通过脉冲—回波方式对体内的剪切波进行检测。由于声辐射力激励产生的是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垂直),这种弹性成像方法往往又被称为剪切波弹性成像。声辐射力的作用位置集中在局部区域,因此能实现对组织内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根据激励与检测方法的不同,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又有不同的具体实现方法,如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icity imaging,SWEI)、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快速剪切波成像(supersonic shear imaging,SSI)方法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已经逐步成熟,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的超声系统上实现。法国Echosens公司根据瞬态弹性成像技术,在2001年研发了FibroScan产品,专门用于肝脏硬度测量,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2005年推出的超声诊断仪(Hitachi EUB-8500),集成了准静态弹性成像功能,采用了与B型超声图像叠加显示的方法,使得组织的弹性信息直接与其解剖结构对应,方便医师诊断。西门子公司在2008年推出ACUSON S2000高档彩超,包含了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 其原理就是利用ARFI方法。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系统,集成了剪切波弹性成像功能。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弹性成像被广泛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测量,包括肝脏、乳腺、前列腺等,被称为继A型、B型、D型、M型之后的E型(elastography)模式。
  第三节 医学超声工程当前技术发展水平
  自上述隐含信息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获取更丰富的诊断信息,近年来成果颇丰。本节以对这几种隐含信息的处理技术为线索,对医学超声工程各领域研究特点及代表性方法作一全面介绍。
  一、幅度信息处理技术进展
  B型超声成像即是利用了幅度信息。众所周知,传统B型超声图像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斑点噪声和伪影、分辨力与穿透力的矛盾、视野较小等。以下领域的研究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对幅度信息的处理来改善传统B型超声存在的问题,有的已经投入临床使用。
  (一)数字声束形成
  如今,大多仪器都标记有“全数字声束形成”。该技术采用前端数字化技术,对探头接收到的回波进行采样,再用数字电路来实现信号的延迟与叠加,从而克服了传统模拟声束形成技术的缺点,使超声医师可以指定焦点的位置和数目以精确控制聚焦点。
  数字声束形成技术
展开
目录
上册目录
**篇 超声医学基础 1
第1章 超声医学概论 3
**节 引言 3
第二节 医学超声成像原理及发展简史 3
第三节 医学超声工程当前技术发展水平 5
第四节 总结及展望 18
第2章 超声声学基础 19
**节 超声波的基本概念与物理量 19
第二节 超声波的传播 21
第三节 评价超声成像系统性能的基本参数 25
第3章 超声生物物理学 26
**节 概述 26
第二节 生物组织超声性质的实验研究方法 26
第三节 生物组织的声学特性 29
第四节 超声生物效应 33
第4章 超声测量和安全性 36
**节 超声测量 36
第二节 超声安全性 38
第5章 超声诊断原理及诊断基础 44
**节 A 型超声诊断法 44
第二节 M 型超声诊断法 45
第三节 B 型超声诊断法 45
第四节 其他回波幅度法 46
第五节 超声多普勒技术 47
第六节 彩色多普勒技术 51
第七节 谐波成像 53
第八节 超声弹性成像 54
第九节 其他超声诊断法 57
第6章 超声诊断仪 61
**节 概述 61
第二节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组成 61
第三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64
第四节 超声诊断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67
第7章 超声治疗仪 70
**节 概述 70
第二节 超声治疗仪的种类 70
第8章 超声造影 73
**节 超声造影原理 73
第二节 超声造影剂 74
第三节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76
第四节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技术 78
第五节 超声造影应用领域 79
第六节 超声造影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 80
第七节 未来发展方向 83
第9章 介入性超声 86
**节 介入性超声基础 86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89
第三节 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与置管引流 93
第四节 超声引导肿瘤消融治疗 101
第五节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105
第六节 介入性超声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05
第10章 超声组织定征 108
**节 超声散射与回声强度 108
第二节 其他超声组织定征方法 118
第三节 超声组织定征在治疗及组织声学造影的应用 120
第四节 可用于超声组织定征的相关方法 123
第二篇 超声诊断 133
第11章 颅脑疾病 135
**节 经颅及颅脑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 135
第二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 140
第12章 眼部疾病 148
**节 眼和眼眶的超声应用解剖 148
第二节 超声仪器、检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150
第三节 B 型超声在眼科的应用 154
第四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 169
第五节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 173
第六节 A 型超声在眼内人工晶状体的生物测量中的应用 181
第七节 超声造影在眼科的应用 182
第13章 颌面部疾病 185
**节 涎腺 185
第二节 颌面颈部 213
第三节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239
第14章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 256
**节 甲状腺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概要 256
第二节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258
第三节 常见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259
第四节 常见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263
第五节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269
第六节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危险分层和TIRADS 271
第七节 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274
第八节 甲状旁腺病变的超声诊断 275
第15章 乳腺疾病 278
**节 乳腺超声解剖、组织结构及生理 278
第二节 乳腺超声检查方法 280
第三节 各周期乳腺结构及超声图像 286
第四节 乳腺炎 298
第五节 乳腺结构不良及瘤样病变 307
第六节 乳腺良性肿瘤 317
第七节 乳腺癌 325
第八节 副乳(多乳房症) 339
第九节 超声检查在乳腺整形术前后的应用 341
第十节 乳腺3D、4D超声成像及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的价值 345
第十一节 乳腺超声检查指南 350
第16章 浅表淋巴结疾病 358
**节 浅表淋巴结解剖与生理 358
第二节 超声仪器和检查方法 359
第三节 正常浅表淋巴结 360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疾病 361
第五节 超声引导下穿刺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366
第17章 心血管疾病 369
**节 正常人超声心动图 369
第二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 379
第三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388
第四节 瓣膜性心脏病 429
第五节 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458
第六节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545
第七节 心肌病 607
第八节 心脏肿瘤 630
第九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36
第十节 冠心病 643
第十一节 心包疾病 655
第十二节 大动脉疾病 661
第十三节 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研究进展 670
第十四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超声技术 678
第十五节 胎儿超声心动图 684
第十六节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706
第18章 周围血管疾病 711
**节 颈部血管疾病 711
第二节 四肢动脉疾病 725
第三节 四肢静脉疾病 745
第四节 四肢动静脉其他疾病 768
第五节 超声新技术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84
第19章 胸腔疾病 788
**节 纵隔疾病 788
第二节 肺部疾病 791
第三节 胸腔疾病 795
第四节 胸壁疾病 797
第五节 介入性超声在胸腔疾病中的应用 799
第20章 肝脏疾病 802
**节 超声仪器和检查方法 802
第二节 正常肝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803
第三节 肝脏弥漫性疾病 807
第四节 肝脏含液性病变 842
第五节 肝包虫病的诊断 853
第六节 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 875
第七节 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885
第八节 肝脏继发性恶性肿瘤 895
第九节 肝移植 898
第十节 退行性节段性肝内胆管扩张症 929
第十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 9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