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边关
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中蒙边境,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都是人烟稀少的低丘戈壁。我先后六次随地方领导和部队首长到边防一线,每次都到前沿哨所慰问守边战士,再沿水泥桩铁丝网构筑的边境线百里巡边。
从边防某团团部驻地到所属边防连队,最近的也有五六十公里,远的上百公里,戈壁路颠簸不平,从一个连队到另一个连队,即使是越野车也得走上大半天。一路上,能看到的牧民居住点屈指可数,每隔几公里才见一群羊或十几只骆驼,整个视野内都是荒漠草原。在风蚀沙化严重的地段,只有布满石子沙砾的戈壁,植被十分稀疏,只是零零星星点缀着一丛丛、一簇簇戈壁蒿和骆驼草。遥远空旷的天际,近似荒凉的地貌,单调乏味的色彩,让进入这一区域的人在车上昏昏欲睡。要是运气好,可以看见远处有一群黄羊出现,或有一群野驴扬着尘土飞快跑过,你会惊讶地喊一声:“快看,黄羊!快看,前面有野驴!”这是戈壁草原上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景。
快到连队时,远远就能望见低丘上高高矗立的哨楼。汽车开进边防某连驻地,一个方圆百米的院落,二层红砖小楼,两三台保障车整齐地停在院子一侧。营房前栽种的榆树被剪成整整齐齐的榆墙,一丛丛榆树给荒漠戈壁增添了难得一见的绿色。我知道,有军营就一定会有绿色,一定会有勃勃生机。然而,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是戍守边关的边防军人,那才是边关一抹永恒的绿。
走进军营,走近战士,我感受边防军人的军旅生活,感受他们的军人情怀。
守边的战士,有的来自江南小镇,有的来自熙攘都市。当兵之前,他们是父母膝下的娇儿,但从走进边防军营的第一天起,他们稚嫩的肩头就承担起神圣的职责,茫茫戈壁把他们锻造成铁血男儿。如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边境线上反走私、反偷渡,防控中蒙双方人畜越境,防范不法人员偷猎野驴、黄羊等国家保护动物。多年来,这些边防连队出色地完成了巡边守边任务,每个连队队部荣誉室里都挂满了记载各项荣誉的牌匾和锦旗。
连队是边防一线,哨所是边防前沿。“一个哨所三个兵”,被称为临时哨所的执勤点,都布在边境线附近,离连队三五十公里,是由水泥砖头砌筑的半地堡式建筑。一个干部带两名战士,在哨所执勤一次就是一个月。白天,他们留一人在哨所值守,其余两人在边境线上巡逻,夜间通过哨所瞭望窗口放哨警戒。猫腰进入哨所,里面空间很是狭小,三人一个通铺,被子叠成豆腐块,棱角分明,在粉刷得洁白的墙上挂着望远镜。他们自己做饭,连里给哨所送来的水储存在铁皮桶里,三个人能用一个星期。除了简陋灶台上用细白纱布苫着的锅碗炊具,床铺靠墙处还有一台小收音机、几本书和一把吉他,很少见这里再有别的东西。 P2-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