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吴宓文集 全三册 国学大师 西洋文学专家 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0.00     定价 ¥ 2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88208
  • 作      者:
    吴宓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曾任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等高校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曾创办《学衡》杂志。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吴学昭,1929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儿童》主编;《中国少年报》副秘书长,负责编辑事物;新华社、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的女儿。著有《吴宓与陈寅恪》,编纂并整理出版了《吴宓日记》《吴宓诗集》《吴宓诗话》《吴宓与世界文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吴宓先生文章近三百篇,主要来自民国时期出版的《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闻周报》《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等报刊,亦有一些未刊稿。全书以创作方式为经、发表时间为纬,结合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编排,分为“著作编(上)”、“著作编(下)”、“译作编”三册。“著作编(上)”收录代表吴宓先生之文化观、文学观,和有关办学办刊思想、思故怀人等内容的文章;“著作编(下)”收录吴宓先生有关西学的介绍与评论文章;“译作编”收录吴宓先生的翻译作品,以期呈现吴宓先生学术及思想的大致面貌。本书编辑整理时,对收录文章尽量依据底本保存原貌。同时,对底本讹误之处做了改订,对文章来源出处、外文译名差异等问题做了必要的注释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论今日文学创造之正法

    创造之为言,作也;批评之为言,评也。作文作诗,评戏评画,作与评皆吾国旧有通行之字。而今人喜造新名词,不厌繁冗,好为重叠,乃曰创造与批评云云,殊嫌多事。惟本篇既为今之自命创造者说法,名从主人,故亦沿用之。其他如不曰仿(如仿黄鹤山樵笔意,仿元人法是)而曰摹仿,不曰文或诗而曰作品,不曰思而曰思想,不曰情而曰感情,皆同犯此牵合堆积之病,然非此篇之所欲言也。原文学之有批评与创造,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所以相辅相助,互成其美与用,缺一而不可者也。本志发刊,以“学衡”为名,首数期中,若梅、胡诸君所作文,于批评之要义及今日中国文学批评之正法,业已阐发无遗。然本志实以创造与批评并重,故今者聊贡其一得之愚。以常理言,必先有创造而后有批评。又创造之作必多于批评之作。反是则如未有人民及原告、被告而有审判厅及法官。又一马曳车而以四五人御之也。吾国年来之文学杂志,综各派各种而言之,似批评多于创造。论究文学之义理方法者,连篇累牍,且不乏佳制。而作出之诗词、文章、小说、戏曲,其可观者则寥寥可数,谓非一偏之失耶?必自能创造而本于经验以为批评,则其批评始不落空疏。必有极多创造之新材料以为批评之资,则其批评始能有用。又必先读古人及异国之书,而后读今人批评此类书之文或征引及之者,则读者始能获益也。准是,则欲谋改良光大吾国之文学,批评与介绍而外,尤须研究创造之正法也明矣。    窃尝读各国文学史,而知古今来文章著作之盛,即光明伟大之文学创造,常由于二事:一曰天才,二曰时会。一者人也,二者境也。(一)所谓天才者,如希腊远古,史诗之歌者千百,而独荷马之《伊里亚》《奥德西》二篇能传于后。如纪元前五世纪中,雅典每年必有庄剧比赛之事。每届报名与赛者多人,中选获奖者三人。每人作庄剧三种,行之百年,所作之多可想。而今传者惟有爱斯克拉、苏封克里、尤里比底三人之作,合计不足四十种;余人则并其名氏亦均湮没。如罗马共和时代,以元老院为政治中枢,文武百官,均于此宣示政见,请决可否,往复辩说,指陈利害。又法廷之上,每案皆有律师,逞其词锋。而其时之人,皆以辞令为专学,故何独西塞罗(参观本期《西塞罗说老》篇)之辞令著作传于后世,而为罗马之第一人。如英国伊利萨伯时代,戏剧大盛,作者若彼其多,传于今而为人所熟读者,亦有十余人,顾何以莎士比亚之作,独远在诸人之上,其意境、其思想、其艺术,皆非余子所可几及。比并而观,优劣显分。此外之例,不胜枚举。其在吾国,如唐诗中之有杜甫,宋词中之有清真、稼轩、白石、梦窗,元曲中之有关汉卿、马致远,清代小说中之有曹雪芹,皆为出类拔萃,卓然精工而享盛名者。则问其曷克臻此,若谓纯由于时会,则与彼等同时之人及作者,固皆处同一之时会,何不能也?若谓由于彼诸人奋志攻苦,精心结撰,而持之以恒(法人Buffon有言曰:能耐苦至极之人谓之天才),本于一生之经验及练习,而其业以进,遂能登峰造极。然与彼等同时之人及作者,立志之坚,用功之勤,享寿之长,著作之多,且有过之者矣,又何不能为此也?此其中必有缘于彼诸人之本身,生来禀赋之资,而非由于外境及人力,无以释之,名之曰天才。(二)所谓时会者,如古代纪元前五世纪希腊之雅典,既破波斯,又为盟主,国力鼎盛,财源充辟,人民精神焕发,才思横溢。凡百艺术事业,均造诣绝伦。不仅文人作者巍巍辈出而已,所谓贝里克里之时代是也。又如纪元前一世纪之罗马,所谓奥古士都时代,共和之乱甫定,帝政之业初成,海宇太平,人民乐业,府库充盈,兵备修整。而朝廷之上,优礼文人,诸大作者如桓吉儿(Virgil)辈,均聚居都下,侍从唱和,一时称盛,而各成其不朽之杰作。近世如英之伊利萨伯时代,女王中兴,大破强敌(西班牙之海军号称无敌事在一五八八年)。永绝外族侵凌之势,确立海上霸业之基。将帅欢颂,作史以扬国威,人民讴歌,演剧以祝胜事,作者辈出,而莎士比亚即挺生于其间。又如法之路易十四时代,国运方隆,霸业鼎盛,文治武功,雄视全欧。其国之典章制度、礼节风俗,甚至服饰冠裳之微,世人均争来效法。而法国数百年中之大文豪,几尽生于此际,群集巴黎城中。举凡庄剧、谐剧、诗、文评、辞令、宗教道德之作,以及尺牍传记,每种文体皆有其造诣精绝之大作者。是故法国文学全史中最盛之时期,而亦古今各国所希见也。此外之例,不必遍举。吾国若汉武帝、唐太宗、清圣祖之时代,依稀似之。大凡政治修明、声威远被、民康物阜、风美俗淳之际,亦必人才辈出,文学昌盛。故一国之文学史实与其政治史关系密切,而文章著作最盛之时,正即其国运最隆、国威最张之时。此即治文学史者所谓文学大成时代(Theory of Classical Age)

