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女孩女人其他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789627
  • 作      者:
    作者:(英)伯娜丁·埃瓦里斯托|责编:吴洁静|译者:魏立红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荣获2019年英语文学z高奖“布克奖”,是一部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杰作。

·以多声部的方式,叙述了十二位生活在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肤色、性格和职业的英国女性的十二种迥然不同的冒险人生。

·强烈的写实风格,结合自由诗般的语言,荡气回肠地勾勒出近百年来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勇气与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伯娜丁·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

195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母亲是英格兰人,父亲来自尼日利亚。青年时曾立志成为专业演员,但后来因对表演日渐生厌,转行写作。2019年,凭借小说《女孩,女人,其他》——她的第八部文学出版物——摘得布克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作家得主。她致力于书写英国非裔族群的移民史和身份认同问题,体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学评论等。除了作家身份,她同时也是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教授,并自2022年起担任具有两百年悠久历史的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女孩女人其他》以多声部的方式气势磅礴地描绘出一幅英国黑人女性的群像:从前卫先锋的剧作家,到严肃保守的学校教师,再到非二元性别的社交网红,千姿百态,充满生机。她们的言论字字珠玑,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却往往遭到社会的忽略。 本书以一种特立独行、举步生风的创作风格,将一切都记录了下来。强烈的写实风格,结合自由诗般的语言,荡气回肠地勾勒出近百年来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勇气与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阿玛


1


阿玛

走在滨河步道,河流横贯城市,将城区一分为二,几艘早班驳船缓缓驶过

左边是航海主题的人行桥,甲板式走道,桥塔似桅杆

她的右侧,河道打个弯,向东穿过滑铁卢桥,往圣保罗教堂而去

她感到太阳升起来,清风拂面,市里热气烟雾还没喧腾起来

步道前方有人拉小提琴,曲子挺有生气,不觉得过分

阿玛的剧作《达荷美最后一位女战士》今晚在国家剧院首演

她回想起自己戏剧生涯刚起步时

和伙伴多米尼克看到哪个剧不合她们政治敏感性的,就现场起哄,因此名声大作

两人在剧院后排吼几嗓子,专业训练过的演员大嗓门,吼完了麻利跑路

在她俩看来,抗议就得在大庭广众,把局搅乱,让那些家伙恼到不行

她记得有个导演写了部剧,让一堆黑人女性半裸身子傻不棱登舞台上瞎转,她冲这导演兜头浇下一斤啤酒

拔腿就跑,闪入汉默史密斯小巷

一路啸叫


随后几十年阿玛游离在边缘,当叛军,对把她排斥在外的主流势力扔手榴弹

后来,激进的开始纳入主流的体系,而阿玛竟有望成为主流一分子

完全是由于三年前首任女艺术总监执掌国家剧院

多年来屡遭国家剧院历任艺术总监客气拒稿,终于,某个周一早上,早饭吃完,人生大把时光无从安放,唯有上网刷刷电视剧还算乐事,此时接到了电话

电话里说很喜欢您的剧本,这部戏一定要排,您能也给我们导这个戏吗?临时找您真不好意思,这周您有空出来喝杯咖啡吗?

阿玛手里照例是双份特浓提神美式咖啡,喝上一口,走近剧院野兽派灰色建筑群

碉堡式混凝土外立面如今倒是加了霓虹灯点缀,剧院也以前卫著称,并不是传统派

多年以前,她斗胆走进剧院大门也会立马被轰出去,那个年代去剧院的人穿戴光鲜体面

对没正装出席的观众嗤之以鼻

她希望观众就冲着看她的戏来,才不管观众穿什么,她自己穿衣是那种“一边儿去爱谁谁”风格,当然也进化了,从前不能免俗一身牛仔背带裤,切•格瓦拉贝雷帽,巴解式围巾,还有始终都在的徽章,上有相互连结的两个女性符号(多直白啊)

如今她冬天穿银色金色运动鞋,夏天穿勃肯橡胶凉鞋绝对不会出错

冬天,宽松黑裤子,垮裤还是紧身裤,单看那周她穿12码还是14码(上衣还要小一号)

