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于道泉评传
0.00     定价 ¥ 52.5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527629
  • 作      者:
    作者:白林海|责编:杨凯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于道泉集文学、史学、考据学、目录学、语言学、藏学、翻译学、佛学、辞书学、教育学等研究于一身,是中国现代藏学研究主要开拓者之一。 无论是从中国现代学术史还是中国藏学史的角度,对于道泉进行评述立传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白林海,1972年生,水族,贵州三都人,法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人类学、跨语言文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于道泉是中国现代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本书基于文献资料和访谈笔录,注重于道泉生平的系统考述,证实他为构筑中国藏学而奋斗的历程。本书旨在使于道泉的治学、育人、处事的思想不因生命的结束而尘封,挖掘整理出来,惠及广大读者,让世人共享。同时,期望对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术观等能有所启示和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少年时代
1901年10月28日,于道泉诞生在山东省青州府临淄县齐都镇葛家庄(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临甾区)。临淄是齐鲁故地,它既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这里还诞生了诸多文化巨人,如孔丘、孟轲、墨翟、荀卿、管仲、晏婴、孙膑、鲁班、扁鹊,等等。这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建筑家、医学家皆汇聚于此,成长于此,造就了那个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礼仪之邦。葛家庄前临淄河,背靠鲁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样美丽的地域环境,孕育了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哺育着这里勤劳智慧的人民。而于氏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香之家,毋庸置疑,于道泉后来的成就与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于道泉的祖父是一位思想开放,并且深受齐鲁传统文化影响的开明人士,十分重视后辈的教育问题,即使家道变迁,世道沧桑,也希望后辈子女通过读书树立正气,丕振家声。这位老人深知“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等传统文化之道。因而,供后辈子女求学,对教育的投资从不吝啬。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营造了良好家风,既为后辈的学习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优越的家庭学习环境,又做足了他们求学的后勤保障。有趣的是,老人不仅资助其后辈学习,并且与之同学习共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识。
于道泉的父亲于明信先生(1882—1948),字丹绂,是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这里抄录有关于明信的一段记载:
于明信(1882—1948),18岁举生员补廪生。1910年,山东大学堂师范馆(优级师范前生)史地科毕业后,进京复试授师范科举人。回山东省受聘任为省立青州初级师范校长。……与同盟会员蒋洗凡等人一起创办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6年,回国后在山东第一师范任校长,后和友人创办“尚学会”,……先后任教济南齐鲁中学和曲阜师范……1948年病故,享年六十有六。
从以上资料可知,于道泉的父亲不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山东省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一位资深的社会活动家。他一身正气,一生以品学立世,家教严谨。于道泉的成长深受父亲求学报国的影响,这为于道泉以后从事教育事业报效祖国奠定了基础。
于道泉的母亲张太夫人(1880—1962)是临淄北丘庄人氏,1880年4月2日出生于张氏门第,张氏之家是临淄一带颇有名气的书香之家。张太夫人聪明文雅,知书达理,毓秀淑娴。于张两姓联姻,算得上门当户对,才子配佳人,至今在临淄地区流传为佳话。他们一生共育有六个子女,于道泉为长子,长女于式玉,二女儿于式金,次子于道源,三女儿于式谷(若木,又名陆华),四女儿于式坤(又名陆琳)。有这样一位严厉而不断追求进步的父亲和一位慈祥而仁爱的母亲,于道泉兄弟姐妹皆学有所成,为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祖父遗留下来良好的家风,让于道泉从小在家里就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在随其父学习国学及日本语言文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最深。于道泉九岁时,其父进北京城考试后,被清政府授予师范科举人,转任青州初级师范校长。于道泉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上高小学习,不仅拓展知识,开阔眼界,而且结交了很多少年朋友。关于于道泉曾在高小学习生活的情况,可以1953年1月10日蒋日庚先生从济南南关山水沟青云里七号发来的明信片内容为佐证。明信片内容如下:
道泉学兄:
今有明代名人史可法墨迹一件,想卖两袋面粉钱,北京图书馆是否购此文物?你可否顺便问一问,回一信,兄千万费神!四十年前的小同学蒋曰庚敬礼、拜托,恭候回信。
于道泉对蒋日庚来信回信的残稿内容如下:
曰庚学兄:
去年带领一批在中央民族学院学过藏语的同学到西康实习,在康藏约住半年。回京后,接到从图书馆转来的大札,得悉吾兄近来生活尚不甚宽裕。今用保险寄上十万元,祈查收。自日帝在远东发动战争以来,吾兄(下残)蒋曰庚收到钱后,回复:
道泉学兄:
十万元收到了。在可能范围内忘不了还账。四十年前的小同学,还对弟有深刻印象,实在是一般人中难能可贵的呢!
祝你身体康健!
学弟蒋日庚敬礼,2月15日(弟今年五十七岁)
从以上三封遗札的时间和内容推算,信上所言四十年前即1913年,正是中华民国政府上台执政之初,推行民国教育新理念,把原来清末教育改革所属的高小学堂或私塾馆改为高小学校,在临淄地区普通小学全面执行民国政府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即初等教育7年,其中初级4年,高级3年。1913年是民国政府新学制的第二年,于道泉刚好12岁,是上高小的年龄,蒋曰庚比于道泉大四五岁而自称学弟,不过是谦称而已。虽然这只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少年时代
第二节 青年时代
第二章 北京求学十年
第一节 济南际遇泰戈尔
第二节 北京大学获新生
一、师从钢和泰
二、进步新青年
第三节 北京北海图书馆
第四节 国立中央研究院
第三章 欧陆留学十五年
第一节 法国(1934—1935)
第二节 德国(1936—1937)
第三节 英国(1938—1949)
第四章 教书育人四十三年
第一节 北京大学(1949一1951)
第二节 中央民族学院(1951—1992)
第五章 中国现代藏学之梦
第一节 北京孕梦
第二节 欧洲寻梦
第三节 新中国筑梦
一、组建中国藏学机构
二、培养藏学人才
第六章 与国内夕卜学术界的交往
第一节 默默的奉献者和良师益友
一、默默的奉献者
二、良师益友
第二节 与国内学术界的交往
一、于道泉与陈寅恪
二、于道泉与傅斯年
三、于道泉与赵元任
四、于道泉与许地山
第三节 与国外学术界的交往
一、于道泉与雅克·巴科
二、于道泉与拉露
三、于道泉与西门·华德
第七章 中国藏学研究及佛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藏学研究
一、中国藏学的涵义
二、中国藏学研究与贡献的评述
第二节 佛学研究
一、纵向研究
二、横向研究
三、移离佛学的原因
第八章 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
一、语言学研究分期评述
二、语言学研究实践评析
三、语言观
第二节 翻译研究
一、翻译研究分期评述
二、翻译研究实践评析
三、翻译观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