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迁的宋人来说,这次变故带给他们的无疑是莫大的耻辱。所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不管是一个人,抑或一个朝代,在面临绝境时所产生的勇气和潜能往往是巨大的。正如《孙子·九地》一书中所言的一样,人们在没有后路可走的时候,往往会拼死一搏。
南宋便是这样的存在。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便忘了先祖曾经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时的英勇姿态。"靖康之变"虽然屈辱,却让他们重新拾起历史的包袱,回到那个"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的年代。这也是金国几度派兵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的原因之一。
处在一个上升的朝代,一如走在一条鲜花铺就的阳光大道上,而生活在一个正衰败的时代,犹如行走在一条荆棘遍布的羊肠小径上。"安史之乱"如是,"靖康之变"亦如是。南宋朝廷也曾多次派兵北伐,收复中原,但无奈每次都铩羽而归,大大挫伤了将士们的士气。宋绍兴八年,南宋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这是一座有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吴越古都,也是一个"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人间仙境。选择在此处建都,给了南宋重新崛起的力量。
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然形成,然而一直以来淮河是波涛汹涌,却非泾渭分明。只这一江一河,又如何真正将北金和南宋的界线划得清晰开来。
身处乱世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年久的安稳。因为烽火狼烟从来不是无故升起,它的背后要么是攻城略地的野心,要么是收复山河的壮志。
金国的旌旗遍插中原大地,宋徽宗和宋钦宗的死亡标志着北宋王朝统治时代的结束。国破君王,是最悲惨的结局,而此时最难选择的是身处沦陷区的旧宋臣民。许多爱国志士失去了精神寄托,更不愿出仕新朝,便跟着君父沉河投缳,为国殉葬。
然而大多数人在这世上都有着太多的牵挂,一家老小的生死或系于一人之身。他们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家人的暂时平安,还影响着一方百姓的安危。英勇就义是英雄,卧薪尝胆亦是勇士。只是前者往往是更为人钦佩的,而后者则伴随着当世之人的冷眼与不理解,一如在山东历城为官的辛赞。
自北宋开国以来,辛氏一族便居于这片齐鲁大地上。宋人罗愿曾有诗言:"辛氏世多贤,一姓古所夸。"实为中肯。翻阅《济南辛氏宗图》便可发现,辛氏始祖辛维叶,官至大理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二世辛师古,官至儒林郎。三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而后是为辛赞,朝散大夫。辛家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堪为北宋良臣。
到了辛赞之时,历城辛氏一族已十分庞大了。只是如今这片土地被金人占有,年过五十的他背负的不仅是全族的生死,更是亡国之恨。他是一个高傲的文人,本该英勇赴义,跟随旧主一同故去的。可他心里的宋朝并没有灭亡,赵氏皇族的高贵血统仍在临安府绵延不息。有生之年他更想看到南宋将士越过淮河,收复中原,于水火中解救黎民百姓的那一天到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