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199360
  • 作      者:
    作者:蒋寅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这些代表性论著曾在古典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博学多能和深入思考,也彰显了改革开放后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阅读这些优美而厚重的文字,犹如步入一个个胜境,获得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享受。

展开
作者简介

蒋寅,1959年生,江苏南京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8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曾任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副主编、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清诗话考》《原诗笺注》《境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清代诗学史》(第一、二卷)等,合著《权德舆诗文集编年校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曾多次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项。主编《中国诗学》论丛、《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蒋寅先生的自选集。他以“中国诗学之路”概括几十年治学的主要方向,以“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表明对中国诗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和治学路径。他善于发现中国诗学研究中隐含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考索,所得结论常常切中肯綮,发人深省。本书反映了作者诗学研究的三个主要范畴——诗歌理论、诗歌创作和诗歌史,更体现出他对中国诗学走向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的高度关注,从而使这条诗学之路指向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相信上面对清代诗学的有限回顾已足以让我们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产生新的认识,甚至于改变上述三种偏见。美国历史学家保罗·柯文(Paul A.Cohen)曾提出“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也同样存在一个重新发现的问题。所谓发现不是为了获取一个中国中心论的立场,而是要建立起中外文论对话的平台。清代文献的长久被忽视,已使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变得模糊不清,现有的认识含有很多片面的判断。我近年致力于清代诗学史研究,很大程度上正是针对这一学术现状,希望通过清代诗学史的全面挖掘和建构初步勾勒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走向现代的历程。作为研究古代文论和批评史的学者,虽未必像许多文学理论家那样为创新的焦虑所压迫,但对古代文论和批评史研究是否能为当今的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资源还是反复思考的。经过多年的考察,我相信中国古代文论有其独到的特点,足以和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构成印证、互补的关系,因此有必要确立自己的理论根基和言说立场,同时树立起必要的理论自信。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先师晚年日记中谈到“古典文学批评的特征”,认为“体系自有,而不用体系的架构来体现,系统性的意见潜在于个别论述之中,有待读者之发现与理解”。相信这也是许多前辈学者的共识,它与上述三个偏见的立论角度和立场都是完全不同的。不是说没有什么什么,而是说有什么什么,但需要去发现和理解,发现和理解正是建构的过程。当今流行的三个偏见和上文的辩驳都是很表面的判断,发现和理解是更为深入的认识,更为深刻的判断。而就目前海内外学界而言,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是整个古代文学领域最为薄弱的。著有《中国文学批评》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费维廉(Craig Fisk)曾指出:“在所有中国文学的主要文类中,文学批评显然是最不为世人所知的。”罗格斯大学涂经诒也说,研究中国文学批评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相比有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文献分散的困难:“除了一些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像《文心雕龙》、《诗品》和《原诗》之外,大多数中国批评思想都散落在不同作家的被称作诗话、词话、书话和个人书信及偶然的评论中。”我本人也觉得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对研究者来说是难度最大的领域,不仅要掌握文史哲甚至医学等各种学问,还需要对外国文学理论和批评有所知解,这才能在较广阔的视野中确立诠释和评价的参照系。“在中国发现批评史”很大程度就立足于这一基础之上。

——摘自本书《在中国发现批评史》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对诗歌之人生意义的理解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超越之场:山水对于谢灵运的意义

美感与性感——先唐诗歌对女性美的表现

李杜苏诗歌的时间意识及其思想渊源

千古艰难唯一死——易代之际的生存伦理及历史相似情境的诠释

 

第二编

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

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韦应物的诗史意义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

 

第三编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以高行卑: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定势

中国古代文论对审美知觉的表达及其语言形式

情景交融与古典诗歌意象化表现范式的定型

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

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第四编

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

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展开

清诗话的写作方式及社会功能

冯班与清代乐府观念的转向

王渔洋“神韵”的审美内涵及艺术精神

汪端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

 

参考文献

蒋寅著述编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