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苍南乡思(精)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634347
  • 作      者:
    编者: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责编:苏菲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故乡为主题的散文集。收录了温州苍南文艺界、科技界、工商界等知名人士思念家乡、怀缅故土、回忆童年的文章,其中不乏朱维之、苏渊雷这样的大家。这些文章情感真挚,体现了苍南悠久的历史和作者浓浓的乡情。

温州也是改革开放的先发地之一,曾经创造了影响巨大的“温州模式”,因此,本书也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一个具体样本,以小见大,见证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展开
作者简介

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积极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策划编选有关乡土文献,讲述精彩“苍南故事”,传播崛起的苍南正能量。

展开
内容介绍

温州苍南县,1981年建县,旧属平阳。此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革开放后,又处于市场经济前沿。近代以来,该区域出现了一批各领域人才。本书编选苍南籍名人写家乡、怀故人的散文成一册,其中有朱维之、苏渊雷、谢云、陈翔华、黄传会、张翎、黄运特、哲贵、缪克构等名家之作,是很好的乡土教育文本,对于宣传苍南历史文化有示范作用,对于其他县市整理地方文献也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的童年生活

 

朱维之(1905—1999),初名维志,单名智,苍南县钱库镇朱家斗村人。著名学者、翻译家。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著有《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基督教与文学》《圣经文学十二讲》等,译有《失乐园》《复乐园》等。

 

我出生在浙江温州苍南的一个中农的家庭里,从幼年到童年都在农村度过。从十岁进城读书时起,逐渐转到城市生活。现在回想起七十年前的农村童年生活,好像是昨天的事。

 

一、最初能记忆的事

 

三岁以前的事完全没有印象了,最初能记忆的事是妈妈的慈爱和她的勤劳。大约是我三岁的时候,妈妈拿了一张小竹椅,叫我坐在她的两膝之间看她纺纱。那时我开始体会到妈妈怀中的温暖,欣赏她劳动的技能。她坐在纺车的前面,右手摇着纺车,左手拿拇指粗的棉花条放在纺针尖端被搓滚成细纱。在那时的农家中,这种纺车算是最精密的机器,大车轮转一圈,纺针就转好几百次或上千次。棉花条在针尖上很快就被搓滚成细纱。妈妈得心应手地一手摇转车轮,一手把针尖上纺出的棉纱向上拉长,到了高得不能再高处,叉开三个指头像舞蹈的手势绕上棉纱三圈;然后把车轮轻轻倒退一下,把棉纱绕在纱锭上(纱锭套在纺针上,锭的下面就是纺针的尖端,针尖顺转时把棉条纺成纱,倒转时就把纱绕在锭上),然后再把棉条放在针尖上搓纺。

我坐在妈妈前面,看得最清楚,一面欣赏她的技艺,一面欣赏这个小机器的灵巧。

到了我五岁的时候,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坐上那张小竹椅,同样在妈妈的两膝之间欣赏她的纺纱技艺,并偿受她的爱护之情。我看了,很有一些“让位”的感慨。我长大了,该让位了,虽然妈妈同样地爱我,但我不能永远赖在妈妈的怀抱里,必须自己独立去找玩的东西。

 

二、自己去发现并制造玩的东西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浩的河流,繁茂的花草、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动而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的、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整整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直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的果树,有梨树、桃树、桔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天高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更有意思的是自己制造玩具。印象最深的是茭白的叶子作成的帆船。菱白叶子长长的,像一把把宝剑,叶面有绒毛,放在水里很平稳;又不吸水;所以茭叶船航行起来很灵敏,只要有一点微风就能把它吹到池心或河心。我家门前五十米外有条大河,河边有乌桕树和榆树,在树萌下放帆船,可以随风而去,远到百米以外。但河大水深,妈妈不让我独自去玩。每当独自玩时,为免妈妈的操心,我总是在后院的池塘边试航,池边多茭白,造船的原料充足,缺点是风小,须得风乍起,吹绉这池春水时,茭船才活跃起来。

