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47189
  • 作      者:
    毛萌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提琴适用于大小音乐会、歌舞晚会等的独奏、合奏、伴奏,它也是一种常见的供人们消遣娱乐的乐器。提琴主要由琴头、琴身、音孔、边线、琴颈、弦轴、指板、弦总、腮托、尾枕、琴马、弓、琴弦等部件组成。它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材。提琴,大致可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有低音提琴。
  小提琴具有表现力相当完美的音质,不论是纤细的声音,或是明亮的高音,都能随心所欲地发出。这种柔美轻巧的乐器,一直为许多作曲家所宠爱。
  中提琴一直担任管弦乐中强化低音的部分,直到近代,才开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担任独奏乐器。从表面上来看,中音似乎不太重要,但是,一个乐团是否拥有良好的中提琴手,往往会对其合奏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提琴不像小提琴、中提琴一样置于肩上,而是着地靠在左肩上演奏,当然,这也是因为体积的关系。大提琴拥有广阔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沉的声音,也可以发出非常光辉优美的高音,它不似小提琴的轻快,但音质却柔和优美,正好担任管弦乐中低沉的音域。
  在弦乐团中,低音提琴的位置通常在后排,由于其庞大的身躯,演奏者常常要站着演出,因此也不难辨认。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提琴。提琴演奏的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前人总结的学习方法与经验有很多,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琴者,依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教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生源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教育背景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也不一样;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提琴教学所采用的模式较为传统,主要是知识或技能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师生的互动。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演奏技巧的训练上,显然,这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
  《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简要阐述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基础知识;而后深入探讨了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中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大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以及低音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2.大提琴同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
  (1)不同时期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提琴由传教士自清朝乾隆年间传人我国。传人伊始,大提琴仅出现在宫廷之内或者宗教仪式上,并未在民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虽然传教士遗留下的教堂已残破不堪,而大提琴却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中国音乐的舞台之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提琴迎来了第一个发展时期。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大提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样,在《智取威虎山》中,大提琴不仅成为低声部的重要演奏乐器,同时对整个曲目的演奏速度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此时,大提琴凭借其独具魅力的音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西方演奏乐器为辅的演奏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大提琴的独奏部分完美诠释了该曲目的内涵。这种新型的交响乐,不仅让中国人民了解西方音乐文化,更为世界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开辟了道路。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曲目《梁祝》,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凄美爱情故事。这首曲子是我国作曲家所创作的,曲子所采用的旋律彰显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出情感的氛围,将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相关的演奏者提出采用大提琴的演奏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烘托出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舞台的表现效果,充分表达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人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此外,通过大提琴的演奏可以把中华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演奏的旋律都是大家喜欢并熟知的,这不仅让大提琴文化在我国得以传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表演过程中加入大提琴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所表演出来的情感显得更加真挚和亲切,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西方优秀音乐文化的传人,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也同样促进了我国乐曲的魅力不断提升。
  近代以来,国内部分音乐家以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为己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虽然部分音乐家远离故土,但其爱国情怀依然不变,如马友友等。《摇篮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钢琴曲之一,王连三先生将其改编为大提琴协奏曲之后,引起了国内音乐领域的广泛关注。继《摇篮曲》之后,又推出了《采茶谣》这一力作。该曲目富有闽南特色,曲调悠扬,旋律动听。林应荣是国内知名的音乐家,其大提琴曲目多以欢快的旋律为主,如《欢腾的帕米尔》一曲体现出了民族节日特色,表达出了人们节日的气氛。
  在以中国乐器为主,结合西方演奏乐器形式的创作方面,董金池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董先生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巧的基础之上,同时注重对西方演奏乐器的研究,使两者之间的“隔阂”大幅缩小,让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借助大提琴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2)中国精神对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的促进
