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骨
一、骨的功能
二、骨的结构
三、骨的发育
四、骨化核
五、骨的类型
六、正常骨的影像学表现
七、专业术语
尽管看起来骨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惰性结构,但像其他器官一样,骨是一种复杂的、血管化的和高度神经支配的活组织,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骨在不断地生成和分解。研究骨的学科称为骨学。
一、骨的功能
1. 支撑躯体重量和软组织;作为附着位点。
2. 作为肌肉杠杆保持运动。
3. 保护器官,如大脑。
4. 储存钙、磷和其他重要矿物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此外,黄骨髓内还储存脂肪组织。
5. 储存其内的红骨髓产生血细胞。
二、骨的结构
骨是一种结缔组织,成熟的骨细胞被包裹在由有机胶原蛋白纤维网形成的细胞间网络,即类骨质和较硬的无机矿物质组成的骨基质中。
在骨生成的过程中,成骨细胞分泌胶原有机类骨质,随后矿物盐在其中沉积,形成矿化或钙化的无机基质。
在典型的成熟骨中,有机成分类骨质构成约 1/3的骨基质,赋予骨弹性和一定的柔韧性。无机矿物盐(主要是钙和磷酸盐类物质,称为羟基磷灰石)形成其余 2/3,为骨提供强度、硬度和承重能力。
(一)骨基质中的细胞
在骨基质中有 4种细胞,它们在骨的发育、生长、维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1.骨祖细胞 存在于骨膜内部、骨内膜和骨单元之间交通通路中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分裂后形成成骨细胞。
2.成骨细胞 骨骼建造细胞,分泌类骨质、胶原蛋白和其他成分,构建有机基质。然后,它们在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隙中启动无机矿物基质的钙化过程。
3.骨细胞成熟的骨细胞,维持骨的正常细胞活动,如营养物质的交换。成骨细胞定植于基质中不分泌类骨质时,形成骨细胞。
4. 破骨细胞 骨消耗细胞。这类大型细胞由许多单核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类型)组成,它们释放强作用酶以溶解骨基质,主要存在于骨骼内部的内膜中。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形成和吸收保持着平衡(内稳态),这个过程称为重塑。
(二)两种主要类型的骨
两种主要类型的骨是指骨密质(致密型)和骨松质(海绵骨)。骨密质形成成熟骨的表层或皮质,骨松质形成骨的内部结构。骨骼由约80% 的骨密质和20% 的骨松质组成。
1. 骨密质 骨密质坚硬、牢固,主要存在于长骨的骨干(干骺端)。长骨骨干需要坚强的管状结构,骨密质形成所有骨的外层(皮质)。它由许多圆柱形结构或单元组成,称为哈弗氏系统(或骨单位)(图1-1,图1-2)。成熟的骨细胞(成熟骨细胞)位于同心环状骨(骨板)之间的空间(骨陷窝)。骨陷窝之间有互相联络的通道走行,为骨细胞提供营养,维持骨内稳态。
(1)每个哈弗氏系统包括
1)中央哈弗氏管:包含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2)骨板:围绕哈弗氏管的同心环状/ 层状骨。
3)骨陷窝:含有骨细胞(成熟的骨细胞)的骨板之间的空隙。
4)骨小管:输送营养液的通道;连接骨陷窝并与中央哈弗氏管相通。
(2)在各个哈弗氏系统之间
1)间骨板:填充相邻哈弗氏系统之间的板层骨。
2)福尔克曼管:连接不同系统之间的各种哈弗氏管,内含神经、血液和淋巴管。
(3)围绕哈弗氏系统外部和内部的有环骨板、骨膜、骨内膜。
1)环骨板:围绕骨的内外表面的环形骨组织;通过骨小管与哈弗氏系统相通。
2)骨膜:除关节面由透明软骨覆盖外,其他骨密质外层均由骨膜包绕。骨膜内层是血管和细胞成分,
在提供营养、生长和骨修复方面至关重要。外层呈坚韧的纤维状,与肌腱和韧带融合。
图1-1 骨的横切面(显微镜)
