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著名乐评家刘雪枫深入浅出,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对20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严谨的探讨和个案分析。全书行文流畅,精准表现出所评论的音乐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及作品的精神内涵,不仅具有一定开拓性,而且能够引导西方音乐爱好者领会艺术家风格及相关作品的艺术特色,对西方浪漫音乐具有鉴赏、指导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为著名乐评家刘雪枫近三十来西方浪漫音乐极具鉴赏指导价值的随笔集。作者基于自身的音乐鉴赏体验、音乐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鉴介绍,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鉴赏体验,对音乐爱好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再一次“重听贝多芬”
现在听音乐的心态越来越不同于从前,似乎有意逃避复杂而趋向简单,却又在所谓“简单”的音乐中动辄沉溺,更难以自拔。比如贝多芬,在差不多二十余年没有系统听过他的交响曲之后,因为阿巴多去世的缘故重新听起他的三套DG录音,竟一下子爱得如醉如痴,特别是他在世纪之交执棒柏林爱乐录制的新版,再次听来,似乎比十几年前初次接触他的“净版”理念更觉心意相投,深感冥冥之中必有天意。正是有阿巴多向“本真主义”致敬之举在我心中先入为主,才使我日后能够为诺灵顿的斯图加特版深深痴迷,享受到爱乐之旅最难以言表的欣悦与幸福。
一旦进入贝多芬的世界,对音乐最赤诚最朴素的爱顿时如春光返照,多半生的聆乐记忆纷至沓来。怎能忘记禁锢年代的托斯卡尼尼的“快转黑胶”?怎不感恩卡拉扬20世纪60年代版的“宝丽金”盒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被听到带卡转停?还有瓦尔特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在第一时间的故意错过,因为实在想不通这位马勒传人怎会去“毒巢”哥伦比亚指挥贝多芬(这个“笑梗”后来陆续在几位乐友身上发生,“哥伦比亚”是唱片公司的名字,用的是新大陆发现者哥伦布的名字,而非以名为国的国家,目前该公司已为Sony所有)?就交响曲全集而言,往昔岁月的惊喜总是不断,伯姆的方正密实、博尔特的从容贵气、克里普斯的温暖流畅、莱布维茨的潇洒锐利、切利比达克的悠远深邃、旺德的稳健张力、马祖尔的通脱率真、科林·戴维斯的气定神闲、克伦佩勒的亲切自然、赛尔的雅致精妙、伯恩斯坦的雄浑狂放……粗粗统计下来,我听过和拥有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应该在五十个以上,它们每一个的初次聆听都可以讲出一个故事,这还不包括不断涌现的属于“年轻人”的新锐录音。
在这么短的文字篇幅里做一个贝多芬交响曲的“梳理”实为痛苦之事,也许以追求实惠的理由稍微反一下主流比较容易讨巧。施密特—伊瑟什泰特指挥贝多芬的Decca套装八张除交响曲之外,尚包含五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艾格蒙特》序曲、《大厦落成》序曲和《莱奥诺拉》第三序曲,钢琴家是巴克豪斯,小提琴家是谢林,乐团是维也纳爱乐和伦敦交响,录音年代在1958—1969年之间,音效相当能够接受。施密特—伊瑟什泰特具有老派德奥大师风范,速度偏于宽缓,音色质朴温暖。具有同样性价比优势的是Philips(现改为Decca商标)“DUE”系列的五套共十张CD,交响曲由马祖尔指挥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同时又补有《大厦落成》《费德里奥》《科利奥兰》《斯蒂芬王》《雅典的废墟》和三首《莱奥诺拉》序曲等。C小调合唱幻想曲的钢琴是布伦德尔,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伴奏。20世纪70年代正是模拟录音的好时候,所以尽管属于中价品质,但比起今天的廉价套装仍是优势明显。钢琴协奏曲的版本更不可轻视,如日中天的科瓦切维奇与科林·戴维斯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几可称为“全集”范本,再配以皇家音乐厅乐团首席克莱伯斯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阿劳、谢林、斯塔克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三重协奏曲,实在是足金足两白送的感觉。如果再多点好奇心,那么贝多芬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在这里基本是唯一的录音了,钢琴家和乐团是哪个显然已经不重要了。
