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草根到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近代圣人”之称?为什么许多人将曾国藩视为千古完人、政商楷模?
本书是民国时期的学者、曾氏侄儿蒋星德创作的一部曾国藩传记,是历史上第一部专业且系统地介绍曾国藩生平及事业的著作。自1935年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并畅销至今。作者为曾氏族人,因而得以接触到第一手资料,如曾国藩女儿曾纪芬等重要亲属均为本书提供过帮助。
本书内容翔实,考据严谨,细节丰富,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用现代视角详尽介绍曾国藩生平的同时,还为读者解读了他的修身、为官、创业、治军、治家、育人之道,让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处世智慧。
少年时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距今一百二十多年以前,当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时候,在湖南湘乡地方,出生了一个小孩子。这孩子后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替行将崩溃的清政府延长了六十年的寿命,而他的人格和办事精神,比他的军功更受人钦敬。这人是谁?便是清中兴名将以文人而消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
大家也许要怀疑,曾国藩以一文弱书生,训练乡勇以保卫桑梓,卒将“传警达十七省,奋斗垂十五年”的太平军,加以消灭,倘若不是“奇迹”定是“天意”了。其实曾国藩的一生事业,绝非偶然的成功。我们研究他一生奋斗的经过,先得看清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曾国藩的初年,距清开国近二百年,承平日久,官吏不免习于荒嬉,政事也就日非,当时的情形是:
时值承平日久,朝野酣嬉,习于虚伪,军事吏治,腐败已极,无可拨之饷,无可战之兵。(《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附录》)
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清政府掌握政权,排挤汉人,一般自爱的人,都洁身退隐山林,为官的都是些尸位素餐、消玩时日的人,而一般官吏,更肆暴戾,作威作福,为所欲为。
道光三十年(1850年)曾国藩描写当时的官僚现象如下:
……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计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实际是也,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应诏陈言疏》)
当时兵营的腐败,也已达了极点。绿营兵平时做小贩,拨乱民间,战时互相推诿,败则逃,胜则相嫉,毫无纪律可言。曾氏说:
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崩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议汰兵疏》)
另一位中兴名将胡林翼又描写当时一个清将军胜保的情形说:
胜保每战必败,每败必以胜开。
胜保在蒋坝,残败不复能军,山东人向呼此公为“败保”。盖其治军也,如郑公子突所谓“胜不相让,败不相救;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者矣。(《胡林翼遗集》卷六十五)
政治的不良,兵营的腐败,成为种种社会不安的因素,在上者不知民间疾苦,造成“官逼民反”的事实,所以在太平天国发生以前,长江上游常生乱事,此外瑶乱于湖南、广东、广西。尤以广西的苗乱为甚。但因为规模不大,组织不善,所以经官方加以压制,不能酿成大患。道光二十七到二十八年(1847—1848年)间两广大饥,于是群盗纷起,到处劫掠,洪秀全乘机扩充势力,组织会堂,号召民众,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间起事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咸丰元年(1851年)称太平天国,遂成不可收拾之势。
匪患扰乱和天灾流行,使民间疾苦更深。道光年间黄河下游时常决口,河南一带,饥民极多。此外淮水变乱常生,同时南北运河时常出漕,两岸堤墙塌卸,民无宁日。那时民间的苦况:
地方之苦,百物荡然,公私赤立,民固无以自活,官亦几难自存。又或到任未久,寇氛踵至,纵有贤员,莫能措手,即行军所过,亦往往百里不见炊烟,竟日不逢行人。(《致吴竹如书》)
此外曾国藩所处时代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海禁大开,帝国主义对华开始侵略。在曾国藩以前,中国还是因袭着几千年的闭关时代,而他适逢其时,亲启了这个新时代的序幕。从鸦片战争到英法联军,是中国对外开始大失威信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于鸦片战争失败之后,盛于英法联军进攻津、京之时,当时的内乱外患,使得国家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曾国藩身经目睹,奋力挣扎,其遭遇之苦可以想见。
从上面说来,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所处时代的一个概况。曾国藩的时代,简单地说,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不安、天灾流行、内乱外患交相侵迫的一个时代,但曾国藩卒能赤手空拳,任劳任怨,平定内乱,使濒于危亡的清政府,延长了六十年的寿命。我们看察曾氏事业的成功,虽说是基于天生过人的才力,但也是艰难困苦的环境,造成他的惊人事业。
第一章 少年时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 002
曾国藩的家世 / 005
少年时代的生活 / 008
到北京去 / 009
第二章 京官生活
刻苦自勉 / 014
留心时务 / 019
观察人才 / 022
耿直敢言 / 025
第三章 督办湘勇
丁忧回籍 / 028
创办团练的意义和方法 / 030
湘军之形成——创立水师 / 033
第四章 继续不断的奋斗
第一次交战失利 / 040
湘鄂间的互争雄长 / 043
坐困南昌 / 047
父丧回籍与奉诏援浙 / 051
第五章 对抗太平天国
先立定脚跟 / 056
祁门之急 / 059
曾国荃的战功 / 062
重用李鸿章的经过 / 066
克复南京 功成思退 / 072
第六章 晚年生活
剿捻的经过 / 082
刷新吏治与整饬营务 / 086
留心洋务 / 091
患病与逝世 / 097
湘乡遗闻 / 102
第七章 曾国藩不凡的人格
律己以严 / 108
治家勤俭 / 111
“拙诚”的实效 / 115
虚心求过 / 118
待人忠恕 / 121
第八章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离不开儒家的范围 / 124
和太平天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冲突 / 127
第九章 曾国藩的行政方法
作育人才 / 132
整饬吏治 / 135
清厘财政 / 137
讲立法度 / 139
振兴教育 / 142
救济民生 / 144
厉行建设 / 146
第十章 曾国藩的治兵方略
驭将 / 150
治兵 / 153
战 术 / 156
军制 / 160
团练 / 161
联络绅士 / 163
实干精神 / 167
第十一章 曾国藩的文学修养
好读书 / 172
勤写字 / 175
家书与日记 / 176
论诗文 / 179
喜作楹联 / 182
曾国藩的幽默 / 185
第十二章 曾氏对于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中兴事业 / 190
一代风气 / 193
对于后世的影响 / 196
附录
曾国藩年表 / 200
梁启超论曾国藩 / 210
清史稿·曾国藩传 / 212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 232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革新守旧同时举行,这是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
曾氏学问、事业,何以能互相辉映,而各有其卓绝的成就,一面固是由于其意志之坚毅,生活之严整;而另一面,则在其眼光之远大,与方法之切实。
——钱穆
今日之年轻人,若无心做大事则罢,若有心做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则千万不要视修身为迂腐空疏,应从曾氏成功的人生过程中,看到此种功夫的实际作用。
——唐浩明