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精)/鲁迅三部曲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8059345
  • 作      者:
    作者:张旭东|责编:冯金红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代表性著作包括《幻想的秩序》、《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反思》和《批判的文学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认为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与价值论范畴,在“艺术的终结”的哲学命题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杂文这一高于“纯文学”建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文体实验与风格运动。
展开
目录

小 序  I

 

引 言  1

 

伟大文本的开放性与自我再生能力 1 ◆ 文学鲁迅的首要性 8 ◆ 鲁迅的

哲学,或鲁迅文学的存在与时间 15 ◆ 杂文鲁迅的首要性 17 ◆ 现代主

义 21 ◆ 鲁迅文学的政治性与政治本体论 25 ◆ 作为写作的翻译 27 ◆

章节组织与方法论说明 30

 

导 论

 

批评对象的重建  37

 

一、形象/符号:意义的基本单位  44

 

二、句子/句式:文章学的基本单位  55

 

三、话语:表意-交流系统  74

 

鲁迅文学风格的结构与历史性  84

 

四、风格:结构与历史性  84

 

五、时代精神的“感性显现”:理想与类型的历史发展  106

 

六、杂文与鲁迅文学的“艺术的终结”  120

 

 

第一部 人生的中途

 

第一章 鲁迅文学的危机  133

 

一、阶段论  136

 

二、“中间点”、“过渡期”与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144

 

三、文学鲁迅的“中年折叠”  155

 

四、前期创作的批评观察  170

 

第二章 “杂文自觉”的萌动(上)  177

 

一、新文学的困境与鲁迅文学的多重源头  178

 

二、重读《〈呐喊〉自序》:诞生与“终结”  189

 

  附录 “兄弟失和”与“沉寂的1923年”  205

 

三、 作为“过渡期”的《彷徨》和《野草》:

 

  1924年的文体尝试  207

 

《祝福》 ◆ 《在酒楼上》 ◆ 《秋夜》 ◆ 《影的告别》 ◆ 《我的失恋》

 

第三章 “杂文自觉”的萌动(下)  231

 

一、《苦闷的象征》与“过渡期”的语言准备  231

 

二、杂文与“论文”的分野:《坟》(1924年部分)  249

 

《娜拉走后怎样》(及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比较) ◆ 《论雷

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及其他

 

第四章 世界之路与杂文的歧途  259

 

一、世界之路:鲁迅的“成长”  259

 

二、杂文的歧途与希望的形而上学  267

 

三、鲁迅文学的“成为自己”  272

 

四、作为言语行为的写作:鲁迅风格的独特性与合目的性  281

 

 

第二部 “运交华盖”:杂文发生学

 

第五章  希望与躁动(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一):

 

    1925年上半年的创作  299

 

《希望》 ◆ 《咬文嚼字(一)(二)》 ◆ 《雪》(野草之八) ◆ 《青年必

读书》 ◆ 《忽然想到(一至四)》《通讯》 ◆ 《出了象牙之塔》 ◆ 私人通

信、《战士和苍蝇》、《忽然想到(五、六)》 ◆ 《杂感》 ◆ 《北京通信》

 

第六章 “碰壁”(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二):

 

    “女师大风潮”期间的创作  345

 

《“碰壁”之后》 ◆ 《并非闲话》及其他 ◆ 《论睁了眼看》 ◆ 形式的

破裂:《伤逝》的文体混杂 ◆ 《这样的战士》与《论“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 ◆ 《〈华盖集〉题记》

 

第七章 “我还不能‘带住’”(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三):

 

    “三·一八惨案”前后的创作  409

 

一、“我还不能‘带住’”  410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 《有趣的消息》及其他 ◆ 《我还

不能“带住”》与《无花的蔷薇》(之一)

 

二、“三·一八惨案”  427

 

《无花的蔷薇之二》 ◆ 《“死地”》 ◆ 《记念刘和珍君》

 

三、杂文的苏醒与《野草》的终结  435

 

第八章 鲁迅杂文的力学结构、政治本体论与感性外观  441

 

一、作为essay的杂文与鲁迅杂文的特殊性  441

 

二、“执滞于小事情”与杂文现象学  455

 

三、“碰壁”与杂文力学  466

 

四、“挤了才有”与杂文空间构造及生产流程  471

 

五、政治本体论与感性外观  482

 

六、小结:“自觉”及其风格外化  501

 

 

第三部 在路上:漂泊与杂文的风格扩张

 

第九章  记忆与漂泊:《朝花夕拾》与

 

    “路上杂文”的缠绕  512

 

一、“旧事重提”的杂文因素  512

 

二、漂流:内景与外景  517

 

三、记忆光影的杂文画框  521

 

四、“超验之家”与“世界的杂文”  532

 

第十章 杂文文体的多样性:“马上日记”系列  539

 

一、杂文的叙事冲动和虚构性纪实  540

 

二、情动的语言构造:鲁迅杂文的“体验与诗”  550

 

三、积极的虚无主义  556

 

第十一章 在路上:通信研究  569

 

一、《上海通信》  569

 

二、“厦门通信”(三则)  578

 

《厦门通信》 ◆ 《厦门通信(二)》 ◆ 《厦门通信(三)》

 

三、《海上通信》  609

 

第十二章  杂文自觉的墓志铭:《坟》序跋  615

 

一、《坟·题记》  620

 

二、《写在〈坟〉后面》  624

 

“生活”和“工作”的象征替代 ◆ 政治的逻辑:“敌人”及其超克 ◆

鲁迅杂文的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 ◆ “存在的诗”:杂文斗争的内与

外 ◆ “集杂文而名之曰《坟》”:编纂学方法发端

 

三、辞青年导师:杂文的真与实  654

 

四、“余文”、“中间物”与“存在的家”  657

 

 

第四部 进向大时代:杂文与历史意识

 

第十三章 革命时代的文学  675

 

一、无声的中国  681

 

二、革命时代的文学  692

 

第十四章  “清党”之后的沉默与言说:

 

     “‘而已’而已”及其诗学展开  705

 

一、 作为修辞和言语行为的“而已”   706

 

二、《野草·题辞》:杂文自觉的诗学宣言  717

 

三、《小约翰》与杂文名物学  731

 

四、《书斋生活与其危险》(鹤见祐辅作品翻译系列)  752

 

第十五章 “魏晋风度”与杂文自觉的历史化  761

 

一、从未经验过的恐怖  763

 

二、乱世与文章的异彩  769

 

曹氏父子 ◆ 何晏与吃药,或“名士派”

 

三、阮籍与嵇康  780

 

四、陶潜与历史讽喻  789

 

五、杂文自觉的完成  798

 

第十六章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806

 

一、“革命时代”之后的“文学革命”  807

 

二、尾声:《怎么写》与《谈所谓“大内档案”》(存目)  829

 

 

索 引  831

 

致 谢  8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