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庞国明临证经验集(精)
0.00     定价 ¥ 9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1103
  • 作      者:
    编者:庞国明|责编:鲍燕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全国名中医庞国明教授致力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博采众家之长,勤于临床,善于笔耕,有得辄著,潜心悟道,以启后学。本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宗旨,我们汇集庞国明教授临证心得、医案、验方,凝炼集成了庞国明教授诊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内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本书适合从事中医内科,尤其是从事内分泌专业的各级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临证心得十讲
  庞国明教授致力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博采众家之长,勤于临床,善于笔耕,有得辄著,潜心悟道,以启后学。“把自己的学识和经验转化为对更多同行同道诊疗的帮助,是一种‘积德’;把失败的教训告诉同行同道,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其不测,是一种‘行善’”,这是庞国明教授经常告诫学生们的一句箴言。庞国明教授在内科杂病心病、肺病、脑病、便秘、汗证、痛风等方面的诊疗心得丰厚,尤其是基于中医思维采用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在业内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现将其临证心悟十讲整理于下,以供同道学习交流,冀望对同道有所裨益。
  第一讲 论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临证诊疗,疗效好才是硬道理。如何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呢?庞国明教授通过近50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一个能真正治好疾病、为病友真正解病痛的医生,或者说是病友心目中的好医生,他不仅需要有聪敏的天资、渊博的医学知识,更需有大医精诚的情怀和济世惠民的初心使命。因此,庞国明教授认为,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持续强化三种动力,践行大医精诚理念
  庞国明教授之所以能从50年前的一个乡医成长为50年后的全国名中医,是因为“使命至上、病友至上、学术至上”已根植其脑海,是其成长、成功路上的动力源泉和精神食粮。
  使命至上,把探索中医治疗疾病的研究当成毕生的追求,做中医防治疾病的成功者以“立功”;病友至上,把恢复病友的健康当成毕生的追求,做实现病友“健康、长寿、高品质生活”之三大目标的成功实践者以“立德”;学术至上,把推动中医诊治疾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当成毕生的追求,争做全国乃至全球中医防治内科疾病的话语权主导者以“立言”,誓做苍生大医。这些是做病友的良医和调控好疾病的根本和前提。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具备精通中医药理论、善于临床、师古不泥、辨证智取、牢抓本质、识证明病、病证结合、匠心用药、悟道创新、独辟蹊径等大医诊疗特质,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悉心探索,潜心研究才可能实现。因此,在探究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道路上必须有三种动力的支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才可能得心应手,做病友的良师益友。
  (一)使命至上,做中医防治疾病的成功者以“立功”
  作为一名中医,应该始终把发展中医事业,尤其是要把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当成无上的追求、终生的奋斗目标,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在其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有精深的建树,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进步,努力取得让同行专家赞评、让同道学用、让业内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始终不懈地坚持“以病友为中心”“以解决病友痛苦为己任”的宗旨和大医精诚的信念,能准确地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技法、临证心得及科研支撑解决病友身心之痛,能科学地为病友提供*优化的临床治疗路径,能精准地为病友提供绝对或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能系统地提供有效治疗疾病急慢性并发症且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小的中医药特色疗法。能够使国内、国外更多的病友,走上康复之路,为病友实现“健康、长寿、高品质生活”的三大目标,做出我们每位中医医疗工作者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做中医学中防治疾病的成功者以“立功”。
  (二)病友至上,做病友康寿的呵护者以“立德”
  作为一名中医生,首先要对病友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因为是病友为我们提供了临床实践、临床科研、学习提升等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为此,我们必须真正树立“病友至上、真诚关爱、亲情服务、创造感动”的诊疗服务理念,把病友的痛楚、冷暖放在心坎上,放在诊疗工作的第一位。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引下,把做好内科疾病的预防当成自己终生的使命,对于处于内科疾病前期的人群要采取措施,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尽可能使之逆转、康复或延缓疾病的进程。尽可能使更多的前期人群,不得疾病,晚得疾病,少得疾病,做“未病先防”的“上工”;对已经患上疾病的病友,要通过对病友进行健康宣教,教会病友保健方法,让病友尽早治疗,规范治疗,使相关指标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功能尽可能地、*大限度地改善与恢复,使病友不出现并发症、少出现并发症或晚出现并发症,努力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改善病友的生活品质,力求“既病防变”的*佳效果,实现病友“健康、长寿、高品质生活”的三大目标,造福于广大病友以“立德”。