夏天,六分哈伦花裤,裤长刚过膝盖

冬天,鲜亮扎眼的不对称衬衫,毛衣,外套,大衣

一年到头,漂过的脏辫打理得如同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立得笔直

大圈银耳环,非洲粗手镯,涂粉色唇膏

这些是她常年经典装扮


亚兹

前阵子说她“老妈,你这种是疯婆子老女人打扮”,央告她和正常人妈妈一样去玛莎百货买衣服,和她出门儿不愿意让人看见,不跟她并排走

亚兹十分清楚阿玛绝不会当个正常人,她才五十多岁,还没老,当然你跟个十九岁的姑娘说这个没用;但怎么着都没必要为上了年纪自惭形秽

再说这事儿全人类谁也逃不了

不过朋友圈里为了年岁增长而庆幸的似乎是独她一个儿

她在布里克斯顿的排屋不大,挺舒服,朋友围坐厨房餐桌边,夜色渐沉,她说起能不英年早逝已是万幸

大家埋头吃饭,每个人都带了菜: 炖鹰嘴豆,烤鸡,希腊色拉,扁豆咖喱,烤蔬菜,摩洛哥羊肉,番红花饭,甜菜根甘蓝色拉,给特挑剔的人专备的西非五色饭藜麦面

自斟自饮红酒,伏特加(卡路里少),有的遵医嘱喝对肝损伤少的饮料

她以为她逆中年怨妇潮流会得到认可,然而大家茫然微笑问,那关节剧痛,记性奇差,盗汗呢?


阿玛走过年轻街头艺人

笑吟吟为姑娘打气,姑娘回以微笑

她摸出几枚硬币,放进小提琴琴盒

还没下定决心彻底戒烟,倚在河边墙上点了一根,心下不待见自己这样

她这代人看的香烟广告说抽烟看着成熟,迷人,强大,灵气,媚人,最主要显酷

没人跟她们说抽烟真的会死人

她眺望河面,烟气暖融融顺食管而下,神经松缓下来,抑制咖啡因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

应对首演四十年了,她还是紧张

剧评出来把她一通痛批怎么办?清一色打个一星,国家剧院到底是怎么想的,她这么垃圾的骗子都给放进来了?

她当然知道自己不是骗子,她写过十五个剧本,导了四十多部戏,曾有剧评人写道,阿玛•邦苏靠得住,没有失手的时候

预演场观众起立鼓掌的,但人家会不会就是客气而已?

别瞎想了阿玛,咱是老将了不是吗?


想想看

演员阵容绝佳: 六位资深女演员(老资格演员见多识广的),六位在职业中期(勉强算立住脚跟的),三个新面孔(一派天真满怀志向的),其中那个西蒙是个有灵气的,老是两眼惺忪晃进排练场,不是忘了拔掉电熨斗插头就是忘了关炉子或者卧室窗子,慌里慌张给室友打电话,浪费大好排练时光

两三个月前为争取这个活儿西蒙能把自己奶奶卖了做奴,现在呢她是娇纵女主,几个星期前排练室就她和她导演两个人,她支使导演跑腿儿给她买焦糖拿铁

西蒙吐槽说累死了,意思是都怪阿玛害她这么拼

不消说,阿玛当下教训了西蒙•史蒂文森大小姐

史蒂文森大小姐,以为戏剧学院一出来就能进国家剧院,意味着离拿下好莱坞不远了

她会明白过来的

不用多久

这种时候阿玛想念跑去美国多年的多米尼克了


事业上这重大时刻应该和她一起的

她们相识是在八十年代为一部故事片试镜,影片场景设在女子监狱(还能在哪儿?)

两个人都被安排演奴隶、女仆、妓女、保姆、罪犯,都看透了不抱幻想

还是都没拿到角色

在苏豪区一家破餐馆一边配着浓茶吞下软塌塌两厚片白面包夹着的煎鸡蛋和培根,一边气不过时运不济,周围吃饭的是街上拉客的妓女

那时候苏豪还远没成为最潮的同性恋聚集地

你瞧瞧我这样子?多米尼克说道,阿玛看看她,并没有低眉顺眼、母爱慈祥、违法乱纪的模样

她人特飒,美人儿一个,高挑身材胜过一大半女人,颧骨精致,烟熏眼妆,浓密黑睫毛在面颊投下暗影

一身皮衣,短头发,只有斜刘海长一些,骑一辆破旧货运自行车,正锁在餐馆外面

咱这女神范儿,这些人看不懂吗?多米尼克喊道,摆一个妖娆造型,刘海一甩,媚态百生,众人纷纷注目

阿玛个子没多米尼克高,非洲人的臀部和大腿

有一次去一个解放黑奴的剧试镜,一进去导演就说你演女奴太合适了

她掉头就走

后来去试一个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剧,选角导演说阿玛是浪费他时间,那个时代英国压根儿没有黑人

