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红嫂》:
丈夫领着队伍来到张幺姑身边,丈夫问妻子干什么。张幺姑对丈夫翻了一下白眼:我看看我的儿子,怎么啦,你允许他站岗放哨,就不允许我看看他。
丈夫贺勋臣听了妻子的话,扫了妻子一眼,觉得妻子有点怪里怪气。张幺姑怕丈夫深问,便找了一个借口回到家。晚上,她听到一个消息,说儿子站岗放哨,抓获一个敌便衣侦探,贺龙表扬了儿子,让他当起儿童团长,准备送他到洪湖军校学习。张幺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丈夫贺勋臣和大儿贺文述父子俩跟着贺龙干起“建立苏维埃”的大事,张幺姑的心一天没有踏实过。
儿子贺文述16岁那年,张幺姑给儿子娶了一个叫黄银香的媳妇,她想拴住儿子的心。结婚第三天,儿子又要远行。张幺姑不同意。张幺姑发现,儿子和他老子一样,也生了一颗狂野的心,一心直往外出跑,放着俏生生的媳妇不守,媳妇黄银香看见公婆不准丈夫出门,红着脸说:“婆婆,我家文述和公爹是干大事的人,别拦着他。”
“傻丫头,你知不知道,文述这一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你想像娘一样守活寡吗?”“婆婆,我愿意。”张幺姑把媳妇搂在怀里,含着泪说:“银香,我们婆媳俩怎么这般命苦呢。”
儿子贺文述向母亲张幺姑、媳妇黄银香敬了一个军礼,便转身消失在两个女人的视眼里,张幺姑看看媳妇,看到媳妇眼里有不舍和难过。
丈夫和儿子走了,敌团防来了,他们要铲贺龙的共。凡是跟贺龙有牵扯的人,是他们铲的对象。漫漫长夜,婆婆媳妇用一首首歌熬过苦盼的夜。
张幺姑知道自己肯定会受到牵扯,便和媳妇做了几个马灯。马灯是木框子,四周用纸糊在四角,里面可以点蜡烛,夜晚,听到屋外有脚步声,发现是坏人,婆媳俩可以提着马灯带着家里人转移。
1928年8月和11月,经历桑植罗峪整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和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堰垭整编改名的红四军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精神面貌大变,战斗力增强。1929年1月,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建立了政权,形成武装割据。在部队里,贺勋臣以传统草药为伤兵员治伤,当起“医官长”。贺文述也从洪湖军校毕业。
听到丈夫儿子活得好好的,还出息了,张幺姑笑了。5月,红四军准备再进攻桑植。
红四军行军洪家关,正是夜晚。贺龙要求部队路过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指战员一律放轻脚步禁止说话,马要用布裹上厚实麻布片子,数千人的队伍悄悄往桑植开去。
红军行军轻轻的脚步声瞒不过张幺姑的耳朵。脚步声虽轻,可张幺姑从地面的连续振动中感受到了。她快快起床,奔向窗户,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张幺姑吓坏了,她以为是坏人。张幺姑悄悄拿来马灯,点亮蜡烛,借着烛光,她一下乐了,原来是贺龙侄儿带着红军在过兵。
“银香、银香,快起来,文述回来了。”媳妇黄银香一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几步来到窗户边,寻找丈夫的身影。可惜,天太黑,看不清楚。张幺姑见红军没有照灯,走在凸凹不平的路上,不时有红军战士摔倒。
张幺姑打开门,提着马灯为红军战士们照亮,张幺姑发现自己的马灯位置低,亮光照不到行军的路,灵机一动,她搬来梯子,把马灯挂在高高的屋梁上。行走的红军见到了亮光,纷纷往张幺姑照亮的地方看,有一个红军战士向灯光敬了一个礼,在这个红军战士的示范下,所有红军战士都行起礼来。张幺姑的心一下柔软了,她觉得这些红军战士都是自己的儿子,她吩咐媳妇把家里的马灯都点亮,挂在屋梁上。张幺姑提着茶水想送给“儿子们”喝,“儿子们”摆摆手。好久没唱歌的张幺姑激动了,她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她想通过歌声,呼唤乡亲们都行动起来,给红军战士们点上马灯,照亮行军的路。
“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嘛)在过兵。婆婆(的个)坐起来,顺到(嘛)耳朵听。不要(那)茶水喝,又不(嘛)喊百姓。只听(的个)脚板响,不见(嘛)人作声。”歌声婉转悠扬,划破寂静的夜空,洪家关的父老乡亲激动不已,纷纷点起了马灯。
张幺姑见了,继续唱了起来:“你们都不要怕,这是(嘛)贺龙军。红军(的个)多辛苦,全是(嘛)为我们。媳妇你快起来,门口(嘛)挂盏灯,照在(的个)大路上,同志们好行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