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立波,当代诗人,报纸编辑。1967年7月出生于浙江嵊州。辑有诗集《折叠的月亮》(1992)《辅音钥匙》(2015)《帝国茶楼》(2017)。主编《越界与临在——江南新汉语诗歌12家》(与回地合编)。曾获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主奖。现居杭州远郊。
本书是一本诗集,是作者近十年来诗歌的集辑,作者精选了一百三十余首,基本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不倦的探索和对身处其中的精神境遇的个人化表达。这些诗作大多从细微处着笔,但又不局限于对现实和经验的简单复述,而是以智性的目光和机敏的想象力为流动的情绪赋形,从而呈现出一种集祈祷、祝福、辩驳、盘诘、吁求等于一体的独特的修辞风格。
在当代语义的沙漠里,蒋立波并没有走向“修辞的放任”,相反,他在幽暗的历史场景与无意识场景之间进行“艰难的叙事”,一如“反复拭去镜子上的雾气”,探索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成像学”。读蒋立波的诗,给我们带来的是心智上伴随着愉悦的启蒙与警醒。——耿占春(诗人,学者,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蒋立波始终“置身于词语的惊涛骇浪”和不无凶险的修辞探险中,他的冷眼与激辩,警醒与讥嘲,都在一种变构的现实境遇里更新为一种创造性的深度与力量。在他那里,不同话语经验的穿插、连接与并置,构成语词想象和世界想象的修辞基座;而那些意外而机智的语象植入,也给语言氛围的营造带来了崭新的美学契机。在词语的罅隙与现实的褶皱中,诗人发现了汹涌其间的黑暗,但他的感受力与决断力却愈加敏锐;在对时间情势的精准把握中,他那穿越存在荒诞感和现实病症的尖锐锋芒,击中了这个时代隐秘的灵魂。——赵学成(诗人,批评家)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在当代语义的沙漠里,蒋立波并没有走向“修辞的放任”,相反,他在幽暗的历史场景与无意识场景之间进行“艰难的叙事”,一如“反复拭去镜子上的雾气”,探索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成像学”。读蒋立波的诗,给我们带来的是心智上伴随着愉悦的启蒙与警醒。
——耿占春(诗人,学者,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蒋立波始终“置身于词语的惊涛骇浪”和不无凶险的修辞探险中,他的冷眼与激辩,警醒与讥嘲,都在一种变构的现实境遇里更新为一种创造性的深度与力量。在他那里,不同话语经验的穿插、连接与并置,构成语词想象和世界想象的修辞基座;而那些意外而机智的语象植入,也给语言氛围的营造带来了崭新的美学契机。在词语的罅隙与现实的褶皱中,诗人发现了汹涌其间的黑暗,但他的感受力与决断力却愈加敏锐;在对时间情势的精准把握中,他那穿越存在荒诞感和现实病症的尖锐锋芒,击中了这个时代隐秘的灵魂。
——赵学成(诗人,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