她说怎么没有,是他无知,然后也掉头走了

还摔了门


阿玛感到和多米尼克气味相投,两人结合那是不得了


也明白如果别人知道了那她们基本是找不到工作了

她俩又转战附近一家酒馆接着聊接着喝

多米尼克生在布里斯托圣保罗地区,妈妈塞西莉亚是非裔圭亚那人,祖上有奴隶血统,爸爸温特利印度裔圭亚那人,祖先是加尔各答出来的契约劳工

家里十个孩子长相都更接近黑人而不是亚洲人,自我认同也是黑人,因为爸爸更能理解和认同一起长大的圭亚那人,对刚从印度出来的没有这种认同


多米尼克青春期的时候捉摸出了自己的性取向,心里有数没告诉别人,吃不准朋友和家人会怎么想,也不想遭社会排斥

试过几次和男生在一起

男生是享受

她是挨过来的

十六岁立志当女演员,奔往伦敦,在伦敦人们可以戴上徽章大方宣告异类身份

先露宿伦敦堤岸桥洞下,河岸街商店门前也睡过,跟黑人住房协会面谈的时候谎称父亲家暴所以离家出走,还哭了

牙买加审查官无动于衷,嗯有家暴是吧?

多米尼克于是再往重里说,说被父亲性虐待,这才给她安排了青年旅社一个临时应急房间;每周打电话给房协哭诉,十八个月后,终于搬进了布卢姆斯伯里一个五十年代小街区的一居室福利房公寓

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只能这样了,她跟阿玛说,是不太光彩,不过也不碍事儿,我爸爸反正不会知道


她自学了黑人历史,文化,政治,女权主义,发掘伦敦的特色书店

伊斯灵顿的姊妹书店所有的书都是女性写的,她在店里一泡就是几小时,买不起,每周都去硬是站着分批读完了《好姐妹: 黑人女权主义文集》,奥德尔•洛德的书有一本读一本

卖书的像是并不在意

阿玛,我进那个正统戏剧学院的时候已经很政治化了,跟他们提出一堆质疑

全校就我一个有色人种

她要知道为什么莎士比亚剧的男性角色女性不能演,更别提让白人演其他人种角色的所谓跨种族选角,对课程主任喊话抨击,班上别人包括女生在内一声不吭

我发现我是单枪匹马啊

第二天校长把我找去了

多米尼克,你是来学表演的不是从政的

继续滋事只能请你走路

特此警告


可不是嘛,阿玛说道,不闭嘴就得走人,对吧?

我呢是继承爸爸夸贝纳的斗争精神,爸爸是记者,参与加纳独立运动

听到风声要以煽动叛乱罪抓他,逃到英国,找到铁路上的工作,在伦敦桥站认识了妈妈

他是检票员,她在大厅上面的办公室工作

他想法子她的票准保由他来检,她则一定最后一个下火车,好跟他说上几句话

妈妈海伦是混血儿,1935年生于苏格兰

她父亲是尼日利亚学生,在阿伯丁大学一读完书就消失不见踪影全无

没道一声别

多年以后妈妈发现他是回尼日利亚妻子孩子身边了

她都不知道他有老婆孩子

三四十年代阿伯丁的混血儿虽说不止妈妈一个,但还是极少的,使得妈妈对此很有意识

提前退学读了秘书学校,毕业去了伦敦,那时候开始有非洲男性在伦敦读书工作

妈妈去他们的舞会和苏豪夜总会,他们喜欢她肤色浅头发散着

她说她本来一直觉得自己丑,这些男人跟她说她不丑

你没见过她以前那样子

莱娜•霍恩和多萝西•丹德里奇的混杂

所以,是很丑的


妈妈希望第一次约会先去看电影,再去她最喜欢的非洲夜总会,就在苏豪这儿的,她暗示了多次,喜欢伴着加纳西非爵士乐跳舞

结果他带她去了象堡一家酒馆密室参加他社会党人集会

一堆男人坐那儿猛灌啤酒大谈独立政治

她做出很感兴趣很欣赏他有头脑的样子

我看啊他是欣赏她默默配合的态度


他们结婚了,搬到佩卡姆

家里孩子我最小,就我一个女孩,阿玛说道,往已是浑浊憋闷的屋内空气吹出一口烟

我哥哥两个律师一个医生,都听话没让父亲的期望落空,所以对我没有这方面压力

爸爸操心我的只有成家生孩子

他认为我从事表演只是个爱好,等我成家生子了,表演才会成为正经事业

老爸是社会主义者,只盼来一场革命,改变全人类命运

真的,一点儿不夸张


我跟妈妈说她嫁了个男权家长

她说,阿玛你要这么看,你爸爸是男的,生在二十年代的加纳,你是女的,生在六十年代的伦敦

你的意思是?