自制帆船的玩法最好是比赛竞渡,看谁的船驶得快。可惜我没有同龄游伴,小哥哥比我大七岁,虽然他很爱我,但他快到成人之年,不是我的游伴;伯父的小儿子比我大五岁也玩不到一块去;妹妹比我小两岁,年龄的差距不大,但是个女性,又不到自制玩具的年纪。所以我只能同时制造几只船,同时开航,让它们自己比赛。环境逼我独自玩耍,独自沉思。

 

三、劳动和健康的身体

 

农村的男女多喜欢劳动。我妈妈一向喜欢纺纱和其他的劳动,到七十多岁时还是闲不住,要儿辈买棉花让她纺纱。她觉得纺纱劳动是消磨老龄时光的最好方式。我爸爸虽然也喜欢读些书,但他是个农耕的能手,在村子里受人尊敬。我从七岁起就帮着干些农活。父亲犁田时,我跟在后面拾泥鳅。放牛是我喜欢的活,骑在牛背上是一种享受。等我会看小说时,牛背上阅读更有一番风趣。只有一次,我不小心从牛背上摔下来,起来却鞭打了㸰,㸰流泪了,那泪水唤起我永久的内疚。

捉螃蟹、钓河鳗、扦虾、拔针鱼等带有游戏性质的劳动我也是喜欢干的。捉螃蟹方法有三种,夏天用蚯蚓穿在细竹丝的一端,放进田阱的蟹洞里,哄它出来;秋天把丝瓜或葫瓜的废藤拔下捆扎或捆放在河里,过一夜后拉上来,准有蟹在;冬天撒网在河里,再撒一把米,过一小时去拉网,一网可得二三只。钓河鳗的方法是一人准备十多根小竹杆,系上带有钓鱼钩的粗线,钩上有蚯蚓为饵,把钩沉入水中,竹杆插在岸边,过半小时后,一杆一杆地拉起来,河鳗若吞了鱼钩就逃不掉。扦河虾的方法和钩河鳗相似,不过不用鱼钩而用酒糟少许在一尺对方的布网上,河虾好酒,醉卧布网也逃不了。拔针鱼不是一个人干得了的,要有六七人,一半在岸上拉纤,一半划船,狭长的鱼网在中间水面浅处拦过去,每二三十米可以起一次网。针鱼在夏天的中午喜欢游在水面,很容易捕捞。这些劳动不容易累,不是不用力,而是带趣味性的劳动,既可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又可以学会渔猎的方法和熟悉鱼虾的特性。

划船和车水是比较费劲的劳动。划船不单要气力还要有技巧。在南方农村里,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划常是十里二十里,不像公园里的划船,可以不费力和技巧。农村划船是劳动,长距离的划船要有耐心、韧性和毅力。在夏日炎炎的车水劳动中,锻炼我在这方面的意志和体力,还使我在拼搏中苦思怎样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今天农村都用电机灌溉了;但是锻炼意志、毅力和拼搏精神却不能减少。

我童年时代在农村参加劳动和锻炼,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这一点,我愈到老年愈清楚。我今年八十一岁了,一直没有生过大病。我从童年起就不常患病,除了一次因蚊子传染得了疟疾外,在农村没有病过。农村有清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鲜的蔬果和鱼虾。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吃零食,消化系统一直正常,心肺也正常。粉碎“四人帮”以后,重操旧业,1980年以来,我每年出版一本书,包括翻译的弥尔顿诗作《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主编了《外国文学简编》《外国文学史》,估计今后五年还有可能每年出一册,还打算继续学习希腊文、希伯来文等古代语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都是受益于童年时代劳动和锻炼。

 

四、家塾和小学

 

我七岁发蒙,在家塾读书。发蒙老师是一位老秀才。我有幸在民国初年(1912)发蒙,新编小学教科书第一册开始是每页两个大字配上图画:“人、手、中、刀、山、水、田、狗、牛、羊”,一些象形的字,很容易记住。老师见我太轻松,要教我读《幼学琼林》,我坚决不读,因为比我大的孩子都愁眉苦脸地读《四书》《五经》或《幼学琼林》,嘴里硬背,心里不懂,只想逃学。我不愿坐着死背书,喜欢在玩耍中认字,教科书等于看图认字,楹联、匾额等也是大字教材。秀才老师也识时务,皇帝倒了,孙中山先生当了第一任总统了,科举也废了,他就不勉强我读《幼学琼林》了。但老师有一部《康熙字典》,不认得的字可以一査就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几年之后,我也买了《中华新编字典》,这书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特别喜欢买各种词书的嗜好,也是由启蒙老师来的。

