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本原理
1.1 生物圈科学——一门新的学科
1.2 载人航天的未来
第2章 生物圈1号——地球生命保障系统
2.1 地球环境
2.1.1 地质情况
2.1.2 大气
2.1.3 重力
2.1.4 辐射
2.1.5 磁场
2.2 生态学原理
2.2.1 生态层级
2.2.2 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模型
2.2.3 能量学与光合作用
2.2.4 物质循环
2.2.5 再利用途径与限制因素
2.2.6 盖亚假说
2.3 地球的濒危生命保障系统
第3章 地外环境条件
3.1 自由空间辐射
3.1.1 空间电磁辐射
3.1.2 空间电离辐射
3.1.3 辐射剂量的概念
3.1.4 辐射监测和剂量测定
3.1.5 辐射效应
3.1.6 辐射防护
3.2 重力
3.2.1 在星球上和自由空间中的重力
3.2.2 低重力效应
3.2.3 人工重力
3.3 真空
3.3.1 温度影响
3.3.2 建立加压环境的必要性
3.3.3 材料特性
3.4 磁场
3.5 星球当地环境
3.5.1 月球
3.5.2 火星
第4章 生命保障系统构建基础
4.1 定义
4.2 生命保障系统分类
4.3 设计和开发注意事项
4.3.1 人的需求
4.3.2 子系统接口与集成
4.3.3 任务相关方面
4.3.4 发展阶段
4.3.5 权衡研究和仿真模型
4.4 物理-化学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
4.5 生命保障技术发展简史
4.5.1 天基生命保障系统
4.5.2 地基生命保障系统
4.6 航天服和舱外活动
4.6.1 在航天器或太空基地外工作
4.6.2 舱外活动装置的要求、设计和操作
4.6.3 舱内压力与航天服压力
4.6.4 过去和现在的航天服与EVA经验
4.6.5 未来EMU的发展趋势
第5章 物理-化学生命保障子系统
5.1 大气管理
5.1.1 大气再生技术
5.1.2 大气监测与控制技术
5.2 水管理
5.2.1 尿液回收
5.2.2 卫生废水回收和饮用水处理技术
5.2.3 冷凝水回收
5.2.4 水质监洲测
5.3 废物管理
5.3.1 粪便收集及储存技术
5.3.2 固体废物处理
第6章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概念
6.1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与CELSS
6.1.1 基本原理
6.1.2 建模和设计
6.1.3 系统级问题
6.2 微生物系统
6.3 藻类
6.3.1 藻种及属性
6.3.2 藻类食物生产
6.3.3 太空藻类培养
6.4 高等植物
6.4.1 植物生理学
6.4.2 植物筛选方法
6.4.3 CELSS中植物栽培的设计考虑
6.4.4 微生物
6.4.5 大气再生
6.4.6 水回收
6.4.7 废物处理
6.4.8 营养供给
6.4.9 航天员时间需求
6.4.10 高等植物栽培装置
6.5 针对食物供应的真菌和不可食植物生物量转化
6.6 产肉/蛋/奶动物基本分析
6.7 水产养殖系统
6.8 食物管理及加工
6.8.1 食物生产
6.8.2 食物储存
6.8.3 食物加工
第7章 生物圈2号——为未来CELSS研究提供经验教训
7.1 生物圈2号基本原理
7.2 生物圈2号概况
7.3 生物圈2号测试舱
7.4 研究领域
7.5 初期研究结果
第8章 未来太空生命保障
8.1 未来载人航天探索
8.2 空间站
8.3 月球基地
8.4 火星基地
第9章 CELSS在地面上的应用潜力
9.1 简介
9.2 基本生态研究
9.3 大气、水和废物再生
9.4 生物量生产与研究
9.5 地面类似物保障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