在我隆重介绍十年前对诺灵顿与斯图加特广播乐团版的重大发现之前,我们还是要先听诺灵顿指挥他自己的古乐团——伦敦古典演奏家合奏团真正的“古乐本真”版,录于1986—1988年。20世纪90年代初,我偶尔在一位国外回来的朋友家里听过第七交响曲和《艾格蒙特》序曲,竟被“时代乐器”所造成的音响动态震撼,从此便终日惦记。直到2002年4月在上海大剧院一层的唱片超市以一张正价版CD的价格拿下五张套装。在我以后的旅途中,这套贝多芬一直在“随身听”里陪伴着我,从而使我那年的仲春江南行另添一番奇特滋味。和所有的古乐版贝多芬相比,诺灵顿最无学究气,最讲究力度对比和速度变化。并且他的古乐器音色可以和布吕根媲美,胜过霍格伍德与加迪纳。这种鲜活的、浪漫的,同时又洋溢着时代质朴气息的贝多芬,我只在诺灵顿这里才能听到。再次提示一句,我买它肯定不是因为价格合算,但是因为这种太合算而“不小心”将它收归囊中的朋友,请一百倍地善待它,聆听它。这是你早应该听到的贝多芬的“本真之声”。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最新版本的问世,它们所带来的新鲜感往往为伟大的作品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西蒙·拉特尔在接掌柏林爱乐乐团之前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无论是音乐会还是发行的唱片都引起乐坛轰动,好评如潮。随后夏伊指挥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蒂勒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帕沃·雅尔维指挥不莱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的版本也多有超越前人之处,大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趋势。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所幸他们自己的独特处理印记更是显著,对进一步理解贝多芬提供了重要启迪。
说到前辈大师,有一些单张唱片实在不忍割舍,比如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第二和第七的演奏极为出彩,有异常鲜明的伯恩斯坦烙印。第二是空前的大结构,而且戏剧性强烈,即兴因素也较多;第七的开头节奏轻松随意,洋溢着伯恩斯坦式的喜悦;第二乐章并不缠绵,漠然无奈的步态令人沉思;第三、四乐章热烈无比,是酒神真正的醉意,上佳的录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前“画廊版”在录音上存在薄和干的问题,现在经过重制的版本在录音上改进很大,虽然价格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必收版本,比如这张伯恩斯坦。我有一种预感,很可能一直卖正价的伯恩斯坦版贝多芬交响曲会以一张张“画廊版”形式重新面世。第三(英雄)交响曲我既不想漏掉克伦佩勒与爱乐乐团的1955年版,也一定要强力推荐瓦尔特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抢救”录音。后者在Sony再版时还捎上第八,索性一起列出,毕竟贝多芬交响曲的早期立体声录音,能有这么惊人的效果太万幸了。21世纪伊始,DG公司重新制作发行当年Westminster的传奇录音,虽然由LP转为CD在所谓音乐味上有些许损失,但传奇大师的传奇演绎得以重见天日。在20世纪50年代的录音宝藏中,赫尔曼·舍尔欣无疑是最璀璨的珍宝。他的“英雄”和“田园”在演绎和音效的精彩程度上,远远超过舍尔欣在其他厂牌中本已十分优秀的录音。他的“英雄”像冲决一切的洪流,节拍明朗敏捷,步伐刚健有力,在速度与力度方面都到了极端的程度,但却毋庸置辩,令人由衷信服。舍尔欣的演绎在音乐性上堪与富特文格勒媲美,但整体结构更坚实,气度也更决绝。虽然“田园”也很紧凑完整,但整曲演奏时间在三十四分钟,接受起来还是心有障碍。不过,一部空前绝后的“英雄”演奏仍使这张唱片注定成为爱乐者人人争而得之的宝物。
提起Orfeo厂牌的贝多芬,爱乐者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的第四交响曲,这场举行于1982年5月的纪念伯姆逝世的音乐会注定是贝多芬音乐演绎的不朽传奇。现在,我们在同一厂牌下来回顾伯姆本人的一次传奇演奏,这是他指挥维也纳爱乐在1969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实况,指挥和乐团都有超常水平的发挥。伯姆的贝多芬第四我一向推崇,而这次演出显然超过他在DG的录音。乐团的音色拾取虽然略显粗粝,但激情洋溢,首尾一贯,又岂是录音室录音可比。
重听贝多芬 / 003
再一次“重听贝多芬” / 008
《费德里奥》:豪华阵容未必完美 / 014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新“标准” / 017
“乐圣”的心灵自传 / 021
乐迷如何过一个“贝多芬年” / 025
再来一套“贝交全集”?! / 029
最后的“老派”贝多芬 ——听巴伦博伊姆的“命运”和“英雄” / 034
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诗人 ——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 / 038
阿巴多与阿格里奇:会师贝多芬 / 045
…………
理查·施特劳斯初听入门 / 417
介于完美与虚妄之间 ——演奏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的理想境界 / 420
完美的结局 / 428
浪漫的喜剧?还是人生“宝鉴”? ——《玫瑰骑士》录音版本举隅 / 432
晚安!玫瑰骑士 / 441
《玫瑰骑士》与《唐豪瑟》 / 445
梅开二度的“玫瑰” / 450
《约瑟夫的故事》:听比看更重要 / 454
“肯佩音响”举例 / 457
我们时代的理查·施特劳斯演唱者 ——热妮·弗莱明的《四首最后的歌》 / 461
世纪末的极端“对位” ——维也纳爱乐北京音乐会有感 / 465
拉赫马尼诺夫:高贵与忧伤 / 468
我们时代的拉赫马尼诺夫“代言人” / 475
后记 /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