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峡口的江豚家族
叶 梅
已是立秋之后的日子,但太阳还是火辣辣的,走在西陵峡口的山道上,片刻就大汗淋漓。稍驻足,透过小道旁的灌木枝叶,可以看到长江平静的水面,在阳光下闪动着丝丝缕缕的银钱,那是微微荡漾的水波纹。偶尔,会有一串串突然冒起的磨盘大的浪花,像率性盛开的白莲,又仿佛还带着咕嘟嘟的声响,此起彼伏,让人的目光不由得久久追逐。
我猜想,那不时激起的水花,会不会是人们喜爱的江豚,过去俗称“江猪”的,在这临近古城宜昌的长江之水中游动徜徉而起?那从2500万年前活到如今的长江精灵,多年前濒临灭绝,但近几年又出现了,据科学家们考证,在这西陵峡口的长江水域,就生活着江豚的两个家族,它们时隐时现,在江水中摇头摆尾,给人们带来无比惊喜。
江豚是一种古老的鲸目、鼠海豚科水生动物,该属动物共有两个物种:一种生活在沿海水域,靠近海岸线的浅水湾、红树林沼泽、河口等地,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另一种则在长江流域,是经科学家多年研究之后,于2008年建议将窄脊江豚,即长江江豚与印太江豚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的。2018年4月15日,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又在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正式发表论文,称长江江豚与印太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可以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独立物种,也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江豚物种。
实际上,长江两岸的人们早就熟悉这可爱的生灵,都习惯叫它们“江猪”,娃娃们还在后边加一个“子”,叫“江猪子”,更显亲昵。我从小多次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就时常看见在船尾的激流中欢游的江猪子,它们追随着开足马力的轮船,箭似的穿过波浪,顶浪而行起伏不止;不时蹦跳出水面,一边晃动着圆头,一边还会张开大嘴往外喷水,逗趣似的喷出老远,引得船上的娃娃们拍手叫好。那时的江猪并不惧人和船,靠着船舷便能清楚地看见它的模样,圆头大脑的,向前凸出的额头,短而阔的嘴,几乎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胖乎乎的身子,分成两叶的大尾,通体为蓝灰色,比大人摊开双臂还要长,体重一定会有好几百斤吧。“江猪子”长相富态,天生带喜,娃娃们没有不喜欢的。
聪明的“江猪子”能达到四五岁孩子的智力,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用于探测环境和捕食,联络伙伴,有趣的是有时像羊叫,有时又像鸟鸣。它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不时潜入水中。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气压变低,“江猪子”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为获得足够的氧气,它会将头部高高地露出水面,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而行,头一点一点的,江上的渔民称之为“拜风”。人们可从“江猪子”拜风得知天气的变化,避开风险,顺应天气来安排江上的活路,每当此时,都会对“江猪子”心存感激呢。
显然,江豚从那么久远的年代存活下来,一定是经历了漫长岁月中的无数考验,岸谷之变,沧海桑田,好在长江这条母亲河自远古以来不停地奔流着,依恋长江的江豚也因此成为最能应对大自然变幻的生灵之一。它对水温没有苛求,从严寒到来的低温到炎热的夏季,流动在南方的长江提供的4~20℃之间,它均能够生存;它对食物也很大度,大鱼小虾都能果腹,活得很皮实;它跟人类的相处也早已是千年万年,习惯了江上的白帆、行走的木船,一代又一代的,除了在水中吃食、嬉戏、繁衍生息,性格顽皮而又善良的江豚与人类长相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