  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朝代更迭,外族入侵,然而我国传统文化却能够在这样的时期中永葆青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精神的存在,才能让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的中国精神,其实质是能够将异域文化纳入其中,并能取其精华,融入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大提琴作为外来事物,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音乐演奏当中屹立不倒,深受喜爱,除去其自身优美的音色之外,更多的是我国文化的包容性。
  在古代,以金、丝、木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乐器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我们不难发现,传人中国的乐器数量、种类不在少数,如常见的唢呐,琵琶等。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之下,该类乐器逐步同中国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其音乐表达方式也渐渐与中国音乐文化相融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结束了苦难史,对美好的事物也拥有了一定的追求。在音乐方面,中国人民不仅继承、发扬了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对西方音乐拥有了正确的认识。大提琴虽然并非中华民族的音乐产物,但是音乐是不区分国度的。在国内的音乐学者的努力之下,大提琴也逐步演变成向世界发出中国之声的媒介,让东方文化的神秘面纱向西方揭开。一方面,这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能够“取众家之长”;另一方面,体现出对于外来文化,中国人民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接纳,并根据民族特色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增砖添瓦。
  例如,在国粹京剧中,就成功地将大提琴融入中国音乐文化中。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京剧大师们开始尝试将大提琴融入演奏中。通过大提琴的融入,使得戏曲音乐的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在表现力得到提升后,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3.促进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西方乐器,大提琴从刚开始被少数人所接受到如今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多元化的融合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提琴艺术的演奏魅力,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予以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大提琴文化的发展。
  第一,需要建立相关的发展体系。由于在我国大提琴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所以要想提升大提琴演奏中国乐曲的魅力,政府就需要大力宣传大提琴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提琴的艺术价值,从而促进它与中国乐曲的融合,彰显其魅力所在。
  第二,对于国家来说,应该树立和明确培养大提琴人才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大提琴艺术发展投入精力则较少。所以,为了更好彰显大提琴的魅力所在,国家应该明确对大提琴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以专业化的知识促进大提琴人才的培养,促进相关人士对大提琴的学习和了解,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适合中国发展的大提琴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大提琴演奏中国乐曲的魅力。
  大提琴演奏中国乐曲要求我们首先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乐曲的独特风格。学习西洋乐器的人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中所特有的民族风格,进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民族乐器知识。
  此外,大提琴演奏者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这不仅要熟练掌握大提琴演奏的各种技术与技巧,还要提高自身的演奏表现力。与此同时,演奏者对演奏技巧应该不断观摩和学习,并且敢于突破传统的演奏形式,借鉴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新形式,演奏出适合自己的中国乐曲,彰显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艺术魅力。
  大提琴作为一种西方的乐器,在传入中国后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家的滋润,同时它也创新并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种外来的乐器,大提琴通过与中华文化的不断融合,促进了大提琴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达到了丰富中国乐曲的效果。大提琴本土化的实践证明,大提琴艺术丰富拓展了中国音乐,而中国音乐也丰富拓展了大提琴艺术。大提琴演奏中国乐曲可以彰显出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魅力,我们应当努力促进大提琴文化在中国本土乐曲中更好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提琴基础知识
第一节 小提琴
第二节 中提琴
第三节 大提琴
第四节 低音提琴

第二章 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第一节 小提琴演奏中的音准问题
第二节 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第三节 基于揉弦技巧的小提琴网络教学探索
第四节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提琴教学
第五节 小提琴的集体课教学研究
第六节 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与多元化路径探索
第七节 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教学研究

第三章 中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第一节 中提琴演奏姿势与持琴
第二节 中提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
第三节 中提琴演奏中的感觉与知觉
第四节 中提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模式构建
第五节 中提琴教学与乐队合奏能力培养
第六节 中提琴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与培养

第四章 大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第一节 大提琴演奏的基本姿势
第二节 大提琴演奏的技巧
第三节 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与提高
第四节 大提琴演奏教学中的音准问题
第五节 基于杠杆力量作用的大提琴演奏教学
第六节 大提琴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第七节 中国大提琴作品演奏与教学

第五章 低音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实践探究
第一节 低音提琴左手演奏技法
第二节 低音提琴右手演奏技法
第三节 低音提琴演奏中的音色与音准
第四节 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现状与创新
第五节 低音提琴把位训练探索
第六节 低音提琴教学的影响因素
第七节 低音提琴室内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改革探索
第八节 低音提琴教学过程中的视唱练耳与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