你不可能要求他达到你说的“懂你”的

我跟她说她是为父权制辩护,她是这压迫女性的体制的同谋

她说人很复杂

我说你别当我傻


妈妈做着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挣工资,养大四个孩子,照料家里,打理他生活,他每晚都有晚饭做好了在桌上,每早有熨烫齐整的衬衫穿

他呢,出门拯救世界去

他在家只负责一件活儿,打肉店买回周日午饭用的肉,类似郊区的采猎人


孩子们都已长大离家,我知道妈妈人生并不完满,因为她现在时间都花在打扫家,重新装修家

她从没抱怨过她命不好,没跟爸爸吵过架,这当然说明她是被压制的

她跟我说,刚和爸爸交往的时候她想拉着他手,他甩开了,说感情外露是英国人做作,她没再去拉过

可是每年他都给妈妈买那种最肉麻夸张的情人节卡,喜欢听伤春悲秋的乡村音乐,周日晚上坐在厨房听吉姆•里夫斯和查理•普莱德

一手端一杯威士忌,一手擦眼泪


爸爸为了这些而活: 为了各种运动开会,示威游行,在议会外抗议,在刘易舍姆市场卖《社会主义工人报》

我打小在吃晚饭的时候听他长篇大论宣讲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罪恶,社会主义可取

那是他的讲坛,我们是他治下的会众

那种感觉就是他把他的政治硬灌给我们

加纳独立后,他如果回了加纳的话很可能会是个大人物

然而他在我们家当了终身制总统


他不知道我是同性恋,怎么敢让他知道呢?!妈妈让我别告诉他,告诉妈妈就够难的了,妈妈说她在铅笔裙电烫卷发风靡一时我却穿男式李维斯牛仔的时候就有点儿猜到了

她觉得一阵子就会过去,我四十岁的时候会笑她当年这荒唐想法

爸爸完全不待见“基佬”,每周六晚电视上那些滑稽演员除了拿自己丈母娘或黑人开涮还会讲恐同的笑话,爸爸看了都是放声大笑


阿玛说起学校最后一年在图书馆看到一张传单,第一次去参加了布里克斯顿黑人女性小组聚会

开门的是伊莱恩,顶一轮非洲爆炸头光环,光滑四肢包在浅蓝牛仔裤紧身牛仔衬衫下

阿玛一见她就动了心思,跟她走进客厅,一屋子女人有坐在沙发上、椅子上、垫子上的,有盘腿坐在地上的,喝咖啡,喝苹果酒

阿玛坐在地上,靠着一个被猫抓得破破的粗花呢沙发,烟一轮轮传到她这里,她局促不安接过来,感受伊莱恩的腿暖暖地挨着她胳膊

听她们讨论作为黑人女性意味着什么

白人女权主义组织冷淡相待下,作为黑人女权主义者意味着什么

被人叫黑鬼,被种族主义暴徒毒打,是什么感受

白人男性给白人女性开门,或公交上给白人女性让座(这是性别歧视),但不给她们开门让座(这是种族主义),是什么样

以上种种,阿玛很有同感,开始和大家一起应和,姐妹,咱们懂你,也经历过

感觉找到归属,结束了流放

快结束的时候,其他女人道别走了,阿玛自己留下来陪伊莱恩洗杯子和烟缸

街灯的微弱亮光下,伴着不时呼啸而过的警笛声,她俩在高低不平的沙发上做爱

和跟自己做爱最接近的一次

又一次找到归属


下周她又去那儿聚会

伊莱恩搂着另一个女人亲热

完全无视她

她再也没去


阿玛和多米尼克一杯接一杯喝了不知多少杯红酒,最后被赶出酒馆

两人决定,既然都不愿背弃政治立场换取演出工作机会,也不愿为了保住工作而噤声不语

那想当演员就得自己组剧团了

这条路能走下去,没说的

她们在洗手间偷出来的硬卫生纸上胡乱写下想出的剧团名字

原初女子剧团这名字最能反映她们初衷

剧院中那些从前无人作声的,她们会发声

黑人女性亚裔女性的故事会上演

按自己的主张做戏剧

这句话成为剧团座右铭

我们自有主张

绝不妥协让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阿玛

亚兹

多米尼克


第二章

卡罗尔

布米

拉蒂莎


第三章

雪莉

温索姆

佩内洛普


第四章

梅根/摩根

海蒂

格雷丝


第五章

酒会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