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词读赏心解五十讲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88690
  • 作      者:
    作者:谭汝为|责编:岳勇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天津语言类六卷编委会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天津市修辞语用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著述为《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词语修辞与文化》《民俗文化语汇通论》《人名春秋》《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地名文化通论》《汉语修辞学指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谭汝为先生多年来诗词教学实践、学术研究的精心总结,旨在帮助读者领悟诗人深邃的思想,感知诗作灵动的意境,扩展艺术审美视野。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的祖国是举世公认的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创作的璀璨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历来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别,即文艺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前者以古典诗歌的内容意境、艺术手法、发展嬗变、风格流派等为研究内容,后者则以古典诗歌的语言规约、句式章法、修辞手段、音韵格律等为研究内容。这两种研究虽各有侧重,但应相济互补,有所沟通。令人遗憾的是在古典诗歌学术研究领域,多数文学学者对语言学理论重视不足,往往忽略了对诗歌作品的言语修辞特点进行应有的中肯分析;而一般的语言学者因为对古典诗学缺乏深入钻研的功力,其涉及诗歌语言修辞的论著又多作浅尝辄止的老生常谈。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凡涉及作品的格律、语法、修辞等疑难问题,相当多的文学教师不是有意绕开,就是“蜻蜓点水”。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应在古汉语课中解决”。其实,在古汉语课上对古典诗歌的语言修辞只作一般的知识性介绍,缺乏针对性和鲜活性。另外脱离了社会背景,割裂了语言环境,单纯分析一两句诗的言语修辞特点,往往丧失了诗歌的情趣。这样,学生及时获得诗语修辞知识并把握其规律的渴求,在“甩手掌柜”式的文学课与“隔靴搔痒”式的语言课上,都难以得到满足。
  诗词格律是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精华,我们应该把其传承下去。此外,孩子们也非常愿意接受这些知识。在给高中生讲诗歌的时候,每当讲到“诗词格律”的时候学生们都特别爱学,而且对于这些格律知识掌握的也非常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甚至能写出作品来。从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基因,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懒惰而使其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我们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就应该从我做起,使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在十九大后的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引用元朝王冕《墨梅》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此来表明: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
  笔者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典诗歌教学多年,对于备课中时常碰到语言修辞方面的疑难问题,不仅要切实钻研,搞懂弄通,还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作品内容进行简要地剖析或点拨,力求使学生在文学课上适时获得语言修辞方面具体而鲜活的知识,并逐渐掌握汉语诗学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这种融合着语言修辞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文学课,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还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促进了自身语言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即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作品中涉及的比较特殊的修辞方式(如通感、博喻、列锦、同异、倒喻、倒字、双关、镶嵌等),笔者都及时进行提要钩玄的分析,使学生有所获益。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私塾学子自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笔者在教学中,在对仗句的教学中,用“声律启蒙”来入门,用唱的方式把“声律启蒙”唱出来,寓教于乐,学生们用愉悦的心情来学习,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学到的知识记得也非常牢固,然后再把“声律启蒙”的内容活学活用到唐诗宋词的赏析中,甚至运用到学生自己的诗词创作中,效果非常好。
  怎样才能写好诗?要想写出好诗,首先要眼高手低,要提高自己的见识。一般的诗人都是眼界高于创作。越好的诗,越是高眼界、高见识创作出来的。但针对孩子开展诗教(进行诗词教育),就要引发兴趣,激发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打好基础。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首先是故事引入(引起兴趣)。注重讲解与辅导重点内容。示范朗读(调动情绪)带学生进入意境,进而促进理解和提升兴趣。指导学生诵读。用同通俗易懂的白话释义。引导思考,抓住关键,使学生得到启发。布置作业,使课堂得到延伸:(1)回家把所学内容讲给家长听。(2)对于学过的古诗、诗词、文言文能有语气地朗读,在这个基础上,能够默诵。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鉴赏理论
第一讲 比兴与象征
第二讲 意境与意象
第三讲 情景交融
第四讲 时空艺术
第五讲 动静交错与诗中有画
第六讲 貌离神合与无理而妙
第七讲 虚实相生
第八讲 诗穷后工与诗无达诂
第九讲 简约与繁复
第十讲 情趣与理趣
第十一讲 对面写来

第二编 诗歌修辞
第十二讲 比喻二柄与多边
第十三讲 疑喻与博喻
第十四讲 互喻、倒喻、顶喻和共喻
第十五讲 双喻、连喻和骈喻
第十六讲 互文见义
第十七讲 用典与借代
第十八讲 通感与同异
第十九讲 诗词对仗
第二十讲 特殊的对偶形式
第二十一讲 词曲鼎足对
第二十二讲 顶真与双关
第二十三讲 散曲修辞艺术
第二十四讲 特殊的押韵形式
第二十五讲 叠字
第二十六讲 双声叠韵
第二十七讲 嵌字体诗作
第二十八讲 嵌数体诗作
第二十九讲 回文体诗词

第三编 词法与句法
第三十讲 比喻词的省略
第三十一讲 动词谓语的省略
第三十二讲 平行语的省略"
第三十三讲 两种不同的比较句式
第三十四讲 倒装与逆挽
第三十五讲 "娘"与"郎"
第三十六讲 地名双关与虚指
第三十七讲 列锦句式
第三十八讲 诗歌六言句式
第三十九讲 问答体句法(上)
第四十讲 问答体句法(下)
第四十一讲 常用句法分析
第四十二讲 诗作的总分结构
第四十三讲 诗作的交叉结构

第四编 读赏与诗教
第四十四讲 唐诗与音乐
第四十五讲 咏春经典诗词读赏
第四十六讲 历代咏梅名作读赏
第四十七讲 诗词名作的读音问题
第四十八讲 诗词的吟诵
第四十九讲 诗歌的教化作用
第五十讲 迎接诗词雅文化新潮的到来
附录 谭汝为诗歌研究著述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