  (三)学术至上,做业内话语权的主导者以“立言”
  作为一名中医生,要在探究疾病防治学术,继承先贤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基础上,把发前人之未发、阐前人之未阐、创前人之未创当成自己终生的追求,发皇古义、融会新识、继承创新、创立新论。要在医疗、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上做好规划,要勤于临床、善于临床、总结经验、有得辄著、发表文章,尤其是在探索纯中药治疗内科疾病和并发症方面,要在诊疗方案、临床路径、辨证施治、学术观点、中药配伍、量效关系、慢性并发症辨治等方面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倾智凝炼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力求得到业内及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形成新论。通过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广泛推广成果,指导临床,启迪后学,流芳于世以“立言”。
  二、理清十种思路,明析提效路径
  (一)勤求博采,厚积薄发
  “医之患在道少”,学习改变临证的命运,知识创造提升临床疗效的未来!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自序》中指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医典籍、经书时书,可谓汗牛充栋、宝库极丰。我们当择需读之、择优读之。要围绕提升理论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实现病友“健康、长寿、高品质生活”的三大目标勤奋钻研,广收博采,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我们更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治学方法,要多读书、读原著、读经典等,从先贤著作的字里行间,寻找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让其成为“有所突破”的理论依据,正如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过程中求解于《肘后备急方》是也。
  厚积薄发,乃“君子厚积而薄发”。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作为,施展作为。苏轼《稼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但愿从事临床诊疗诸君,人人如此。
  (二)临床医学,首重诊断
  唐容川曾指出:“业医不明脏腑,则病源莫辨,用药无方。”充分强调了临床首重诊断的意义。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明辨了中医的证,认准了西医的病,识证明病,证病结合,或病证结合,了如指掌,融会贯通,治疗方案方能有理有据,丝丝入扣,屡治屡验,进退自如。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治疗用药无从下手,甚至延误病机,必当慎之又慎!
  正确的诊断和准确的辨证,是拟定正确治疗方案的前提,是合理用药、施针、施护的科学依据,是提升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法及现代医学糖尿病理论、诊疗方法等,认真进行临床诊疗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和应用自然辩证法、医学辩证法、逻辑学、思维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真正做到识病明证,双重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基础性保障。
  (三)勤于临床,善于临床
  医学的理论性强,而其实践性更强。前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便说明了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强调了作为临床医生勤于临床、善于临床的重要意义。临床中病情千变万化,绝不会像书本上写得那么单纯、明确,病人也不可能照章陈述,如果不通过临床实践锻炼,往往是面对病人不知如何收集阳性病史资料,诊断、治疗就会茫然处置。因此要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察微著、解疑难、善悟道。
  作为临床医生,无论是新毕业的年轻医生,还是取得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医生,乃至已在当地、国家担任相应行政职务的临床医生都必须保持一定的门诊、查房时间,随时接受本院和外院会诊等,坚持病房中疑难病及急危重症的会诊及讨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得到优质、及时、方便的诊疗,不断积累总结临床学术经验及思想。在临床过程中,鼓励用纯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总结辨证规律、适应群体、量效关系、起效时间、达标时间、总体疗效、作用机制等,以形成证治体系,推广验证。
  (四)善析临床,有得辄著
  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临床上,施治前对四诊收集的症状进行辨证分析,理、法、方、药一线相贯,这是取效的基础。反之,我们对临床上碰到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可个案、可群体;析其效果,究其效由,读出心得,写出体会,不拘篇章大小,或个案发表,或临床报道,或主题研究,结出硕果。如临床中发现,部分“无症状”糖友因长期患病,心情抑郁,时而烦躁、失眠等,庞国明教授便用逍遥散治疗,合证效佳,反复研讨后,常规便立“肝郁脾虚证”,成为我们探索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七大证型之一。
  (五)悉心探索,创新路径
  中医之路漫漫而悠远,苍生大医肩负安脏和腑的重任,更要我辈潜心探究,既要继承先辈们呕心沥血积累下来的丰厚经验,又要有自己独*的体会、新颖的思路,在“诊”和“疗”上另辟蹊径。近30年来,庞国明教授带领开封市中医院的糖尿病科研团队,在继承传统理论、借鉴专家经验基础上,认真总结证治心得后,初步形成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证治体系、证分主型、治则方药一线相贯,推出药茶、汤剂、成药(院内制剂)三种剂型,依血糖高低、胰岛功能好坏、病程长短、体型胖瘦、并发症有无等,可单选药茶或成药,也可药茶与汤剂,或成药与汤剂,或药茶与汤剂、成药三者并用。
