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作家天团权威选书:麦家携手阿来、格非、苏童、李敬泽为读者精选10部世界级名著,权威书单让你告别“书荒”。
l 名著不再高不可攀:专业评书团队通过理清故事脉络、梳理干货亮点,将一本本厚厚的名著浓缩为万字的精品解读,助你轻松看懂大师级作品。
l 专业主播深情朗诵:扫描书中二维码,由专业主播深情朗诵,每日15分钟沉浸式听书,在动听的声音中感受文学的力量。
l 在文学中相信爱:10部世界级经典名著,体会10种不同人生。相信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中坚能量,它并不一定要面对面亲自讲明,它无所不在,穿越时空,能帮我们留住生命中所有珍贵的瞬间。
l 破译大师的写作密码:阅读是写作的起点,解读名家著作,破译大师的写作密码,让阅读有法可依,让写作有迹可循。
爱的真相,是让彼此独一无二。
本书精选《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们仨》《小妇人》等10部文学经典,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理清故事脉络、剖析人物性格,带领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刻意涵,使读者懂得,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中坚能量,它并不一定要面对面亲自讲明,它无所不在,能穿越时空,帮我们留住生命中所有珍贵的瞬间。
我们仨,藏着平凡生活中最暖的爱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出生于北京。小时候读书很好,但非常顽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1932年初,杨绛借读于清华大学。当年3月,初识钱锺书。两人初见便如老友相逢,侃侃而谈;又因为恰好都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他们一见钟情。三年后的7月13日,钱锺书和杨绛在苏州举行了结婚仪式。
杨绛曾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锺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很多人都会好奇,杨绛明明是一位女士,却为何被称作先生。殊不知,杨绛并不是第一位被冠以“先生”尊称的女性。无论是我们读书时背过的李清照,还是毕业后翻阅的张爱玲,都曾被人称为“先生”。《我们仨》是先生最后一部作品,从一个梦境开始,回忆了一家三口最后相聚的时光。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处寻找,不见他的影踪。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地呼喊,喊声落在旷野里,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
锺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他倒也停了车。可我却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锺书就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辗转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这类的梦我做过好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梦中恓恓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场万里梦的开始,是在那次晚饭之后。锺书在阿圆的房间里做坏事,我走进阿圆的房间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沓大辞典,上面放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地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鞋里塞一个笔筒,里面有阿圆的毛笔、画笔、铅笔、圆珠笔等,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床的笤帚把。沿着枕头是阿圆带回家的大书包。接着是横放着一本本大小各式的书,后面拖着我给阿圆的长把 “鞋拔”,大概算是尾巴。
《情人》一场爱的疲惫梦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你我面前,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美]奥德丽·尼芬格
《霍乱时期的爱情》穷尽人世间所有的爱情面貌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面纱》女性精神觉醒经典之作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我们仨》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杨绛
《洛丽塔》人性在情爱中的多样化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小妇人》书中的教育与婚恋智慧永不过时 [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白夜》真正用生命写作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蒂凡尼的早餐》寻找不受拘束的安全感 [美]杜鲁门·卡波特
《小王子》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唯有用心 [法]圣-埃克苏佩里
阅读有如人生,不仅有快乐,什么都有。但阅读并非真的人生,所以它是安全的,安全的快乐、安全的悲伤、安全的发疯……
——李敬泽
阅读是我随时随地,只要有条件,是每天一定要进行的事情。甚至,如果哪天有事情,阅读计划没时间完成,我宁愿将正在进行的写作暂时放下,也要把书读好。
——阿来
你认真读十本经典书籍,一开口就不一样。
——格非
阅读如果能够给你带来“惊喜”,那是好的状态,因为所有来自阅读的惊喜,终将回到不知名的阅读者身体内部或者心灵深处。
——苏童
读书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能让“美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向着太阳长大,长成大树为他人避风挡雨,就是更加美好,就是浪漫,就是荣幸。
——麦家
信息不是知识,阅读不是认知。本书将看似高不可攀的文学名著“变薄”,用通俗的讲述让文学进入读者的内心。
——南国书香节评委会
这是一次关于文学守护的接力,也是一次在碎片化时代进行文学教育的探索。
——《文艺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