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CADIA的动机、背景和介绍
1.1 背景与挑战
1.2 历史:ARCADIA方法论的诞生
1.2.1 工程演化
1.2.2 2001-2006年:首次尝试基于模型的方法
1.2.3 2006年:从工程改造到新方法提出
1.2.4 首次部署——新的挫折
1.2.5 过渡到对方法论的敏捷定义过程
1.2.6 全局运行部署和成熟度
1.3 ARCADIA的适用范围
1.3.1 关注架构协作开发而非架构探索
1.3.2 与领域专家合作但不涉及其核心专业
1.3.3 关注架构的定义和设计而非架构的开发实现
1.3.4 一些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1.4 ARCADIA介绍
2 构成建模方法的主要视角
2.1 从需要到解决方案
2.1.1 运行分析
2.1.2 系统需要分析
2.1.3 逻辑架构
2.1.4 物理架构
2.1.5 产品构建策略
2.2 主要概念概述
2.3 示例:平交路口的交通管制
3 适配项目环境和生命周期的建模方法
3.1 迭代或增量式方法
3.2 安排活动
3.3 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方法
3.4 渐进式和有侧重点的架构构建
3.5 针对特定领域的活动调整及适配
4 功能分析的一般方法
4.1 功能分析在ARCADIA中的作用
4.2 ARCADIA功能分析的一般规则
4.2.1 功能与交换
4.2.2 任务、能力、功能链和场景
4.2.3 状态和模式
4.2.4 数据模型
4.2.5 非功能性特征与分析视点
4.2.6 总结
4.3 功能分析构建方法
4.3.1 自上而下的层次化方法
4.3.2 自下而上的功能分组方法
4.3.3 功能构建/分配方法
4.3.4 基于服务功能和遍历功能链的方法
4.3.5 基于用例场景的方法
4.3.6 功能分析的实用方法
4.3.7 总结
……
5 运行分析
6 系统需要分析
7 基本架构或逻辑架构的定义
8 最终架构或物理架构的定义
9 实现、研制、采购及集成合同定义
10 混合视点:分析和特性
11 需求工程与建模
12 集成、验证和确认方法
13 工程层级之间的衔接
14 系统监督:状态和模式
15 对产品线工程的贡献
16 ARCADIA建模语言简介
17 功能描述和运行描述的概念
18 状态和模式的概念
19 结构化描述的概念
20 功能描述和结构化描述之间的链接
21 数据交换概念及其与功能和结构化概念的链接
22 其他概念
23 构建全局模型
24 结论与展望
附录 Capella简介:ARCADIA基准建模工具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