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迄今为止ZUI重磅杂文集:涵盖1989-2024年间经典文章43篇,篇篇精彩
-精心编选的诚意之作:以2015版同名杂文集为基础,保留倍受读者喜爱的篇目,删去15篇,新增17篇,使全书编排更具主题性、完整性
-余华亲自参与编选!立体呈现作者的精神世界,带你走近更真实、更丰富的余华
-内容包含人生经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等多个主题,在犀利而幽默的文字中,收获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深刻理解
-封面插图余华亲选!来自艺术家徐冰的“地书”系列,用人人都看得懂的符号呈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他人的疼痛也是我的疼痛
一九七八年的时候,我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成为了一名牙医。由于我是医院里最年轻的,除了拔牙,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工作,就是每年的夏天戴着草帽背着药箱,游走在小镇的工厂和幼儿园之间,给工人和孩子打防疫针。
过去时代的中国虽然贫穷,仍然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免费给人民接种疫苗和打防疫针。我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当时还没有一次性的针头和针筒,由于物质上的贫乏,针头和针筒只能反复使用,消毒也是极其简陋,将用过的针头和针筒清洗干净后,分别用纱布包好,放进几个铝制饭盒,再放进一口大锅,里面灌上水,放在煤球炉的炉火上面,像是蒸馒头似的蒸上两个小时。
因为针头反复使用,差不多每个针头上都有倒钩,打防疫针时扎进胳膊,拔出来时就会钩出一小粒肉来。我第一天做这样的工作,先去了工厂,工人们卷起袖管排好队,挨个上来伸出胳膊让我扎针,又挨个被针头钩出一小粒带血的肉。工人们可以忍受疼痛,他们咬紧牙关,最多也就是呻吟两声。我没有在意他们的疼痛,心想所有的针头都是有倒钩的,而且这些倒钩以前就有了,工人们每年都要接受有倒钩的防疫针,应该习惯了。可是第二天到了幼儿园,给三岁到六岁的孩子们打防疫针时,情景完全不一样,孩子们哭成一片,由于皮肉的娇嫩,钩出来的肉粒也比工人的肉粒大,出血也多。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所有的孩子都是放声大哭,而且还没有打防疫针孩子的哭声,比打了防疫针孩子的哭声还要响亮。我当时的感受是:孩子们眼睛见到的疼痛更甚于自身经历的疼痛,这是因为对疼痛的恐惧比疼痛还要可怕。
我震惊了,而且手足无措。那天回到医院以后,我没有马上清洗和消毒,找来一块磨刀石,将所有针头上的倒钩都磨平又磨尖后,再清洗和消毒。这些旧针头使用了多年,已经金属疲劳,磨平后用上两三次又出现倒钩了,于是磨平针头上的倒钩成为了我经常性的工作,我在此后的日子里看着这些针头的长度逐渐变短。那个夏天我都是在天黑后才下班回家,因为长时间水的浸泡和在磨刀石上面的磨擦,我的手指泛白起泡。
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回首此事,心里十分内疚,孩子们哭成一片的疼痛,才让我意识到工人们的疼痛。为什么我不能在孩子们的哭声之前就感受到工人们的疼痛呢?如果我在给工人和孩子打防疫针之前,先将有倒钩的针头扎进自己的胳膊,再钩出自己带血的肉粒,那么我就会在孩子们疼痛的哭声之前,在工人们疼痛的呻吟之前,就感受到了什么是疼痛。
这样的感受刻骨铭心,而且在我多年来的写作中如影随行。当他人的疼痛成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写作。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感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感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写下他人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他人的疼痛,也是我的疼痛。
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辑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他人的疼痛也是我的疼痛
我们的鲁迅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灵魂饭
韩国的眼睛
奢侈的厕所
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奥运会与比尔 · 盖茨之杠杆
最安静的夏天
阅读的故事
我们的安魂曲
失忆的个人性和社会性
我们与他们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辑二:一个记忆回来了
一个记忆回来了
录像带电影
爸爸出差时
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
我的第一份工作
回忆十七年前
我的文学白日梦
篮球场上踢足球
一九八七年《收获》第五期
巴金很好地走了
关键词:日常生活
荒诞是什么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仲马的两部巨著
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
给学生的推荐作品篇目
结语
辑三:每一天迷人的黎明都以爱为开端
奥克斯福的威廉 · 福克纳
酒故事
在日本的细节里旅行
美国的时差
耶路撒冷 & 特拉维夫笔记
英格兰球迷
南非笔记
埃及笔记
迈阿密 & 达拉斯笔记
纽约笔记
我的书游荡世界的经历
每一天迷人的黎明都以爱为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