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约文丛”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首批作品《龚鹏程说中国文人书法》《此心安处是吾乡——韩柳欧苏的人生格局》《美文不厌读千回——韩柳欧苏的散文世界》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本书为该丛书的又一新作,遵循“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丛书脉络,博而不繁,约而不浅。
★郭齐勇国学三书Ⅱ。本书为“郭齐勇国学三书”之一,由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郭齐勇执笔。作者在哲学、儒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本书为其动心动情之作,理论性与文学性兼具。
★大师写大师。本书以作者与梁漱溟、萧萐父等大师的交往经历为切入点,对大师们进行生动描画,继而从大师们的“为人为学”展开,表达作者的追思之情,为人物追思类文章的典范。
★读书亦读人。“你过得不好,只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本书是一口气就能激情澎湃翻阅数十页而不舍释卷的佳作。从大师的人生经历中,可体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消解挫折中的迷茫和emo,激起奋发前行的动力和百折不挠的行动力。
★ 一口气就能激情澎湃翻阅数十页而不舍释卷的佳作,了解国士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轻松了解国士们的为人为学,感悟一脉相承的国风魅力。
缅怀陈修斋先生
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回想起先生平易、谦和的神情,禁不住潸然泪下。我虽然不算先生的门下弟子,但听过先生的西方哲学史与哲学史方法论的课,听过他的有关符号学与莱布尼兹的讲座,又多次登门求教,先生亦“视若己出”,关爱有加,故也算是他的学生。我常常回想起近五年以来在先生府上和几家医院与先生的长谈,我们师生在心灵上更加相通。今天,我默默地看着先生给我的书札及与先生的合影,细细地品味着先生的教诲,回忆着贺麟先生怎么向我谈起他,而他又是如何向我谈贺先生的,一切的一切,历历如在目前……
段德智兄和我共同献给先生的挽联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怀抱中土理想,为人良知莫昧,语重心长,性真情切,悲心常运存道统;时适逢大易之剥复,弘阐欧陆理性,治学谨严不虚,文朴思永,言嘉行懿,教泽薪传慰孤衷。”我代人拟的另两副挽联是:“奋斗忆当年,一身正气,与贺师拍案而起,力排众议,开放西哲,先生可无忧矣;悲伤同此日,终世不苟,带众徒抚几而坐,远离荣利,持守古道,夫子犹有憾焉。”“救世倡人文,穷研西籍,扶掖后进,铁肩道义,人格典型忽逝;立门闻教泽,勉耕玄圃,企盼来学,妙手文章,一代顽懦犹兴。”
先生是人师,以他不苟且、不怠惰的一生,以他的行为操守、不言之教,彰显人格,启迪后学。他一生专攻西方哲学,尤其是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论,攻法国哲学,译莱布尼兹等人的著作,一生呼唤西学价值,然从立身行世、立德做人的角度而言,他却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士人,不杂俗染,不被西风。先生为人仁厚,默默无闻地潜心学术,不求闻达,远离荣利;不遗余力地扶掖后进,倾尽心血;推己及人,和善待人,讲求恕道,温润如玉,有长者之风。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正道直行。他的刚正不阿,尤其表现在每到生命关头,以社会良知自任,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力排众议,担当道义!他的生命,不仅富有知性,更是深具品性!关键时刻的狮子之吼所显豁的铮铮风骨与日用伦常之际的宽厚和蔼、仁慈悲悯之心,恰构成他的人格中互补的双元。他继承他的老师贺麟先生的精神,主张中西主流、大统哲学的互通与融合,并身体力行。
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百日来,一闭上眼睛,就像过电影一样,许多情景重现出来:读研究生时,约 1982 年暑假,我到北三区陈府交哲学史方法论课的作业时,他在两栋房之间的空地打太极拳,见我来了,赶快收功,接待我;又有一次去陈府时,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陈师、师母与师妹宣红都挤在里屋看电视,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大影院”在播翻译的外国电影;1986 年,我随陈先生、杨祖陶先生到北京出席贺麟先生寿庆与学术讨论会,火车上与北京会期的交谈;四年多前,陈师是博士生导师,晚生是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系副主任,一道受邀到枫园与研究生们对话及引起的麻烦……当时有一种说法,中南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武大,武大看哲学系,哲学系看两史(中国哲学史和外国哲学史)教研室。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先生那样瘦弱,咳得厉害,还要一次次出来开会,做检讨,过不了关……我真是心痛啊!以后先生肺部疾病复发并恶化,得缅怀陈修斋先生不到有效医治,很多大医院以此病有传染而不收治,最后在条件很差的地质疗养院的医院过世。那病房连纱窗都没有,先生手臂上都是蚊虫叮咬留下的红点。有一次我带着迟儿去看先生,先生急切地说:“我这病是会传染的,你怎么带小孩来,你们赶快走……”
我有幸受到先生的熏炙,耳濡目染,感触良多。承先生不弃,晚生亲聆謦欬,至今回想,真可谓“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在先生与我的多次畅谈中,印象最深而又做过笔录的,是 7 年前陈师回忆关于现代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即 1957 年 1 月 22 日至26 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以及会后我国中外哲学史专家(冯友兰、贺麟与陈师等人)所遭逢的坎坷。
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他
们真正做到了“学问与人格不二”,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陈师百日祭辰,1993 年 11 月 26日
怀念梁漱溟先生
特立独行 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
冯友兰先生走了
“死而上学”的沉思——段德智教授《死亡哲学》读后
论唐君毅的文化哲学
熊十力的思想世界——《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自序
缅怀陈修斋先生
读傅伟勋教授生死体验的新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怀念傅伟勋先生——兼论傅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傅先生与武汉大学
论徐复观的思想史观
简评中国九大哲学家
游神淡泊 冲和闲静——读钱穆《湖上闲思录》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读钱穆的《国史大纲》
钱穆的历史文化哲学
钱穆先生学术年表
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怀念张岱年先生
学习张岱年先生的人品与学问
学兼四部 贯通古今——李锦全先生的学术特点与贡献
坐我光风霁月中——追怀萧萐父先生二三事
怀念太老师任继愈先生
李德永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唐明邦先生文集序
悼念唐明邦老师
怀念汤一介先生
从陶德麟先生的少作谈国学教育——读《学步履痕》
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特点——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唐翼明《论语新诠》读后
怀念庞朴先生
序朱高正《〈传习录〉通解》
生命的学问与学问的生命——杨祖陶先生周年祭
缅怀王元化先生
怀念霍韬晦先生
怀念沈清松先生
怀念李泽厚先生——一位同时开启两道闸门的思想巨匠
附录一 我这四十年——感恩老师和同学
附录二 人格与学术共美——学行一致的学者冯契先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