A. 哈弗氏管;B. 骨小管;C . 环骨板;D. 间骨板;E . 骨陷窝;F . 骨板骨
3)骨内膜:是一种排列在髓腔内的血管内膜,其作用是提供营养,促进骨的生长和修复。
2. 骨松质 也称为海绵状骨,存在于骨骼中需要重量、强度和增加表面积的骨骼部分。它主要存在于长骨的末端和其他类型骨的中间部分。其结构与密质骨相似,但不包含真正的哈弗氏系统。环层骨板以不规则的晶格状排列成薄层骨柱,称为骨小梁。这些骨小梁提供骨的内部支持结构,沿受力方向排列,以提供抗拉和抗压强度。骨小梁之间的空隙减少了骨的整体重量,其内也含有骨髓。
骨髓:长骨的髓腔和松质骨的骨小梁之间的空隙都充满骨髓。在出生时为红骨髓,在造血过程中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成人中,活跃的红骨髓只存在于以下部位:股骨近端(上端)、椎骨、肩胛骨、胸骨、肋骨、锁骨、颅骨板障、髋骨。
在骨骼的其他部位,红骨髓变成不活跃的黄骨髓,主要作为脂肪组织的储存场所。
(三)血液供应
作为活体组织,骨骼需要营养,是高度血管化的结构。骨的血液主要供应骨组织(骨基质)、 骨细胞、骨髓、骨骺(生长板)软骨、骨膜和骨内膜。
大血管进入骨骼有不同特点。在长骨中,大的营养动脉通过倾斜排列的孔从骨膜进入骨干,这些孔称为滋养孔,通常从骨骼的主要生长端指向远端。营养动脉分为远端(下)和近端(上)分支,这些分支供应大部分骨骼。另外,还有许多较小的干骺端和干骺端动脉进入骨骼末端,为这些区域提供血液。
动脉血供给骨骼,然后流入静脉,静脉沿着伴随的动脉离开骨骼。在骨骼中含有红骨髓的部位,常见有血管分布。在被关节软骨覆盖的表面区域,未见血管出入。
(四)神经支配
神经广泛分布于骨膜,神经纤维伴随动脉通过滋养孔进入骨内。
三、骨的发育
胚胎期的骨完全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膜(间质)和透明软骨构成的。妊娠第 6周后,这种组织开始通过成骨过程转变为骨。有些骨由软骨内成骨发育而成,如形成四肢、躯干和颅底的骨。有些骨由膜内成骨发育而成,如颅顶、面部的骨和锁骨。还有一些骨在肌腱(腱内)中发育;有些是种子状骨,如膝盖骨和颧骨。
(一)成骨.
成骨是指从结缔组织中形成骨,受维生素及激素的影响。
1.维生素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的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骨细胞的活动、胶原等蛋白质的产生和钙的吸收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2.激素骨的生长和转换受以下激素的影响。
(1)甲状旁腺素(来源于甲状旁腺):通过提高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效率,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
(2)降钙素(来源于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素的作用相反,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降低骨吸收的速度,有助于降低血钙水平。
(3)生长激素(来源于垂体前叶):影响骨组织的生长和更新。
(4)甲状腺素(来源于甲状腺):通过作用于骨代谢而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
(5)睾酮(男性)和***(女性):影响正常的骨骼生长,尤其是在青春期。
负重和运动对于刺激骨的生长和保持其强度也很重要;一般健康状况不佳会抑制骨的生长。
(二)软骨内成骨
大多数骨,例如长骨(图 1-3)的形成过程是在骨的透明软骨中发生骨化。骨化中心是骨内发生这一过程的部位(或部分),*终在骨成熟期融合在一起。尽管个体间略有差异,但骨化在特定发育年龄发生于骨化中心。
图1-3 发育中的长骨剖面图
A. 骨干;B. 骨骺;C . 骺板;D. 干骺端;E. 髓腔;F. 骨膜;G. 关节透明软骨
四、骨化核
(一)初级骨化中心
