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乡建:艺术介入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33057
  • 作      者:
    邹洲,等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理论与实践并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深入云南村落,实地调研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过程,案例真实丰富

·涉及民居建筑、传统工艺、民族服饰、民族乐舞、视听艺术、应用戏剧等诸多门类,为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多种思路

·数十幅实地拍摄的高清图片,四色印刷,图文并茂,感受艺术与传统的碰撞。


展开
作者简介

邹洲,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文旅部《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国家艺术基金特邀参展人。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近年来致力于建筑艺术遗产及传统村落保育与活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过艺术助力带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出版《云南传统村落保护计划系列丛书》《云南少数民族人文居住空间传统营造技艺特色研究》等十余部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使“乡村”成为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乡村建设的潮流方兴未艾,从中衍生出许多“乡村+”的概念,“乡村+艺术”便是在这股乡建潮流中涌出的新概念。艺术乡建是当前“乡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主旨是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使艺术成为提升乡村社会价值的手段。

本书作者团队以云南特色村落为单位,系统开展有代表性、极富特色的乡村调研与艺术介入实践工作,重点关注“整合艺术”,同时涵盖了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乡村中以各自的方式观察及介入乡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为云南传统村落的原住居民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的何去何从提供参考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思路。

本书的各部分由实践和研究后总结形成的案例及方法形成,讨论云南传统村落在艺术干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正在进行艺术文化和乡村发展工作的读者和乡村工作者提供多种启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 论

科技进步,快速改变了过去数千年间社会渐进发展的模式,世界各角落、族群其各具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被不断冲击,趋于同质化。我们无法回避的是,现代科技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负面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正付出成倍的代价,但也很难恢复自然生态的有机平衡。割裂了人与自然、科技间的有机联系,必将造成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生态、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的对立矛盾。在这种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逐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与研究方向。

依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文化特色及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其中又以云南最多、最有代表性,有615个已经列入了国家级传统村落之列,高居全国首位。这充分表明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同时对保护工作也是极大的挑战。当代面临的问题也是历史问题的延续,又是全球化对地方的同质取代、城镇化进程在乡村尺度的延伸,更是无数个不能简单归类的差异现象的并置与累积。云南众多传统村落便是无数特殊性个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民族聚居区不仅具有村落肌理和建筑形态的特殊,更是保留着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景观,在社会视角下又呈现为城市游客对于自然环境和村庄的消费预期。作为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的一个切片,结合村落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探索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已成为日趋紧迫的任务与课题。更重要的是云南的传统村落价值涵盖面很宽,包含有历史、民族、地区等要素,具有较高的保存完整度与多样的社会人文及建筑形态样式,其所具有的多样性珍贵价值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可是目前从规划建筑业的角度开展的村落规划,往往重视规划与建筑本身,而忽视了古村落由文化与时代自然共生的规律,同时也打破了前来寻访乡土云南的人们对乡村的淳朴想象。

文化不是无根之木,乡村也不是一具空壳。“记住乡愁”是记住历史的厚重,是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是村民们重新找回家园的心灵归属,是城乡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核心所在和不同的文化体验。我们要保护好带有地方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秉持着“乡愁”的基因带入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底线。有魅力的美丽乡村要有独特的“村魂”,“村魂”即是千百年来自然孕育并不断生长的村落文化,犹如树木的根脉,留住了根脉,即留住了“村魂”,并能不断吸引新生代去研究其文化,求证其历史,传播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能量,才能用“村魂”不断塑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村落文明。

直面历史,“乡村既不等同于落后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面向未来,不断膨胀的都市越来越脆弱,它面临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过去艺术家们的“下乡采风”,即到农村去采集他们的创作灵感。多数只停留在对某些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对农村的索取,无法激起对乡村重建的更多参与,更让它的印象和亲和力受损。比起村落的自然衰败,这样的艺术更加令人丧失信心。早期中国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开始就在重拾民国时代平教和乡建的思想资源,并在各地发起乡村建设运动。他们主张重视农民,重视教育;强调农民组织;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即通过在各地农村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建设实践,批判全球化和过度城市化,重申乡土问题的重要性,摸索中国发展的另类道路。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说,艺术介入农村发展,是出于对当下艺术系统及制度的一种反思。不管是包豪斯还是黑山学院皆主张艺术实践的意义,黑山学院更突出平权的乌托邦教育,通过跨学科的试验和探索去发现艺术的可能性。当代艺术经历了三个形式,是从“物象艺术”到“行为艺术”再到“行动艺术”。“物象艺术”可以理解为可触摸的艺术,有本身固定的形态,如绘画、音乐和雕塑等。“行为艺术”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触动。而从“行动艺术”开始,就体现出回到现实和现场的艺术家们的社会干预和践行。这样的艺术表达比行为艺术又往社会性的参与更进了一步,使艺术本身脱离了以展览收藏为目的的高雅艺术殿堂,离开了美术馆。如果说,行为艺术还是以表演自身去触动观众,那么,行动艺术就真正回归到了参与生活本身和融入社会性的现实之中(图1-1)。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五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基于传统村落价值的内生性动力的理论与运用

一 传统村落的价值、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二 “设计介入”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 环境影响与民居的演化

四 争议:当代民居的困局

五 当代民居的演化——以白甸村为例

六 小结

第三章  云南少数民族人文居住空间传统营造技艺研究与改良实践

一 传统营造技艺研究概述

二 云南少数民族人文空间中的传统营造技艺研究解析

三 云南少数民族人文空间中的传统营造技艺改良实践及其运用的现状、思路与案例解析

四 小结

第四章  以云南原生性民居的演化机制为基础的设计实践研究

一 原生态院落式民居概述

二 传统院落式民居的营造

三 云南当代原生态院落式民居的现状及演化

四 设计与引导:云南当代院落式民居的未来

五 一种设计尝试:云南原生态院落式民居中的“原型”与“变型”

六 小结

第五章  文化重塑视野下公共艺术介入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实践

一 公共艺术的源流

二 公共艺术之于传统村落建设的优势

三 公共艺术在云南传统村落建设中的痛点

四 文化重塑视角下公共艺术介入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五 案例综述

六 小结

第六章  传统工艺在云南民族村落中的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一 关注民族村落中的传统工艺

二 传统工艺在云南民族村落中的演化和发展现状

三 传统工艺在民族村落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四 传统工艺保护发展的策略

五 小结

第七章  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服饰调研与改良实践

一 传统服饰改良由谁说了算

二 系列调研和相关培训

三 传统服饰传习场所的建设

四 尝试性的服饰改良

五 建设模式和经验的示范价值

六 小结

第八章  云南少数民族聚落传统乐舞的记录与活化

一 云南民族传统乐舞概说

二 仪式场域中的乐舞“表演”

三 多元记忆之“场”

四 缘于“地方感”的“体化实践”

五 云南民族传统乐舞传承生态观当代实践的意义

六 小结

第九章  视听媒介视域下对传统聚落文化的叙事与唤起方法研究

一 视听媒介、视听思维与影像叙事

二 影像叙事的视听语言表达

三 叙事的多种可能性

四 小结

第十章  应用戏剧介入云南传统村落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一 乡村中的戏剧艺术与剧场艺术

二 乡村戏剧的演变概况

三 身份与角色定位消解被观察的焦虑与疏离

四 应用戏剧如何支持社会学研究对象找寻身份认同感

五 身份认同的核心是身体,应用戏剧对身体的觉醒意义与价值

六 实践中的反思与策略

七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