第二年老师病了,哥哥们和堂兄们也都读过好几年书了,家塾因而停办了。我只好到离家很远的小学去上学。小学里除国文外,还有算术、修身、手工、体操等,花样多。但我每天得独自往返走十六里路,走过五条大河、六条大石桥,早晨八点前要赶到,晚上很晚才到家,风雨无阻,坚持两年,这对我这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是个考验,也是极好的锻炼——锻炼身体、意志和毅力。

两年后,爸爸为我在温州城里找到一所可以住读的小学——崇真小学。这所小学比较严格,每天要做清洁工作,每星期六要洗擦地板,自己洗衣服。这比每天走十六里路要省事多了。教历史的王活泉先生给我印象最深,他讲近代史时讲到帝国主义如何欺我们,我们连连打败仗,甚至在中法之战中打赢了还得割地赔款,王老师讲得生动,在幼稚的心灵中播下爱国思想的种子。

1917年冬,我十二岁,从高等小学毕业了。未读中学之前,王活泉先生介绍我到温州瓯江上游西溪的一个山村去教小学,其实是家塾,因为教师只我一个。那时我十三岁,却一点也不怕;因为我熟悉家塾是怎么回事,同时,我带有一部《中华新编字典》这有利的武器。我到任的第二天,就有两个十八岁的学生退学了,说是老师只十三岁。其余留下的学生都和我年龄差不多,都喜欢玩儿。有些家长通过学生暗中考我,问了一些较难的字,我查了字典,一一予以正确的回答。他们服了,对怎么教法都放心了。我为了山村的需要,以国文为主,也教些算术、唱歌、体操、修身。下午四时放学,我和年龄相近的同学上山采果子,采花。我生长在平原农村,对山区不熟悉,学生倒教了老师好多东西。我也讲了些平原农村的事和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近代史和爱国的故事。学期快结束了,家长们轮流宴请“小先生”,有酒有肉。我在欢乐的气氛中告别了山村,也告别了童年时代。


展开
目录

上编

农村的童年生活           朱维之      

贫困岁月靠勤劳           林辉山       

玉龙之子                 苏渊雷       

忆往昔                   苏中武       

师承                     徐  规       

中学阶段                 陈青莲       

春暖花开之前             张  禹       

小品苍南                 杨  奔       

研习自然疗法之原因       陈䌷艺       

学习历程断片             许威汉       

“月是故乡明”           伍  隼       

自报家门                 杨世钺       

我的自学道路             侯百朋       

苍南乡思(代序)         谢  云      

水彩画之路               华纫秋       

家庭与学校               卢声亮       

忆在校读书和走向革命     董孔甫       

采矿                     郑立于       

记忆:存留的残片         萧耘春       

读书生涯回顾             郑绍珪       

向百年金小致敬           黄钦康       

我的小传                 刘文峰       

从学徒到军旅生活         陈翔华       

苦海煎遨 励志发奋        刘际潘       

我的童年                 梁祥济       

我们讲金乡话长大         李秉彝       

李秉萱       

黄花时节忆父亲          苏春生       

求学时期                郭心正       

思乡情                  李成廉       

校庆随想                陶大钊       

限制的格子窗            姜玉铭       

吊壁灯                  高  崎       


下编

我的名字叫苍南          黄传会       

故园记忆                何  新       

老账三笔                简少微       

精神家园的奠基          洪振宁       

感恩灵中母校            叶志镇       

藻溪,母亲的河          张  翎       

江南古镇写意            虞锦贵       

我的童年及青少年        林文翰       

难忘母校                周  波       

童年歌谣玉龙溪          李步舒       

旧时溪山梦里寻          陈亦武       

小小晴天                刘德吾       

寻找曾伯祖父黄实        黄运特       

回乡偶记                叶存政       

梦开始的地方            郑学斌       

一片云遥望故乡          白荣敏       

梦回天湖                鹤  矾       

故乡的小和大            哲  贵       

黄鱼的叫喊              缪克构       

一次次的离乡与返乡      绿  茶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