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宗旨清晰,即回答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如何推陈出新,以更好服务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实地调研,作者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科技传播的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本书提炼出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传播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解决农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指明了方向。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地调研,探讨当代中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既有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者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它们各自呈现出的传播实践,勾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过程中,农业企业、新农人、政府机构等多个主体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被揭示。
通过对河南、安徽等地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状况的调研与对比,《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认为,农业科技传播要真正解决信息通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应当推动整个传播活动中“决策力位移”的实现。这意味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既要凸显农民群体在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要充分调动其他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
二、本研究实施进程中的思考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第三次获得关于农村与媒介关系研究的国家项目。本次项目旨在研究,在城镇化背景下,在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已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的长三角地区,农业信息传播如何从经验型传授转变为科技信息传播,并形成具有其自身特质的传播形态。以要言之,本项研究以“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作为研究重点。
研究进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申报初期,我们曾拟以“科技文化”这一概念代替“科技信息”。因为在我们此前多次的农村调研中常常发现,文化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生产习俗、生活方式乃至信息的传播方式有密切关联。此番调研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习俗在当今科技生产进程中的潜在影响。比如,浙人靠海而居,相对而言,海洋文化中契约精神的烙印更为明显,因此,他们更多习惯于自主形成团队结构(这种组合方式在本次的调研中极为常见)。相对浙人而言,吴人祖辈更安土重迁,对于乡村一级组织更加依赖与信任,众多希望走向富裕或已经走向富裕的农人常常具有极为强烈的乡村情怀(这一点,可以从对盛泽乡、丹阳县等地的调研中看到)。当年的苏南模式,苏南人“离土不离乡”的创业方式似乎也与此特点呼应。沪人所在地区是长三角的科技龙头,其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典型的城市推动农村、城市直接与农村对接的特点,城市的科技信息对农村形成有计划的、领导性的辐射式传播。凡此种种文化特质的影响,我们均能从调研中频频见到,并从中获得启迪。
在研究进程中我们又发现,长三角各区域社会文化的差异虽然闪现出上述的特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交流与交融更加快速和便捷,经济增长与发展程度日益趋同的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境有着更为显著的共同性,文化差异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虽常常能窥一斑,但始终难见全貌。如果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其作仔细调查与研究,可能需要有更多元的角度与维度。因此,我们决定回归科技信息概念,即以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为研究重点。尽管如此,在苏、浙、沪三地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调研中,我们用最初所试图关注的眼光和角度,还是看到并呈现出了一些人文的、地域的文化因子。
三、调研路径及成果创新
我们以传统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区域,展开了长期的实地考察工作。第一步是走进农村;其次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次的调研。如对江苏省、浙江省,主要是由下而上地进行调研,而上海市则主要是自上而下地展开调研。江苏省调研地点主要为南京浦口、常州溧阳、镇江丹阳等地;浙江省选择杭州余杭地区;上海市则主要包括上海市农委、崇明县等地。在调研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情况展开不同方式的调研。
以上海市的调研为例:调研人员首先以一种自选的方式,随机对上海市的农村如崇明岛等地进行观察式调研。然后选择以上海市农委作为切入口,力图把握上海市农业科技传播的整体现状,全面了解政府机构在农业科技传播中所作的努力与创新,以及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在对上海市农委相关领导、农业科技传播负责人等进行多次的深度访谈后,我们对上海农业科技传播的整体现状有了比较宏观的把握。此后,则在市农委的引导下,与一些典型的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养殖基地取得了联系。通过这一调研路径,考量农业科技传播的总体面貌。课题组还针对性地对春润水产养殖基地、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进行了专门的示范点考察。
江苏省是我们长期关注的地方。自20世纪末以来,我们一直在一些区域从事媒介与农村关系方面的研究,这些区域已成为本次调研中相对稳定的工作基地,其调研方式多为约谈、访谈。除此之外,为了解更多的相关政策与农业生产信息,又对江苏省其他相关地区也进行了调研。
在浙江省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新农人开设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我们联系了30多名新农人,并通过2015年中国新农人年度人物评选公告获取了众多新农人的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和电话对这些新农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进入到实地调查阶段,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杭州余杭区,调查的对象有5名新农人及其合作者,包括当地的农技专家、技术能手、雇佣工人,也有当地村民以及村干部等。同时考察了5名新农人的农场。随后又对其他地区10名有影响力的新农人进行了实地调研。
经过苏、浙、沪三地的调研活动,我们基本收集了研究所需的核心数据与材料,并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地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归纳与提炼。
另外,我们还对其他相关地区进行了考察。2015年,我们同团队调研成员深入到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和马鞍山市一些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过去的一两年,我们还对较偏远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了走访,试图在全国农业科技传播的整体语境中进行对比观察。具体而言,我们考察了河南省新乡市、河北省兴隆县的农业科技传播状况,调研了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农村传播实践。整体来说,实现了以传统长三角地区为重心,以全国其他地区为辅助,收集丰富、全面的数据资料的调研目标。
……
前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运行机制与反思
第一节 行政为主导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运行机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缺憾和困境
第三节 关于新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特征的思考
第二章 江苏:农业科技传播的“跨界合作”模式
第一节 江苏农民主体角色的多重性
第二节 农业科研人员跨界兼职与农民合作创新
第三节 模式演变:从行政指令到“跨界合作”
第三章 浙江:新农人“嵌入式整合”农业科技传播体系
第一节 新农人——现代农业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二节 嵌入:新农人连接农业科技传播相关主体
第三节 转译:新农人推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主体互动
第四节 整合:新农人与各类主体构建农业科技传播合作领域
第五节 以新农人为中心的“嵌入式整合”传播体系
第六节 新农人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建构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共同主体”式的科技传播
第一节 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其科技传播诉求
第二节 传者定位调整:政府引导下的专家式推广
第三节 受者作用的凸显:都市农业被激发的科技需求
第四节 互动中的共同主体:专家与农人共筑传播网络
第五节 共同主体、共同决策与上海农业科技精准传播
第五章 长三角实践中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创新思路
第一节 创新动力:谁来激活农业科技传播的链条
第二节 创新保障:多元传播主体的互动与协调
第三节 创新内核:推动“决策力位移”的实现
第四节 打通农业科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第六章 关于农业科技传播活动的补充思考
第一节 农业科技传播的方式、效果及其创新——皖中DSL村的实地调查
第二节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现状与趋势:从手机在农村的运用谈起
第三节 阶段、议题与反思:农村传播研究30年历史回顾
第四节 近10年农村新媒体传播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