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选取已经在《世纪》杂志刊发的文章,重新进行编排,通过大量亲历者的个人回忆,将新中国成立前后沪上文化教育领域各位宿儒大家的往事娓娓道来。
书中选取约50篇文章,依托全国文史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从文化传承生生不息、文脉赓续绵延的角度,记录了不少沪上生动有趣的文坛往事,行文生动,娓娓道来,配以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文史类普及读物。
本书描摹的人物、事件和场景都是跨世纪、跨时代的,唤起了大众的回忆与共鸣,为当下文化自信的传承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思考。
第一辑 瀛宇回眸
003 上海如何确认和复原第一批红色遗址 邢建榕
014 文澜阁库书抗日大转移 吕洪年
022 湮没不闻的梁思成重庆文庙修复计划 胡 懿
033 王冶秋先生讲解故宫历史 汤世稼
038 心归敦煌 樊锦诗
045 敦煌写经卷《羯摩经》归国始末 谢佐口述 谢震宇撰稿
049 “刀下”留平遥古城 阮仪三口述 潘君祥撰稿
059 《辞海》修订工作回忆片段 孙琴安
068 《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的前前后后 王鹤鸣
078 在南开聆听叶嘉莹先生古典诗词讲座 韦承金
089 我在恩师梅兰芳家学戏的日子 舒昌玉口述 沈飞德 章洁采访 章洁撰稿
103 1956 年中国京剧轰动莫斯科 沈鸿鑫
113 京剧《王子复仇记》欧美巡演记 孙重亮
124 回眸大型玉雕珍品《万水千山》的诞生 萧海春口述 包富樑整理
第二辑 名宿世范
133 不该忘却的章太炎 章念驰
143 张元济:兼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大家 沈祖炜
146 萧乾:一个不屈于命运的硬汉 纪 申
153 纪念启功先生百年诞辰
154 心香一瓣 袁行霈
157 梦中常忆解红篇 冯其庸
158 国学硕儒 文人楷模 王楚光
162 学而能思 沈 鹏
164 真正的国学大师 傅熹年
166 世范人师有典型 薛永年
169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柴剑虹
171 “启功研究”的当代意义 赵仁珪
174 “太老伯”郑振铎先生 张人凤
180 我与胡道静恩师的交往 顾志兴
186 听程千帆先生讲课 徐有富
193 丹青粉墨张伯驹 郑 重
202 我的老师吴湖帆 颜梅华口述 陈祖恩撰稿
211 观潘天寿院长“花鸟科”授课 张锦标
216 父亲郭味蕖的几位老师 郭怡孮第三辑 薪火相 传
231 中华文明的革新精神 袁行霈
235 认清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身份 王 蒙
239 优秀物质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孙 机
243 文化自信是创作的原动力 李前宽
247 文化自信植根于文化传承 陈祖武口述 苏永昕撰稿
251 文化自信的理由 葛剑雄
256 从传统民俗看文化自信 陶思炎口述 吴睿娜撰稿
261 从黄鹤楼诗赛感悟诗文化自信 俞汝捷
266 中国电影发展之路与文化自信 仲呈祥
270 对国学和儒学应有正确的定位和宣传 钱宗范
275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陈永正口述 沈飞德 周峥嵘采访整理
283 不让书法艺术失传是我们的责任 刘小晴口述 吴莹华撰稿
287 中国画的发展不能搞“转基因” 程大利口述 崖丽娟撰稿
292 仁者如射 徐建融
297 从京剧走向青年谈传统文化自信 尚长荣口述 崖丽娟撰稿
30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传承与创新 俞丽拿口述 张鑫撰稿
307 在共生社会中感受发展 胡守钧口述 章洁撰稿
312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