者是也。次于此者,则为国运最衰、世变最烈之时。海宇分崩,扰攘割据,争战不息,生民涂炭,不免于困穷流离死亡。又邪说暴行有作,人心忧疑惶骇。然当此际,每有大作者挺生,以诗文写其目击身受之忧患,而成为千古名篇。若吾国之杜甫、屈原,西洋之但丁、弥尔顿是也。以上二者不同之处,即当国运最盛之时,天才必众多。一时各体之文章,均有首出之作者,济济雍雍,如诸天列宿,风云际会。而当国运最衰之时,人才必寥落。一二杰出之大作者,如孤峰万仞,老松千尺,独立云霄,以傲霜雪,此其别也。但除此二者以外,则文学创造决不能臻甚盛,吾所谓时会者此也。


......

展开
目录

总目录

整理前言 ……………………………………………… 吴学昭1

        目录 ………………………………………………………………………… 1

著作编(上) …………………………………………………… 1

著作编(下) ………………………………………………… 811

译作编 ……………………………………………………… 1429

特录 ………………………………………………………… 2023

 

目 录(节选)

 

著作编(上)

论新文化运动 …………………………………………………… 3

新文化运动之反应 ……………………………………………… 23

论今日文学创造之正法 ………………………………………… 45

文学与人生 ……………………………………………………… 70

中国文学现状 …………………………………………………… 81

民族生命与文学 ………………………………………………… 87

论战争能振起民族精神并产生充实光辉之文学 ……………… 99

文学与道德 …………………………………………………… 105

我的小说观(《新旧因缘》第一回)……………………………… 107

论写实小说之流弊 …………………………………………… 132

我之人生观 …………………………………………………… 138

立论之标准 …………………………………………………… 163

论事之标准 …………………………………………………… 170

人生问题大纲 ………………………………………………… 175

一多总表 ……………………………………………………… 179

......

葛兰坚撰《但丁〈神曲〉通论》………………………………… 1702

吉罗德夫人《论循规蹈矩之益与纵性任情之害》…………… 1733

雷赫完撰《孔子老子学说对于德国青年之影响》…………… 1759

雷赫完撰《中国欧洲文化交通史略》………………………… 1770

韦拉里论理智之危机 ………………………………………… 1804

韦拉里说诗中韵律之功用 …………………………………… 1818

(以下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