  (六)知常达变,善用“反治”
  常与变,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临床上,各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其表现和机理极其错综复杂,时常又掺杂诸多特殊因素,正如李中梓所言:“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因而当疾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时,就要精究医理,把握本质,准确辨证,求本而治,即逆疾病表象而治。诸如《伤寒论》第317条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 通脉四逆汤主之。”此条即是用回阳救逆的姜附剂治疗身热而赤的阴盛格阳证。就糖尿病的治疗而言,血糖升高起因有多端,终归如一,即谷精不布,壅滞血中是其公理,在脏责之于脾,脾不升清,谷精难布则“糖浊”内生。因此我们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入“升清降浊法”调控已升高的血糖,临床常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升麻3~30g,姜半夏15~30g,多大见功效。寓降“糖浊”于“升谷清”之中,寓“升谷清”于“降糖浊”之内,多升麻与半夏同用,或升麻与牛膝同用,以助升清降浊之功,此“升清降浊法”,其中以“升谷清”以达到降“糖浊”之法,还有我们在临证中,屡屡在辨证方药中加上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各30g,治疗“消谷善饥”甚则“饥饿无度”,一般3剂药症状消失,此乃“以消治消”之法,实乃反治法的巧妙运用。
  (七)转变观念,治防结合 
  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的理念,故而《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全程“治未病”的重大意义。历代医家对这一理念都有很好的发挥:元代朱丹溪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因此,就中医防治糖尿病而言,要做好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择时防发,愈后防复。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倡导辨别体质治未病。对于防治疾病的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尤其意义重大。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临证心得十讲 1
第一讲 论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3
一、持续强化三种动力,践行大医精诚理念 3
二、理清十种思路,明析提效路径 4
三、持续强化中医思维,活用十种诊疗法则 7
第二讲 论中医思维力的标志、培养及临床应用 12
一、中医思维的概念 12
二、中医思维的临床地位与价值 12
三、评判中医思维力的“六标志” 12
四、中医思维“六力”的培养与强化 14
五、指导临证的五种中医思维方式 16
六、指导临床实践的五种中医思维方法 17
第三讲 论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三辨诊疗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
一、构建“三辨诊疗模式”的理论依据 20
二、“三辨诊疗模式”具体内涵 20
三、“三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 26
四、序贯应用方法 27
五、临证体会 28
第四讲 论心病临证心得 29
一、审因论治,首辨虚实 29
二、整体施治,不唯治心 29
三、以舌为镜,辨舌诊疾 32
四、心病多瘀,活血化瘀法贯穿心病治疗始终 32
五、心脾同治验案 32
第五讲 论肺病临证心得 35
一、深悟中医经典 拓展诊疗思路 35
二、重视四诊合参 精准辨证施治 36
三、重外感内伤之辨 主宣通肃降之治 37
四、中医思维导航 旨在提高疗效 38
第六讲 论脑病临证心得 39
一、头痛 39
二、眩晕 40
三、中风 41
四、痫病 42
第七讲 论便秘临证心得 44
一、病因病机 44
二、辨证治疗 45
三、专病专药 46
四、外治疗法 47
五、生活调理 48
六、临证体会 48
第八讲 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痹症)临证心得 50
一、把握实质,理定病名 50
二、把握特征,确定分期 51
三、识证明病,辨证施治 52
四、内外合治,协同增效 52
五、临证体会 55
第九讲 论汗证临证心得 58
一、审证求因,谨守病机 58
二、辨证遣方,活用专药 58
三、内外合用,协同增效 60
四、临证体会 60
第十讲 论痛风临证心得 62
一、结合分期 确定病名 62
二、审证求因 提出“痰浊瘀毒”致病论 62
三、“四治”结合 协同增效 63
四、临证体会 65
第二章 医案选编 67
第一节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医案 69
一、糖尿病医案 69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痹症)医案 89
三、消渴病肾病医案 94
四、消渴病汗证医案 96
五、消渴病郁证医案 97
六、消渴病心悸医案 98
七、消渴病胃痞医案 99
八、消渴病瘙痒医案 100
九、消渴病阳痿医案 101
第二节 内科杂症医案 103
一、发热医案 103
二、咳嗽医案 107
三、哮喘医案 109
四、泄泻医案 113
五、便秘医案 117
六、胃脘痛医案 119
七、痞满医案 121
八、心悸医案 122
九、胸痹医案 123
十、头痛医案 125
十一、眩晕医案 127
十二、失眠医案 129
十三、水肿医案 133
十四、癃闭医案 135
十五、痹证医案 137
十六、肥胖医案 139
十七、汗证医案 142
十八、痤疮医案 145
十九、黄褐斑医案 146
二十、脱发医案 147
二十一、痛风病医案 151
二十二、痫病医案 153
二十三、中风医案 154
二十四、蛇串疮医案 155
二十五、鹅掌风医案 157
二十六、湿疹医案 158
第三章 临证验方选粹 161
一、糖尿病验方选粹 163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验方选粹 167
三、糖尿病肾病验方选粹 173
四、咳嗽验方选粹 174
五、过敏性鼻炎验方选粹 174
六、失眠验方选粹 175
七、便秘验方选粹 177
八、脱发验方选粹 178
九、湿疹验方选粹 179
十、口疮验方选粹 179
十一、汗证验方选粹 180
十二、痛风验方选粹 1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