初级骨化中心出现在骨干中段(骨干的意思是 “贯穿式生长”)。成骨细胞出现,骨组织的基质沉积。破骨细胞“破坏”(或重吸收)骨骼,通过 “重塑”将骨塑造成所需的形状。破骨细胞还负责在骨内形成髓腔和窦。
初级骨化中心从骨干中部向骨两端的骺板(生长板)延伸。
在形成骨干的同时,骨干外侧的骨质也在不断积累,形成骨膜。骨的宽度增加,随后由骨膜下和骨膜内表面的骨形成和骨转换来维持。
(二)次级骨化中心
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骨的两端,形成骨骺(意为“顶端生长”)。骨骺与骨干之间有一层薄的软骨,称为骺板,长骨中的干骺端通常形成相邻关节的表面。
一些次级骨化中心形成一个明显的突起或骨性突起,韧带或肌腱附着,称为隆突。
(三)增长
骨长度的增加是在儿童时期通过骺板内骨的生成而实现的。它发生在骺板上离骨干*近的一侧,称为干骺端(意为 “中间生长”)。骺板内产生的软骨细胞肥大(增大),钙化,继而骨化形**骨。这个连续的过程引发骨的延长。
(四)融合
当骨生长达到预期的长度时,骨骺与骨干、干骺端融合。典型的长骨可能需要20 年才能达到融合,而完全的骨成熟在约25 岁时才会发生。
(五)膜内成骨
膜内成骨发生在结缔组织膜(间充质)中,结缔组织并非先转变为透明软骨(例如在发育中的胎儿的颅顶)。在骨化时,结缔组织中出现成骨纤维和成骨细胞,产生骨基质。骨化从骨的中心向外扩散。
五、骨的类型
成人的骨骼由206 块单*的骨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中轴骨由躯体中央的80 块骨组成,包括头颅、胸廓和脊柱的骨。附肢骨骼(126 块骨头)与中轴骨相连,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及带骨(肩部和骨盆)。根据骨的形状,主要分为5 种类型。
1. 长骨 长骨具有“典型的”骨的结构。长度大于宽度,由一个带有中央髓腔的骨密质的骨干(干骺端)组成。膨大的两端(由骨骺和干骺端组成)由覆盖着一层骨密质的骨松质形成。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趾骨、跖骨、掌骨。
2. 短骨(立方体形状) 由骨松质形成的,上面覆盖着一层薄的骨密质,可增强骨骼强度,但活动有限。包括腕骨、跗骨。
3. 扁骨 由一层薄的骨松质包裹在两层薄的骨密质中形成,可见于其下方器官需保护或广泛的肌肉附着处。包括肩胛骨、肋骨、颅顶。
4. 不规则骨 骨的形状复杂,由骨松质组成,周围包绕一层薄的骨密质,有许多骨性突起,以利于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结构的附着。不规则骨包括椎骨、面骨、髋骨。
5. 籽骨 在肌腱中发育,通常邻近关节,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肌腱在骨表面移动时不受磨损,并提高关节的机械效率。除髌骨外,籽骨的数量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在手和足部。
六、正常骨的影像学表现
骨的影像学表现见图1-4 ~图1-6。
1. 骨皮质/ 骨密质 比骨松质和髓腔密度大,因此能吸收更多的X 线,在骨的周边产生一个相当坚固的硬化(白色)线。
2. 髓腔 密度低于皮质,呈现出稍高的透明度(较暗)。
3. 骨松质 骨小梁是骨松质的支撑结构,在整个骨内部表现为非常细的硬化(白色)线。
4. 骺板 由于骺板是由软骨形成的,透光度高,因此不可见,注意不要与骨折混淆。骺板呈现为透亮(暗色)线,有两个光滑且规则的边缘,延伸到骨的周边,邻近骨的末端,在干骺端和骨骺之间。
5. 融合的骨骺 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沿原骺板的部位出现一条很细的硬化线。这些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不可见,也有一些人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桡骨和胫骨的远端)。
6. 关节腔 含有关节透明软骨和滑液,透亮(因此不显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