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见病特效穴位全真图解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18099
  • 作      者:
    编者:郭长青//郭妍//赵莉|责编:高玉婷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专家编写,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介绍了内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五官科及口腔科疾病的特效穴取穴及操作方法。本书特点是图像丰富、内容详细,每个穴位下都配有取穴技巧与刺法,以方便读者准确取穴。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切合实际。 适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及中医爱好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感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轻者,一般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并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少,且证候相似,则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感冒”的范畴,流行性感冒属于“时行感冒”的范畴。
  治法一
  【取穴技巧】液门:在手背,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图1-1)。【刺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短毫针沿第4、5掌骨间隙刺入约1寸,行提插捻转,留针15~30分钟。若一侧针感不明显时,可再刺另一侧(图1-2)。
  图1-1
  图1-2
  治法二
  【取穴技巧】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图1-3)。
  【操作】令患者侧卧,两腿屈曲,双手抱头之枕部,使颈部和胸部*大限度向前屈曲,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局部2~3下,立即在点刺部位拔火罐,以溢血为度,留罐5~10分钟。一般一次即可治愈。如病情不减,在原部位连续进行1~2次,待症状消除后停止(图1-4,图1-5)。
  图1-3
  图1-4
  图1-5
  【取穴技巧】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俯伏坐位,医者以拇指和示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当至枕骨下缘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用力按之有酸胀麻感处即是(图1-6)。
  【刺法】
  (1)水针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5ml注射器套4号小针头,吸取鱼腥草注射液和板蓝根注射液各2ml,快速将针刺入两侧穴位,待患者局部产生明显的得气针感后,若回抽无血,则缓慢注入1.5ml(每穴量)。隔日1次(图1-7)。
  (2)贴蒜片法:常规消毒双侧穴位皮肤后,将新鲜的大蒜去皮,切成厚约3mm的薄片,先于穴位处涂少许凡士林油后贴蒜片,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局部起疱者无须处理(图1-8)。
  图1-6
  图1-7
  图1-8
  治法四
  【取穴技巧】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法:先应用大杼穴取穴法确定第7颈椎(取正坐位低头,在后正中线上,颈背部交界处,可以摸到一个椎骨高突,即第7椎棘突),由此往下2个椎骨即第2胸椎,该椎骨棘突下旁开两横指(示指和中指两指)处即是(图1-9)。
  【刺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取28~32号1.5寸毫针,快速斜刺入穴位0.8寸,待有酸、麻、胀等感觉时,可留针,并在毫针针柄上加艾条施灸约20分钟。每日1次,疗效满意(图1-10)。
  图1-9
  图1-10
  治法五
  【取穴技巧】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快速取穴法:①拇、示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向前弯曲压在对侧的拇指、示指指蹼上,拇指指尖所指处即是。②拇指、示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图1-11)。
  【刺法】
  (1)针刺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28~30号1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进针0.3~0.5寸,采用吐纳补泻法。实证者,得气后让患者用嘴吸气,运气到胃部稍停留,慢慢将吸入的空气用鼻子呼出,医者在患者用嘴吸气时按顺时针方向运针,用鼻子呼气时按逆时针方向运针,每次运针6次。虚证者,得气后嘱患者自然呼吸,医者按顺时针方向运针9次,每运针3次后让患者深吸一口气,随后深呼出。隔10分钟运针1次,30分钟后拔针。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图1-12)。
  (2)水针法:患者取正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2ml注射器抽取安痛定2ml或柴胡注射液0.2~0.5ml,快速将针刺入穴位,提插使患者产生麻、木、酸、胀等得气感后,若回抽无血,则缓缓推入药物。药量不宜过大,注射后患者若有麻木、疼痛感,卧床休息5分钟即可消失。一般1~2次可治愈(图1-13)。
  图1-11
  图1-12
  图1-13
  第二节 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晕、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治法
  【取穴技巧】肺俞: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图1-14)。【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涂以刮痧介质,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沿膀胱经两侧连续走罐3~5分钟,再将罐拔于肺俞穴上,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图1-15)。
  图1-14
  图1-15
  第三节 中暑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骤然起病,以高热汗出或无汗、心慌、头晕、烦渴,甚至神昏、抽搐等为主症。轻者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心烦,口渴。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汗出,或壮热无汗,烦躁,甚至猝然晕倒,神志不清,手足抽搐。
  治法一
  【取穴技巧】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见图1-3)。
  【刺法】患者俯卧位或端坐低头,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约1寸,待局部有明显针感后,施以捻转泻法,行针1~2分钟,使针感向周围及四肢扩散,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出针时摇大针孔。若出血用消毒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内科疾病/1
第一节 感冒/1
第二节 空调病/5
第三节 中暑/6
第四节 支气管炎/9
第五节 哮喘/13
第六节 高血压/20
第七节 冠心病(心绞痛)/27
第八节 心律失常/31
第九节 高脂血症/34
第十节 急性胃炎/36
第十一节 慢性胃炎/39
第十二节 消化性溃疡/41
第十三节 呃逆/42
第十四节 呕吐/48
第十五节 晕厥/50
第十六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1
第十七节 头痛/52
第十八节 梅核气/60
第十九节 失眠/61
第二十节 眩晕/64
第二十一节 枕神经痛/69
第二十二节 癫痫/70
第二十三节 三叉神经痛/73
第二十四节 面神经麻痹/75
第二十五节 面肌痉挛/79
第二章 皮肤科疾病/80
第一节 斑秃/80
第二节 荨麻疹/81
第三节 痤疮/85
第四节 疖疮/87
第五节 疣/88
第六节 冻疮/91
第七节 真菌性皮肤病/92
第三章 外科疾病/94
第一节 坐骨神经痛/94
第二节 腓肠肌痉挛/97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99
第四节 颈椎病/106
第五节 落枕/109
第六节 肱骨外上髁炎/116
第七节 腱鞘囊肿/117
第八节 急性腰扭伤/118
第四章 妇科疾病/129
第一节 痛经/129
第二节 闭经/137
第三节 带下异常/139
第五章 男科疾病/142
第一节 慢性前列腺炎/142
第二节 前列腺增生症/145
第六章 五官科、口腔科疾病/147
第一节 睑腺炎/147
第二节 结膜炎/151
第三节 近视/153
第四节 慢性鼻窦炎/155
第五节 鼻衄/156
第六节 急性咽炎/160
第七节 慢性咽炎/1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